APP下载

欧阳修散文研究的新收获
——读洪本健《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

2018-03-31熊礼汇

关键词:前人欧阳修散文

熊礼汇

(武汉大学文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1],是洪本健先生继其《醉翁的世界——欧阳修评传》《欧阳修资料汇编》《欧阳修诗文集校笺》之后,研究欧阳修及其散文的又一力作,是他近年来研究欧阳修及其散文的新成果,也是他对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特别是欧阳修散文研究作出的新贡献。我个人认为:凡有意涉猎欧学、特别是欧公散文研究的初学者,如果要读今人的研究著作,恐怕洪先生的这四种书,务必要读一读。而《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尤其不可忽略。这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走近乃至走进“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而且还有助于扩大学术视野、接触新见卓识、提高认知感悟能力,和在研究方法上得到启迪。我曾通读其书,深感其选题、立论、研究方法、论述形式以及所得结论,可贵、难得之处甚多。有些看法,实为古今论者所未言;而资料的翔实、应用自如,亦非一般人所能到。感佩之余,特记一二心得以求教于洪先生。

一般来说,研究古代文学,无论课题大小,知人论世都是最基本的方法。而研究古代散文,尤其需要深入研究作者的思想、生活经历,及其所处时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主导倾向和演变过程中出现的重要迹象。总之,研究古代散文家,不能仅仅关注作者其人,还要关注深刻影响其人政治思想、文化素养、创作倾向的人和事;研究古代散文,不能仅仅关注散文自身的发展变化,还要关注散文以外整个社会文化走势的变化,以及同时期其他种类文学的发展变化。就文本资料而言,研究一位散文家,有三类材料是必须要掌握的。一是有关这位作者的全部史料,一是作者所有的散文作品和其他著述文字(包括文学作品),一是前人、今人,特别是作者同时代人物及前代古文家的评论。从本健几种有代表性的著述可以看出,他对这三方面材料的研究是下过硬功夫的,而《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以下简称《散文世界》)正是他在深入研究三类材料的基础上,对欧阳修及其散文所作的系统、全面的理论分析。这一点也反映在《散文世界》论题选择、内容安排、论证方式、研究角度、学术用语、表述特点上。

《散文世界》分为十二章三十五节,其内容由几个大的单元组成。一是论述欧阳修的人生、思想;二是论述他在文坛主盟的历程,论述他与北宋散文发展的关系;三是论述欧阳修和唐宋古文运动的关系,论述唐宋文的差异;四是对唐宋八大家文的比较研究;五是对欧阳修三种重要文体碑志、书简和笔记《归田录》的研究;六是对“六一风神”的专题研究;七是对欧阳修友人为政为文乃至为人的研究;八是关于欧阳修对归有光、朱自清散文创作影响的研究;九是关于“历代对欧阳修的接受和对欧文的评说”的研究。

是书各章节数不等,少则两节,多者四节,每节实际上就是一篇专题论文。而选题和论述对象力求精粹典型,论旨既符合欧阳修为人为文的个性特征,又有涵盖北宋士人为人为文的普遍意义。比如论述其人生,有一节题谓“欧阳修等士人的谪宦迁徙与散文创作”,实际上重点论述的是欧阳修贬谪生涯对其散文创作的影响,及其“贬谪散文”常用的题材、体裁和写作特色。行文则如众星捧月,即先择例叙说北宋众多士人优秀散文皆产生于谪宦迁徙之时,且用韩愈评论柳子“文学辞章”的话、借欧公“(诗)殆穷者而后工也”,论述其不朽价值及成因。在此背景下细说欧公其人其事,自易凸显其贬谪散文创作与北宋士人之同与异。又有一节论述“北宋高官和欧阳修的致仕卒葬”,回答的是欧阳修为何致仕颍州、卒葬新郑而未退居吉州、归葬泷冈的问题,选题自有意义。此节说北宋诸多大臣把致仕养老和卒葬之地选在东京开封、西京洛阳,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根本原因是这一带的人文、自然环境最适于他们的退休生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北宋“退老的大臣”“虽家居,朝廷有大利害,知无不言”[2],且君王对其所言,十分重视。而“安度晚年于两京一带”,最便于“就近关注国事”。再者,如吴伟业所说:“有宋待臣子之礼为最厚,为之臣者亦恋恋君父,不忍远归故土,而于宛、洛、汝、颍之间起居朝请,以近于京师。”[3]欧公致仕居颍,亦与“宋时士大夫多不归本籍”[4],而退居两京地域的风气有关。同时,作者通过考察,说明北宋众多大臣的葬地,多集中“在西起河南府,东至开封府,东西长约200公里,南北宽约100公里的大地上”。“北宋诸多大臣虽未陪葬于巩县,但都葬于两京一带,显然是归葬原籍之外的一种充满荣耀的选择。”[5]如此解说欧公退居颍州、卒葬新郑的原因,是有说服力的。再如第三章、第四章论述“欧阳修的主盟历程”,也是结合欧阳修和北宋散文发展的关系作论的。作者认为欧阳修主盟北宋文坛,经历了“天圣起步”“庆历奠基”和“嘉祐辉煌”三个阶段。而他在三个阶段文学活动(特别是倡导古文的活动)的特点及其所起的作用,又与相应时期北宋散文发展的特点即“天圣学韩:北宋‘文学自觉’的标志”“庆历革新:新政人士与北宋散文的发展”“嘉祐多士的涌现和北宋散文的鼎盛”分不开。这些都显出作者学术视野的开阔和思维的深邃、缜密。又如第八章论述欧阳修的碑志、书简和笔记,新意尤多。讨论碑志,不但言其创作原则、史学价值、墓主类型、独特风神及其成因(即“友情亲情是题材”“古今俯仰成角度”“主客相形为手法”“一唱三叹起波澜”),还极富创见地揭示:“伴随革新而产生于政坛和文坛且各自影响深远的庆历情结和洛阳情结,对欧阳修一生来说,难以消解而时时牵挂,挥之不去而刻骨铭心。”“毫无疑问,它对欧阳修的诗文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6]“两种情结激发了创作碑志的强烈欲望,其本身也成为创作的重要内容,不时在碑志中出现,使这一原本形式比较呆板的文体充满了情感的张力……在这两种情结的掌控下,工于抒情而略于叙事,则成为欧碑突出而重要的特色。”[7]此番论述相当精彩,欧碑(旁及诗文序、赠序及祭文等)好追叙往事的内容、原因,全被他一语道破。讨论书简,则不仅仅以常见之《欧阳文忠公集》之《书简》为研究对象,还“加上天理本《书简》所增补的部分”[8],一并研究,所得结论,较为全面地反映欧公书简之实际。讨论笔记,以《归田录》为代表,对该书人文价值的论述,亦多为有识之见。论述“欧阳修的友人”,不谈梅尧臣、石介等人,只论范仲淹、尹洙、苏舜卿和韩琦,可能与作者所定专论友人中古文家、且与欧公文风相近者的原则有关。如此选题,也有道理。难得的是,每论一人,都能从其为文的独特贡献和为人的非常事迹或遭遇作论,以凸显其本质特征。如说范仲淹,就从论述其对北宋古文运动的贡献和分析“范、吕交恶、释憾”之事入手作论;说尹洙,就从论述其坎坷的政治经历和古文成就入手作论;说苏舜卿,就从其横遭政敌陷害、削籍为民、终身不复的境遇和四类古文的不朽价值作论;说韩琦,就从揭示“《相州昼锦堂记》的深层意蕴”入手作论。此类论述,所选题材可谓精要,皆为其为文为人之大者、要者或人所未知、知而未明其理者。由于行文切入点选得好,加上作者深受欧公重友爱友心绪的影响,不但言之顺畅自然,而且情溢乎辞,沁人心脾。

除了选题精粹典型,立论不乏新见卓识外,《散文世界》还有意多用比较方法作论。不但明确标题为《唐宋八大家文之比较》的第六章、第七章,是用比较方法研究“韩文如水与柳文如山”的特点和“风格之迥异”,以及“韩、欧文变化之差异”。或作“欧、曾、王文之比较”“苏洵、苏辙文比较”,或从“效法与超越”的角度拿苏轼之文和欧公之文作比较。就是标题不用“比较”二字者,作论也是动辄比较,以见异同。第十一章论述欧公对后世散文创作的影响,一说对归有光的影响,一说对朱自清的影响。其言后人与欧公文论、文风、文艺之同与异,甚至连作品分析,都用到比较手法。比较并不是鉴别事物的唯一办法,但通过比较确实能彰显彼此的长短得失及种种特点。在古代散文研究中,拿不同时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散文作比较,是很常见的事。而拿近人、今人的散文和古代作家的散文作比较,却不多见。书中拿朱自清和欧公作比较,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中谓“欧阳修与朱自清都是感情极为深厚真挚的人”[9];“散文富于诗意确是欧、朱作品共有的特征”[10];“总之,深长的情韵令欧、朱作品充满了浓浓的诗意,而闪耀着柔性美的光芒”[11]。又拿欧公《醉翁亭记》《述梦赋》分别与朱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比较分析,以见其展现柔性美同有的“纡徐婉曲,流韵始远”的艺术特色;拿欧公《丰乐亭记》《岘山亭记》和朱的《冬天》《背影》比较分析,以见二人同有的“蕴蓄吞吐,含意更浓”的艺术特色;拿欧公《泷冈阡表》和朱的《绿》《白采》《给亡妇》比较分析,以见二人同有的“平易自然,传情尤切”的艺术特色;拿欧公《苏氏文集序》《六一居士传》《祭石曼卿文》等与朱的《匆匆》《春晖的一月》《瑞士》《忆跋》等比较分析,以见二人同有的“清音幽韵,其味无穷”的艺术特色。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欧阳修和朱自清的散文共有一种柔性之美,虽然前后相隔近九百年,但这种柔性美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却有着十分相似的表现。”[12]此类比较研究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它生动具体地验证了中国现当代散文和中国古代散文之间所存在的某种血缘关系;表明在现当代散文创作中,古代散文的艺术基因(包括艺术精神及风格取向、修辞策略、表现技巧等)仍然具有如水映月、挥之不去的遗传性。由此悟入,洪君选朱自清与欧公作比较研究,就不单是扩大了古代散文比较研究的范围,提供了一个拿现代散文与古代散文比较研究的成功范例,而且对古代散文研究者和当代散文写作者启发甚多。对前者言,在努力探寻古代散文美感特质及其表现艺术的同时,心中应有一关怀现实的情结;对后者言,似于积累现实生活经验、增强人生感悟能力的同时,还应仰望古典,有意吸纳古代散文的艺术经验为其所用。

《散文世界》立论、分析问题、表述意见,行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大量引用前人的评论材料。这一方面证明作者说法其来有自,且依据充足,同时也表明他积学有得,功底深厚。作者对前人的评论材料,可谓应用自如。有借作立论之本的,有用为佐论依据的,有作为论证材料的,有代替行文措词的。可以说,大至于对一代、一派、一家散文总的看法,小至于对一篇散文字句的分析,无不用到前人的论述。有的引述,且不止一家一言,而是博引众说,从多方面构建、验证其说。表述方式则或连续引用原文,或反复申言其说,总将作者议论和前人论述有机地揉和在一起,绝无古今两张皮叠合在一起的现象。前人评述散文的言论,尤其是古代散文家自道创作主张、写作心得的文章,和著名学者的相关论述,散文研究者的文话著作以及散文选本的评点意见,包含许多散文批评的真见卓识。不少看法已成为古今学者评论古代散文的共识,众多说法和所用术语已成为今人散文批评的常用语。历代散文批评促成了大家、名家作品的经典化,而散文作品的经典化也带来了若干散文批评术语和基本看法的经典化。随着古代散文研究的发展,人们对古代散文批评文献的理论价值和实用功能的认识越来越深。不少有识之士提出研究古代散文,要通过清理、整合古代散文批评观念、术语,构建既符合中国古代散文实际,又具有时代特色的古代散文批评话语系统,就是证明。当然,前人的批评意见,并不都是无可置疑的经典,由于批评者所处的文化背景不同,所怀的批评动机不同,所站的批评立场不同,所持的批评标准不同,所取的批评视角不同,所用的批评方法不同,对于同一批评对象往往有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各种看法,有的说得全面、深刻,符合作家、作品实际,为历代学者所认可;有的则真为一隅之说,并非通论,甚或大谬不然;更多的是真理谬说兼具,以至同一论述多不可取却偶有真知灼见,或总体认识一般而局部论述切中肯綮。因而取用前人批评意见,务必做到两点:一即要有敏锐、深邃的学术眼光,能准确理解前人所持观点、所用术语的真实含义,结合批评背景和作品实际辨别其正误、精芜;一即坚持立论以我为主,将前人见解置于自己的认知体系之中,即使古今学者公认的经典说法和著名论断,也只能成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参究其理的重要资料,不可取代自得之见。简单地照搬前人论述,甚至不加分析地人云亦云,只会造出一些了无新意、“殆同书钞”的劣等论文。《散文世界》在充分利用前人散文研究成果、合理吸收文话学术精华方面作了多种有益的尝试。其成功给人最大的启发是:前人散文批评中确实蕴涵无限丰富、无比深刻、可为今人所用的散文批评见解,和众多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其次是研究古代散文家,在吃透作家文本的同时,全面掌握、准确理解前人批评资料中的重要观念、术语,是必修的功课。缺了这一课,很可能对作家知之不深,对其作品特点认识不准,或立论蹈袭旧说以为奇,措词雷同陈言以为佳,陷入创新不成反而显得孤陋寡闻、无知无识的尴尬境地。再次则是对前人所持观点、所用术语的理解,离不开对所论作家创作经验和具体作品的深入认识,而今人在应用这些观点和术语时,最好能结合作家的创作经验和作品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切忌硬性征引,不加说明。《散文世界》内容博大、厚重,除研究范围很广、所谈问题重要外,显然与其在研究和论述过程中合理取用前人散文批评意见、术语有关。这一点很值得年轻学者学习。

《散文世界》精彩处多多,当然研究课题还可以增加一些,对一些问题的研究还可以深入一些、细致一些,有些论题的论述还可以更严谨科学一些。如对欧文文体的辨析即可更细一些。散文是一个文体类型概念[13],欧公散文实际上包括古文、散文著述(笔记、史传、史论、经旨等)和朝廷文字(诏令、奏议)三种,前人也有径称古文为散文的(王若虚《文辨》即谓“欧公散文,自为一代之祖,而所不足者,精洁峻健尔”)。书名《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所指散文对象似应加以说明。再如对欧公散文总的特点、总的成就、总的贡献似应有总的论述,且应从其作为唐宋以降整个散文史发展关键时期、关键人物的角度来揭示欧公及其散文出现之意义。又如论“六一风神”,说它“是欧阳修以和气为主导的精神产物”“它见于叙事文,而与议论文无关”。立论似欠稳当。[14]一则书中所引茅坤《菱溪石记》评语,既谓“欧阳公于叙事处往往得太史迁髓”,又谓“其所为《新唐书》及《五代史》短论,亦并有太史公风度。”[15]二则书中本来就说归有光、茅坤“(论)六一风神见于序、赠序、记三体者尤多”[16],而林纾有谓“余尝谓验人文字之有意境与机轴,当先读其赠送序。序不是论,却句句是论。不惟造句宜敛,即制局亦宜变。赠送序是昌黎绝技,欧、王二家,王得其骨,欧得其神”[17]。其实,欧文作论而显露风神者,在在有之,故不可轻言“六一风神”与议论文无关。又如论述唐、宋文的差异,主要是对前人议论作选择性的归纳,说“唐文奇崛,宋文平易”“唐文硬直,宋文柔软”“唐文清瘦,宋文丰腴”“唐文古雅,宋文通俗”,似乎还停留在对艺术风貌扫描的层面上,总觉得更深层次的差异尚有待发掘。还有对历代接受、评说欧阳修及其散文的论述,情况介绍多于理性概括和分析。此章后面实可加写一节作总论,说一说对欧阳修及其散文总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说对欧阳修及其散文研究的想法,于读者当大有助益。

注释:

[1][5][6][7][8][9][10][11][12][15][16] 洪本健:《欧阳修和他的散文世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第1,36,251,254,262,423,423,424,433,317,350页。

[2] [元]脱脱等撰:《宋史》,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256页。

[3] [清]吴伟业:《吴梅村全集》(中),李学颖集评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764页。

[4] [清]赵翼撰:《陔余丛考》,曹光甫校点,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第313页。

[13] 参见熊礼汇:《古代散文文体辨析》,《正学》第二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291—312页。

[14] 参见熊礼汇:《略论古文的风神美》,《人文论丛》(2013年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93—114页。

[17] 林 纾:《韩柳文研究法》,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22页。

猜你喜欢

前人欧阳修散文
让我受益匪浅的一本书
画眉鸟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欧阳修快马追字
打渔人
趣味古文
勤奋的欧阳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