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类课程辩论式教学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
——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2018-03-31刘文光
刘文光
(云南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高等院校是培养我国社会各行各业人才的高等学府,承担着各个学科各种专业的教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等院校各学科专业课程教师能否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探索出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关系到学生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关系到能否培养出高质量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就管理学科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来说,实践性、实训性、应用性较强,单靠传统的全程“灌输式”教育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其教学效果并不明显,学生学习兴趣也难以激发,更难以通过教育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公共管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课程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否探索出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已经成为了每一位任课教师亟待研究、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公共管理类课程辩论式教学实践探索
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课程辩论式教学实践活动,已在《管理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关系学》、《政府公共关系》等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过程中全面展开,主要实践探索如下:
(一)教师布置辩题,学生课后准备
公共管理学科的实践性极强,开展辩论式教学,旨在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即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这就需要根据公共管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布置相关具有可辩性的辩题,供学生在课外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学习、思考和准备。经过多年教学积淀,公共管理课程已经储备了一定数量的辩题,但公共管理实践日新月异,公共管理问题层出不穷。要使辩题随时保持它的新颖性、可辩性和时代性,需要任课教师时刻关注云南乃至我国公共管理实践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经常思考并凝炼公共管理课程辩题,做凝炼公共管理辩题的有心人。这样凝练出来的辩题布置给学生,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教学辩论也才具有现实针对性。
(二)学生参与组织,培养学生能力
公共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大学生活,不仅要学习公共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要在学习活动中锻炼和培养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辩题交给学生以后,辩论程序和要求、辩论主持人、学生评委、正反双方辩手、计时员等人选的选择等工作,均由班团委共同商量决定。当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和锻炼成长的机会,任课教师须向班团委提出要求,规定参加每次教学辩论赛的人员都不能重复,必须安排未参加过上次辩论活动的学生进行准备。教学辩论赛要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进行安排,让全班每一个学生都要经受教学辩论赛的考验,辩论能力都要得到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每门公共管理课程至少需要开展三次辩论式教学活动,这就要求辩论式教学时数,须占该门课程总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
(三)教师现场观摩,最后全面点评
辩论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策划者、导演者、指导者。教师除了交给学生辩题进行准备以外,必须全程观察辩论式教学中所有学生的表现。从辩论会场的布置,到主持人、双方辩手以及学生评委的安排,再到辩论程序是否恰当,教师都要给予全面关注。尤其到了辩论正式开始后的每一个环节,教师都要认真聆听,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好记录。辩论结束以后,教师必须重点对开篇立论、双方攻辩、攻辩小结、自由辩论、总结陈词、听众提问、学生评委点评等辩论阶段的学生表现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教师点评既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又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以便为参加下次教学辩论赛的学生指明改进和努力的方向。
(四)班长书面总结,教师完善辩论
无数的事实证明,教育教学工作只有不断地进行总结,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取得预期的教学成效。因此,每个班的教学辩论赛结束以后,并不代表辩论工作的全部结束。课后每个班的班长必须对每次辩论式教学或每个学期开展的教学辩论赛,分别从开展辩论式教学情况、学生主要收获、存在问题及原因、解决问题的建议等方面进行全面总结。更重要的是,教师必须在自己仔细观摩和总结的基础上,虚心汲取学生总结中所提出的改进意见和建议,并结合教师的总结和思考,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辩论式教学。
(五)授课突出重点,赢取辩论次数
在西方,许多欧美国家高等教育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课堂上,除教师对课程知识进行讲授外,它们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用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教师课堂讲授时间一般只占课程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中国,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和现行教育体制的影响,大学课堂教学比较重视知识的传授。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大学的课堂教学既要重视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提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处理好课程讲授和课堂辩论的时间分配关系。
为此,在公共管理类课程的知识传授中,任课教师不能面面俱到地进行讲授,只能抓住课程重点内容进行传授,对于课程中的非重点内容可以略讲,有的内容甚至可以让学生课后自学,以便为开展辩论式教学赢取更多的时间,增加辩论式教学的次数。一般情况下,3个学分54学时的课程,一个学期至少需要组织3—4次辩论式教学,才能将所有参赛学生轮换一遍。从云南民族大学实践来看,按照每次课堂辩论式教学2个学时进行组织实施,每门公共管理类课程每学期开展4次辩论式教学,一学期教学时数只占用了54学时中的8个学时,与西方实践教学相比较,辩论式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还远远不够,需要授课教师突出重点,赢取更多的辩论次数。
(六)关注现实问题,推出新的辩题
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和公共管理现实需要的新的、好的、可辩性强的辩题的推出,能够提升辩论式教学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对辩论式教学的学习和参与兴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认识和了解,深化学生对公共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提升学生运用所学公共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时代紧迫感,做到学以致用。为此,任课教师必须时刻关注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课程内容,不断推出公共管理类课程最新辩题。这就需要承担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师每天关注时政新闻,尤其是每年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协、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召开“两会”期间,是研究、发现、凝练公共管理类课程最新辩题的最佳时期,“两会”期间的话题或者问题,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师必须加以重点关注。
二、公共管理类课程辩论式教学实践的基本经验
(一)辩题的凝炼是辩论式教学实践的关键
辩题是辩论式教学的主题。辩论式教学实践证明:任课教师能否凝炼出可辩性强、具有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辩题,直接关乎学生的辩论兴趣以及辩论的效果。能否凝练出好的辩题,已经成为辩论式教学实践的关键。任课教师凝炼出好的辩题,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要求任课教师既要谙熟公共管理课程的基本原理,又要时刻关注公共管理实践的发展现状,从现实中找到具有争鸣性质的公共管理辩题,能让双方参与辩论的学生,既能捍卫己方的观点,又能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知识分析公共管理现实,提出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思路。
在辩论式教学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许多学生都希望任课教师的课堂辩论式教学能够经常给学生凝练出新的可辩性和时代感较强的辩题,让他们随时感受到公共管理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以便通过辩论式教学架起公共管理理论与公共管理实践的桥梁。
(二)学生的准备是辩论式教学实践的基础
学生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辩论主持人的选拔、双方辩手的确定、学生评委和计时员的安排等等。学生准备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所有学生特别是双方辩手,必须围绕辩论主题,认真查阅文献资料,广泛收集有助于维护己方观点的强有力的论据。辩论式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必要时,正反双方各自负责人还须召集己方辩手互通辩论材料,共商辩论策略,以便更好地发挥辩论的团队精神和作用。可以说,倘若双方辩手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那么教学辩论赛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换言之,没有学生的课后认真准备,就不可能有辩论式教学的成功实践。只有学生做好了准备,才能为辩论式教学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辩论式教学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认为,正式开展课堂辩论式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要,特别是辩论主持人以及每位辩手对辩论程序和要求都要了如指掌,辩论双方在资料搜集、商讨对策等方面的沟通和交流也显得极为重要。
(三)学生的参与是辩论式教学实践的标志
设计辩论式教学的初衷,就是为了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能够得以提升。由于每次辩论式教学直接参与人数有限,倘若任课教师开展辩论式教学次数少,很多学生就会失去直接参与辩论接受锻炼成长的机会。为了克服辩论次数少所带来的弊端,在辩论式教学实践过程中,任课教师设计了合理的辩论次数,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参与辩论式教学。具体操作办法就是轮流参与,规定直接参加过辩论的辩手及其工作人员,原则上就不能作为辩手或工作人员参与下次辩论。这样做的结果,就达到了人人参与、人人都能得到锻炼、人人的素质和能力都有机会得到提高的目的。
在辩论式教学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学生们都肯定了辩论式教学对他们的提高和帮助,认为云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类课程辩论式教学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原则,规定每次参加过辩论的学生须全部轮换的做法很成功,保证了每个学生一学期一门课都有一次亲自上台进行辩论的机会,希望任课教师多开展几次辩论式教学,让每位学生每学期每门课多增加几次学习成长的机会。
(四)教师的指导是辩论式教学实践的保障
在辩论式教学实践中,任课教师不仅要凝练高质量的辩题,而且要对辩论式教学实践进行全程指导。这是辩论式教学实践取得成功的保障。虽然辩论式教学的主角是学生,但辩论式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背后,都离不开任课教师的精心策划和细心指导。任课教师对每次辩论双方辩手的轮换、查阅资料的范围、辩论PPT的制作、辩论技巧的掌握、辩论礼仪的学习、辩论程序的优化、辩论现场的把控、辩论效果的点评,以及每位学生表现,都要给予认真指导。任课教师只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学生才可能取得进步,也才能保障辩论式教学实践的成功举办。
在辩论式教学结束之后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访谈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指出,辩论式教学虽然主要由学生自己准备和组织,但任课教师对辩前、辩中、辩后的指导也非常重要,因为学生没有“实战”经验,最容易走偏,甚至脱离了目标,从而影响辩论式教学的正常开展或效果。因此,任课教师对于辩论式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给予细心的引导,一旦发现偏离了原则和要求,就要及时加以引导、控制和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