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贫困村精准脱贫的实证分析
——广河县庄窠集镇大庄村(回族)脱贫振兴案例分析
2018-06-05雷兴长李泽龙
雷兴长 李泽龙
(兰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20)
大庄村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的一个回族行政村,精准扶贫脱贫活动开展以来,该村以产业扶贫,推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取得了良好效果。大庄村的脱贫产业构成:电商+服装加工业、贫困户入股的养殖厂、劳务输出产业。当前,劳务输出仍然是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电商服装加工给贫困户妇女提供就业机会,有可能是大庄村脱贫振兴最具潜力的产业。
一、广河县大庄村的概况
大庄村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庄窠集镇南部,南临折桥镇与折桥村相连,北与北山和临夏县接壤,西靠祁牟村。
(一)大庄村的基本情况
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444.7mm,平均气温8°C,无霜期155天,海拔1800米。农业人口为485户2504人,耕地面积3660亩,人均1.6亩,群众收入主要以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产业为主,农业种植主要以双垄沟玉米、小麦、洋芋、油菜等农作物。
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463元,2015年人均纯收入4302元。全村共有低保户182户607人(其中一类23户64人,二类39户139人,三类66户236人,四类54户168人);五保户14户17人;残疾人61人;享受孤儿补助10人。
2013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312户1499人,贫困面达到59.86%。2014年底脱贫78户373人,2015年底脱贫175户832人,贫困面下降到12%;2016年有贫困户59户301人,年底脱贫11户61人,剩余贫困户48户240人,贫困面下降到9.58%,2017年计划预脱贫6户28人。
(二)大庄村的精准扶贫脱贫进展
近几年,政府对大庄村建设进行了大量投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社会事业、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等项目,累计投资达3000余万元。目前,大庄村的道路硬化100%、住房安全率100%、安全饮水100%,发放三期扶贫贷款1120万元。
易地扶贫搬迁是大庄村的重大脱贫项目,2014年搬迁180户,2015年搬迁160户,共完成搬迁340户,村容村貌发生巨大改变,村文化广场、幼儿园、小学、村卫生室等项目的基本落实,使群众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二、大庄村的脱贫振兴产业
目前,大庄村脱贫振兴产业主要有电商+服装加工产业、牛羊养殖合作社、劳务输出等乡村产业。这三个产业对大庄村扶贫脱贫事业都有较大贡献。
(一)电商+服装加工产业
1.电商+服装加工的创业与经营
临夏州十五届人大代表马仲云兄弟三人投资创办了甘肃西裕工贸有限公司,以加工销售民族皮草服饰、护膝、护腰、护胃、护肩等产品为主,高薪聘请浙江服装加工商作为车间管理者,吸纳大庄村妇女到车间缝纫衣物,农闲时妇女们会到服装加工车间务工,既不耽误农活也不错过赚钱的机会。经过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带动了50户妇女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2500元。
由于看到了电子商务的发展潜力,2011年8月,首次尝试开了网店,公司旗下拥有西裕寒羊、舒贝尔、冬窝、冬舒等自主品牌,在淘宝、天猫、京东等第三方平台有6家旗舰店,2016年“双十一”当天,网店销售额371万元,同比增长77%,毛护膝销量为全目类第一。
从产业链理论分析,西裕工贸公司拥有从原材料市场到生产加工再到网上销售,整个产业链条都控制在自己手中,一方面拥有自主创新品牌西裕寒羊、舒贝尔、冬窝等,又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拥有自己的网店,这就是占据着微笑曲线的两端,一端是创新或设计,另一端是市场或营销,这样价值链中的价值回报就会很丰厚。
2.电商加工企业对大庄村脱贫振兴的积极效应
电商加工企业是新兴业态与传统加工业的有机融合,拥有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在贫困户脱贫致富和民族村振兴上都会产业积极效应:
第一,带动当地贫困户增收。一旦电商企业能够活下来,中间的加工环节也就有活干了,带动村民就近就业也就成为可能。电商企业的加工车间建在大庄村,这就为大庄村的妇女提供了便利的就业渠道。农村妇女除了干农活外还有大量的闲置时间,她们可以去工厂上班干活,或者有机器设备的妇女可以直接把活计接到家里去做。笔者截取了工资表中的一部分,只要妇女们集中5—6个月上班,就可以赚到1万元,在工厂上班不仅可以获得工资收入,补贴家用,还可以兼顾到家庭不耽误农活。
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工资表(出勤半天按全天算)
第二,带动原材料市场皮草加工。由于西裕工贸公司生产的马甲、护膝、护肩等产品,需要大量的皮革做原材料,而当地的传统养殖业,可以提供大量质优价廉的皮毛原材料,如果将来产业发展壮大后,皮革的需求也是很大的,因而也会带动皮草粗加工产业和养殖业发展。
第三,电商创业的示范效应。西裕工贸有限公司的电商道路可谓是成功的,成功的关键是电商平台。互联网的电子商务给了该公司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拥有数以亿计的消费者,每天有庞大的用户浏览的网页。“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成为消费者大买特买的节日,被谑称为“剁手节”,当然商家在这几天也是最忙碌的。中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商家再借助互联网平台,即便身处甘肃内地临夏州,他们的产品也能卖到全国各地去,前提是产品要精益求精、物美价廉。
3.对西裕工贸公司经营发展的思考
对乡村电商企业———西裕工贸公司取得的业绩,当地民众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必然会对当地电子商务的发展产生示范带动效应。一方面是当地拥有皮革资源,另一方面是当地政府对电商扶贫的大力支持,加上回族同胞善于经商的天性,电子商务势必在大庄村蔚然成风。
对西裕工贸公司的两点建议:一是要开拓国际市场。公司市场营销主要借助电商平台进行营销,极力推荐阿里巴巴旗下的国际平台全球速卖通,可以将市场拓展到海外市场。二是设计和创新端也需要加强。产品设计要针对不同的消费者,进行市场细分,再设计不同款式的服装,有必要和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的同时,也能解决服装设计方面的问题。
(二)牛羊养殖产业
大庄村福荣养殖厂是由大庄村党支部书记马福荣创办起来的,共有16户贫困户投资入股57.6万元,合同规定不论风险,每万元分红1000元,2016年养殖的65头牛、820只羊、1300只草鸡出栏共赚到28.7万,分红5.72万。由于养牛效益最稳定、收益大,每头牛销售收入3000元,2017年计划出栏100头牛。
1.养殖产业对大庄村脱贫振兴的积极效益
养殖产业对大庄村脱贫振兴的积极效益主要在于:推动养殖业公司化和产业化创新经营发展,有可能改变传统养殖业发展模式;通过集中养殖和家庭养殖两种模式,解决了一些贫困户的就业问题;通过贫困户入股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带动贫困户脱贫。
尤其是短期脱贫效益比较明显:部分贫困户使用扶贫贷款对牛羊养殖厂入股,每年每万元可以分到1000元的红利,如果扶贫贷款是5万,那么一年下来财产性收入就有5000元,这对贫困户来说是难得的好事。
2.大庄村养殖产业存在的潜在问题
首先,该养殖厂不能接纳更多的农民就业,只有村支书一家三口从事集中养殖,无法雇佣更多的劳动力。三个人可以应付得了100多头牛的饲养任务,如果劳动力再增加了,成本必然会上升。
其次,对于入股问题,贫困户之所以贫困,手头并没有多少钱,没有资金就不能长期入股。一部分通过精准扶贫贷款获得的资金,最多只能入股三年,且贷款额度为5万元,一旦到期还款,股东们纷纷要求撤股,养殖厂可能会面临运营困难。
最后,养殖业处于产业价值链的最低端,如果不在牛羊肉生加工、品牌包装等方面延长价值链,拓展市场,做足营销功课,仅仅做养殖,只是劳动力成本的转换,并没有太多利益可图。
总体而言,从短期来看,福荣养殖厂可以给贫困户增加一些财产性收入,是由村民入股投资产生的财产性收入,但这些收入是有限的。从长期来看,可以促使贫困户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积累从事现代养殖业的经验,为脱贫振兴打下基础。
(三)劳务输出产业
劳务输出是大庄村的主导产业。2017年全村共有劳动力1379名,外出务工1349名;其中省内务工823名,赴新疆务工人员312名,到江浙沿海务工214名;长期工503人,夫妻工、全家外出务工224人。从事的工种及行业人数为:餐饮行业273人、包装工37人、加工制造137人、流通运输5人、建筑行业95人,2016年以来,向新世电子、纬创等公司输转27人次。
1.大庄村劳务输出的特点
一是大庄村近97.8%的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劳务方面的需求在乡村务农是有限的,只能劳务输出到城市就业。乡村产业还很弱小,不足以容纳太多人就业,包括农业方面,原本就很有限的土地资源,又有超负荷的农民等待土地的回报,这是很难摆脱贫困的。
二是省内是大庄村劳务输出的主要区域。一方面是在本省务工离家近,农民的乡土情结较深,离家近,回家救急方便。另一方面,熟人带熟人,农民找工作一般是托熟人找,熟人扎堆在一起有安全感,可能不会被欺骗。新疆有大量临夏人在那儿定居,所以也会有农民去新疆通过熟人找工作。当然,江浙一带工业发达,缺乏劳动力,农民去那里打工有可能是政府推动的作用。
三是外出人员大量从事餐饮业。回民的饮食很讲究,清真食品是他们的特色,也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广河县回民占人口的98%,而大量农民出去务工,也会将家乡的饮食带出去,长此以往,从事餐饮业的熟人会将家乡的熟人带到城市去,也从事了餐饮业。
2.劳务培训输出产业成为大庄村民生的支柱产业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庄村的劳动力主要靠外出打工获得收入,劳务输出已经成为主打产业。近一半外出务工人员从事餐饮行业,最主要的就业地区是省内城市。从事餐饮行业的培训并不复杂,只要到一家餐厅当无薪水的劳动力,从打杂到掌勺慢慢做起,2至3年内就可以独立撑起责任来。而且从事餐饮行业具有长期性,对家庭收入增长有一定的保障。
3.劳务输出对乡村、农民的益处
一是外出务工可以拓宽农民的视野,改变农民观念,增加农民收入。农民外出务工,接触到城市中现代商业文明,便捷的基础设施,丰富多样的高科技产品,极大地刺激了他们对物质文化方面的需求,拓展了他们的视野。他们也不会把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家乡的一亩三分地上面,而是希望通过其他途径赚钱,这就让农民从观念上发生了转变。另外,农民进城务工,可以凭借他们的勤奋努力与聪明才智获得与他们劳动相适应的报酬,增加家庭收入,提升生活质量。
二是劳务输出可以促进农民建设新农村。劳务输出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贫困户脱贫具有决定性作用。虽然外出务工不一定能让农民借此定居城市,但可以保证农民有能力在家乡搬迁或建新房子。外出务工者手头会有一部分资金,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统一规划建设一个美丽乡村,他们很乐意也有能力去建设。因此,在地方政府政策鼓励下,易地扶贫搬迁可以让散居的农民集聚起来,改善居住条件,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由于人口大量聚集形成小城镇,服务业也会逐渐发展起来,再加上产业的发展,可以吸收一部分劳动力就近就业。大庄村就是典型的例子,通过两期异地扶贫搬迁,共有340多户享受到政府搬迁的优惠政策,道路、饮水及路灯等基础设施一应配备完善。
三是劳务输出可以促进土地流转。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成片的闲散抛荒的土地可以通过土地使用权流转,使土地生产集中起来,让种植大户实现规模种植。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可以增加经济效益和经营利润,同时也可以让农民有一份土地流转的财产性收益。
当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也产生一些问题:如,外出打工造成留守儿童、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现在社会普遍都比较关注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的问题,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全村都外出打工去了,造成村子里劳动力缺失,老人又扛起了锄头从事农业,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变得郁郁寡欢。但是,相对于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发展;有利于农村的城镇化发展等等重大历史性变化,随之产生的问题也就不足为奇,而且也会逐一化解。
三、对大庄村脱贫振兴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政府要鼓励电子商务企业落地开花
由于西裕工贸公司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将当地生产的马甲、护膝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且在2016年“双十一”火爆销售,这个案例的成功为当地产业发展带来了启示。在产业扶贫方面,电商公司将贫困户留守妇女吸纳到村中加工车间,就近就业,获得劳务工资收入,这种对口的产业扶贫是很有成效的。在电子商务推广方面,该公司就是一个成功的榜样,对当地产业电商化形成示范效应。现代工商业脱离了电商平台,市场规模会大打折扣,一个网店每天的客户浏览量相当巨大,如果在互联网时代不应用好电子商务,生产的产品就不会被人们知道,就不会有太多销量。
(二)福荣养殖厂的发展与突破
福荣养殖厂的发展,应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在牛肉品种方面独树一帜。改良肉牛品种,在产业链中相当于在做创新,如果在市场上这种牛肉品质优良且比较稀少,相应地也能卖出好价钱。二是运用好互联网平台。开拓牛肉生加工产业,做好品牌包装,借助互联网平台,以生鲜农产品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大庄村饲养的高品质牛肉只是以一种原始的形态出栏,并没有相应的生加工产业链。如果形成一种牛肉品牌,通过冷链运输的方式,从甘肃中部的临夏运送到大江南北,让广大消费者有机会品尝到优质的临夏牛肉,产生的经济效益会大。这需要一家牛肉生加工公司,这家公司专门对接农户和养殖厂,另外需要在各大电商平台进驻网店,这条产业链就建起来了。
总之,农村未来的发展道路是人口的聚集,形成新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物质精神文明同步发展。人们的就业可以有多种方向,进城务工,土地流转;在当地从事产业,可以土地流转也可自种;但从事农业生产的必将是少数人,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必将迫使大量农业人口退出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