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严防三种“倾向”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2018-03-31张丽君

社科纵横 2018年6期
关键词:倾向政党政治

张丽君 揭 冰

(中共随州市委党校 湖北 随州 441300)

文化传承着历史,文化牵系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注重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重大命题,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提出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政治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一部分,关系着政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是政党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更是一个政党安身立命的根基。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健康与否往往关系着政党的兴衰成败,政党的涣散、腐朽与没落往往起始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涣散、腐朽与没落,反之亦然。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治本之举。

一、党内政治文化的内涵及意义

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知、态度、信仰和价值判断等。党内政治文化是广义上的政治文化在政党内部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政党为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的体制机制、价值理念和行为取向的总和。[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党内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以革命文化为源头、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党性的文化。”习近平总书记这一论断,充分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不仅是一种信仰文化,更是一种以实践为基础的组织文化。中国共产党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自己的政治灵魂,熔铸于革命、建设、改革中的文化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基础、革命文化为源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体,有别于其他政党的党内政治文化。

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既是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加强党的建设的治本之举。

(一)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态的晴雨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员对党的价值观的认知和内化,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互为因果关系,党内政治文化不洁净、不健康,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就会遭到污染;而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不规范甚至恶化,党内政治文化也就不可能风清气正。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包括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七个有之”的问题,其根本是由于党内政治文化的不洁净导致党员、干部在价值观上出现了偏差。党内政治文化作为党内政治生态在文化上的反映,时刻体现着党内政治生态的好坏。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兴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认识,从思想源头上、从文化层面上解决好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抵制和反对关系学、厚黑学、“潜规则”等庸俗腐朽文化的侵袭,增强政党精神的培育、政党品格的锻造、政党力量的凝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二)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凝心聚力的精神纽带

政治文化具有结构性,在特定的政治体系中,因为成员在出身背景、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年龄、职业等方面的差异,使其对于政治体系各个层面的认知、情感和评价并不完全相同。从而导致政治文化的非同质性,并在其内部产生不同的亚政治文化。这些亚政治文化有可能相互和谐,也可能相互冲突,从而对政治体系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具有信仰化和组织化的特征,这就使得来自不同行业、阶层,在年龄、学历、职业等方面有着明显差异的广大党员能够不约而同地成为其党内政治文化的塑造者、担当者和实践者,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作为自己的政治灵魂,作为精神上的钙。对整个政党而言,因为从内心深处对党的政治价值、政治目标和政治理想的高度认同,这样才能使广大的党员更加坚定党的政治理想,更加明确党的宗旨目标;也才能使党内政治文化成为引领社会风气、提升民众素质、强化民族之力的精神动力,为凝聚、组织和引领党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和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保障。

(三)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安身立命的根基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内政治文化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灵魂,是政党性质的根本体现,是政党存在的内在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党内制度的好坏、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精神风貌甚至是人心向背。世界各国政党的兴衰成败告诉我们政党的没落往往来自于党内政治文化的没落,政党的强盛也往往来自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先进和强盛。由此可见,党内政治文化是实现思想建党、文化兴党的关键环节。因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凝聚兴国力量,必须从思想上严起、从文化上治起,坚持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不断筑牢党安身立命的根基。

二、严防党内政治文化发展中的“三种倾向”

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的灵魂与旗帜,是政党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党内政治文化不仅贯穿于党的自身建设的全过程,集中体现着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皈依,还对党领导的各项事业产生深刻影响,在整合党内利益诉求、凝聚价值共识、引领社会前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就要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严防在建设过程中出现错误倾向。

(一)“庸俗化”倾向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我们干的是社会主义事业,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点,我希望宣传方面任何时候都不要忽略。”这就要求必须把共产主义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中,然而,在当前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我们党正面临着来自传统文化中错误等级观念、宗法意识和官僚思维等庸俗文化的影响;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以及无政府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分裂主义等国外错误思潮的严峻考验。这些传统不良习气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及思潮使得一段时期以来,党的部分领导干部和普通党员在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指出:“一些人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所谓仕途,为了自己的所谓影响力,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七个有之”的现象深刻反映了一段时期以来在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党员的行为作风,本质上体现了党内政治文化的真实情况,而党内政治文化的优劣好坏,将对党的执政根基产生重要的影响。

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对个人来讲,是弱化党性修养的大染缸,使一些党员干部迷失政治信仰,最终陷入贪污腐败的泥潭;对我们党来讲,是恶化政治生态的催化剂,会导致党的肌体弊病丛生,使我们党丧失号召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对社会来讲,是毒化社会风气的污染源,如果任其肆意蔓延,社会将“乌烟瘴气”,人人难以幸免。[2](P112)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新任务和新形势,党内政治生活出现了新气象,党内政治文化得到整治,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明显改善,然而,改进作风、整治文化、改善政治生态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必须时刻警惕庸俗化的倾向对党内政治文化的腐蚀与毒害。

(二)“虚无化”倾向

“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国内外敌对势力往往就是拿中国革命史、新中国历史来做文章,竭尽攻击、丑化、污蔑之能事,根本目的就是要搞乱人心。”[3](P32-33)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与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而在当下,始终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颠倒是非、歪曲历史、篡改历史真相,否定革命先烈英雄先辈的革命事迹,抹杀中华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文化是历史的表现,历史是文化的历史,对历史的虚无就是对文化的虚无,对文化的虚无就是对历史的虚无。

在党内政治文化的主体内容中,中国传统文化因受现代化的冲击,其内在价值很多已经不再具有规定性,产生了“虚无化”状态。同时,近现代形成的革命文化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因受西方虚无主义的影响,很多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话语被歪曲甚至消解。针对这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虚无化倾向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和建设必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冲击,如“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在逐渐淡化,关于人性、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的文学影视作品比反映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作品更加畅销、更加卖座;对革命精神的强调和传承逐渐被赋予‘僵化’的色彩,对英雄的崇拜逐渐转为对明星的崇拜。生活好转了,精神世界丰富了,人们却也不再‘忆苦思甜’了,享乐主义、官僚主义、腐败现象也开始增多了。”[4]历史、传统、文化等在一些人甚至是部分党员眼里成了必须重构、重建甚至可以抛弃的东西,这种对历史和文化的虚无主义会不断腐蚀党内政治文化的根基,从而最终影响整个政治生态,影响党的执政基础。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马克思主义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学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中国共产党人不是历史虚无主义者,也不是文化虚无主义者。”党的十八大之后,尽管文化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正在得到有效遏制,但战斗还未有穷期,虚无主义仍在以各种文化传播等方式通过互联网、新媒体等途径制造思想混乱、迷惑人心,尤其是共产党员必须警惕之。

(三)“形式化”倾向

对于任何政党而言,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不会在党员中自发的形成,必须依靠外部的“灌输”才能实现,从而在党内形成一定的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取向。同时,这种灌输是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的,必须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真正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由治标向治本迈进。

因此,防范形式主义的倾向,一是要防范党内政治文化内容上的形式化倾向,“看似新现象、实则老问题”的形式主义“顽疾”之所以在今天依然有待根除,根本原因在于思想上和文化上尚未得到彻底清理,如门好进、脸好看、话好说但就是“事难办”,“卡拿要”换成“推绕拖”;名为“借它山之石”,实为“照葫芦画瓢”;打着“实干出成绩”的旗号,憋着“材料出成绩”的心思……这些形式主义的新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仍然任重道远。二是要防范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形式化倾向,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培育的过程,绝不是仅靠“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以讲话落实讲话”就能实现的,没有真抓实干,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没有创新发展,就会出现“思想上装装样子、工作上走走过场、言行上耍耍花腔”的形式主义,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造成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党的执政根基。

三、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必须坚持“四个统一”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有别于其他政党,更有别于西方国家政党。同时,我们又是有着8800万党员,在13亿多人口的最大发展中国家长期执政的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风险与挑战并存,面对党内政治文化发展中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决定了党内政治文化的发展与建设必须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一)从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载体着手,坚持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统一

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实现了传承与发展的相结合,使党内政治文化成为我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优秀品质,然而,在新的历史时期,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正面临新的形势、新的问题和新的挑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继续保持这种内在的优秀品质,不仅要在传承优秀文化基因基础上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始终不忘初心,坚守本来。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不忘初心,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高举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旗帜,信仰不能忘,阵地不能丢。坚守本来就是要始终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长期以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才能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党内政治文化,为中华文化实现新的辉煌,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强大精神滋养和精神动力。

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发展,就是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问题和挑战促使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必须要不断适应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不断的适应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不断推进。在一段时间内,党内之所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不仅仅是因为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异常复杂,要随时接受“四大危险”“四大考验”的洗礼,同时,还因为面临着在新形势下,党的组织、制度及行为等适应性调整不够的问题。因此,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一是要坚持内容的不断发展创新,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顺应时势、与时俱进,使党内政治文化更具时代性。二是要创新文化载体和途径,针对不同年龄层次、教育背景等党员类别,在坚持正确导向的前提下,创新和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浓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氛围。文化是政党凝聚力、创造力和组织力的关键因素,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只有在坚持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发展,坚持与时俱进,才能进一步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二)从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形式着手,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的统一

文化是制度之母,离开文化的价值支撑,制度就会偏离正确方向;制度是文化之核,离开制度的规定和约束,文化就无法落地生根。有良好的党内政治文化,党内各项制度、规则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否则,再完善的制度、规则也难以约束党员行为。因此,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加强党内治理必须一手抓文化,一手抓制度,做到两手抓、两手相结合、两手都要硬,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有机统一。抓文化,就是要以思想理论建设为基础,把好思想“总开关”,强化软约束,形成强大的自律;始终恪守“人民利益至上”的价值取向,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价值理念。抓制度,就是要以制度规范、组织原则等建设为核心,破除“潜规则”,强化硬约束,形成刚性的他律。邓小平同志认为“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党内文化制度建设,就是要始终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破除“一言堂”“家长制”的陈旧作风。严格按照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办事,增强制度的刚性约束,不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使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成为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的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

(三)从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方法着手,坚持全面固本与重点消浊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事实证明,党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等是健康的、先进的,大多数党员、干部身上所坚持和体现的政治文化也是健康的、先进的。反之,则会影响政治生态的平衡。比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因为各种各样落后、腐朽思想的渗透和侵蚀。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文化中出现了不少消极腐败现象。比如,理想信念动摇,政治观念糊涂,政治立场模糊,干部脱离群众,“四风”问题突出,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等现象滋生蔓延。这类消极落后乃至腐朽的政治文化,严重侵蚀了党的思想道德基础,破坏了党的团结统一,损害了党内政治生态和党的形象,腐蚀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严重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坚持全面固本,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我们党思想建党的核心任务。而对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则必须学会“弹钢琴”,注意辨别哪些党内政治文化是先进的、哪些是落后的;哪些是健康的、哪些是腐朽的;哪些是要坚持、弘扬的,哪些是要清理、改造的;党应该吸收、培育哪些先进文化,抵制、清除哪些落后文化。在大力弘扬先进、健康党内政治文化的同时,必须坚决抵制、反对、清除形形色色的不良政治文化现象。

(四)从创新党内政治文化的行为着手,坚持文化自信与行动自觉的统一

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从来主张知行统一,反对知行不一。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中,知行合一就是要使文化深入人心,通过思想教育在党的干部和广大党员中养成坚定的政治文化自信和自觉,只有在自信中自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党员干部才能增强政治定力、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着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完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坚定文化自信,首先要坚定党内政治文化自信,没有党内政治文化的自信,没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就没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深沉与执着。然而,党内政治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经历了长时间的孕育、提炼、强化,最后成为文化基因,成为党员的行为准则,文化基因的‘变与不变’与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5]面对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问题的累积变异,以及大量西方文化的冲击,党的政治生态更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坚守文化自信,在自信中增强党内政治文化的行动自觉,恪守从政之德,做信念坚定、忠诚担当的表率;做纪律严明、清正廉洁的表率。通过自信与自觉的统一,从而经受住各种赞誉和诱惑考验,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

[1]王建国,王昭.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及路径[J].领导之友,2017(12上).

[2]苏玉主编.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指南[M].华文出版社,2017.

[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6.

[4]张俭松,张伟英.历史虚无主义在文化市场上演进的三段历程[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17(05).

[5]万晓庆.《为人民服务》蕴含的党内政治文化[N].学习时报,2017-05-17.

猜你喜欢

倾向政党政治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论国共合作早期中共党内右倾倾向的纠正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俄罗斯政党的最新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