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2018-03-31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信息化信息技术

沈 艳

(江苏旅游职业学院,江苏扬州,22512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地被信息化。教育领域也在技术的推动下出现了新的发展。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改变了教育的环境和条件,也对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信息化成为了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

教育信息化具有诸多优点: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丰富了教学内容。基于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教学,也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任务的分配、学习结果的测试以及学习问题的诊断更加明确。[1]另一方面,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资源网络的建立,突破了原有的封闭和垄断,形成了一个教育信息的海洋,开放的教学提升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以及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教育信息的传递,优化教育资源的选择,使得教学更加深入、丰富和多样化。[2]此外,教育信息化也促进了教师的发展:教师不再是“传授型”的知识传递者,而是具有信息素养的“引导者”。[3]

不可否认,教育信息化引起了教学的革命性变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在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但究其本质,再高超的技术也只是一种为教学服务的工具。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整合过程,教育的信息化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信息化背景下教育的困惑

(一)抹杀个性,阻碍创造性思维

由于信息技术的应用给教师带来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极其方便快捷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轻易的从网络上寻找到合适的教学资料,简单的信息搜索就可以满足教学基本要求,完成教学过程。而事实上,教学过程原本是以师生认知、情感交流、精神对话沟通为纽带的特殊交往过程,[4]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原本的“特殊交往过程”不再特殊,反而由于技术应用的便捷性,教学过程演变成单纯的知识传授。丰富多彩的教学交往不见了、情感交流被大量的视频图片所替代、沟通变成了图片展示,师生“对话”则没有容身之地。学生不再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反而被教育技术手段主导的学习活动所奴役。尤其是专业理论课程,原本就被大量的理论知识所覆盖,“丰富”的教学资源一旦被教师们利用起来,课堂的授课就变成了目不暇接的PPT翻页和毫无思考余地的知识浇灌。思想的碰撞、创意的激发就成了无本之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被抹杀。

(二)滥用“技术”,忽视课堂的有效性

现代教学技术虽然可以解放教师的课堂板书、讲解压力,但也使得教师不自觉地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使用、设计多彩的教学手段,而忽视了教学的目的,将课堂变成了展示教师信息技术使用手段的场所。技术的滥用让原本略显枯燥的理论课显得生动起来,但这种生动是形式的生动,而教学内在的需求被忽视,课堂的教学被无效的信息充斥,学生的学习效果存疑。

(三)放任“自主”学习,扭曲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能促进学生一些发展性目标的实现:如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传统课堂中教师对教学的全权控制状况的改变、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等。然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对“学生主体”的理解是存在偏差的。这种偏差认为“学生主体”意味着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让学生多说多做就是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甚至无视了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引导作用。信息技术的使用无疑方便了这种偏差在教学上的实施。因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也是信息化时代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之一。[5]教师可以有充足的理由让学生“自主学习”,这种放任自流的学习,在教学中出现了放手让学生在网络中自学而不进行监控,减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这样无疑是把他们推向了浩瀚又充满了危险的“大海”。

二、信息技术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指导原则

正是基于教育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这些困惑,提醒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原则。这些原则在课堂中的应用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探索精神;同时原则的应用也能帮助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环境下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进行探究式学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一)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切入点

信息时代的信息来源汹涌澎湃,面对如海一般的信息数据,信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车可斯基提出,信息素养就是“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6]但学生能否成为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则需要评判他是否具有信息主体意识,即是使用信息者而非被奴役者;是否能够确定需要信息的时机;是否能够对检索出的信息进行评价和有效利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完成学习任务,获取更新、更准确的知识。这种引导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切入点,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学生对技术的运用,也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完成教学。这种引导应当是教师只提供“指示”,信息社会提供“丰富”,学生参与其中,获得“具体”。

(二)把教学内容放在中心位置

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不可避免,但是运用的目的不在技术,而在于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子系统的蓝本是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7]但并不是简单地照搬和截取,而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创造性的加工、转化与改造。

教育过程中的“加工”能增强教育的吸引力。但这种吸引力的来源与去向需要教师有意识的把控。职校学生原本就不够专注的注意力很容易就被这种表面的热闹所吸引,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人人参与互动,但对于真正要深究的内容却往往偏居一隅,无人问津。学生因为信息接受却忽视了课堂的应有之义,排斥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讲解、传授,这样思维大多数处于感官直接感知的表象状态,缺乏抽象思考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表达沟通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因此,在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课堂中,教学内容的中心位置不能忽视。

(三 )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能学、乐学、会学和坚持学。其中后两者恰恰是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的关键。但现代学习技术的泛滥带来了“惰性观念”,拥有大脑却不利用大脑,将大脑作为途径,将信息从一个容器搬到另一个容器。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也容易在程序化的教学中沉迷于模式化的技术运用:教学的效率提高了,教学的内容也确实丰富了,但教学所内涵的自我探索、创新的精神被漠视了。我们处于数字化环境却面临着被数字化的危险。这种技术的应用对于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毫无帮助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中对信息技术运用时要把握住一个原则,即通过技术的运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信息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施路径

高职阶段的财会知识内容丰富。对财会知识的认知需要遵循对一般知识的学习规律。一般来说,知识的类型与人类的认识能力相关,因此,我们可以把财会知识简单的划分为:纯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操作认知。基于此,结合信息化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原则,对于纯理论知识,我们可以用循环解决问题型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而对于实践操作认知性知识,则采用自主+监控型教学模式。此外,辅助以虚拟模式解决成绩问题。

(一)循环解决问题型

循环解决问题型教学模式针对的是纯理论知识的讲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提出问题,但并不提供解决方法,帮助学生发现和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提供“信息”,但并不纠错,而是把纠错的任务还给学习的主体——学生。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是教师,更多的是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遵循教学内容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更多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通过不预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学生从能力到人格的全面发展,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具体流程如下:

循环解决问题型模式适用于理论性较抽象的内容,在讲解的过程中,很容易将财务知识转化为财务问题。以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会计》中“固定资产折旧”为例:1.在引导设疑环节,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展示现实场景,让学生融入到“会计主体”的思维中,主动思考实际生活中可能面对的问题,由信息引入知识。教师通过展示大型机械设备或厂房建筑物的图片,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固定资产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的变化。学生则通过观看图片,讨论资产的价值体现在能否为企业带来利益的流入,假想老旧设备的价值。2.在课堂的组织过程中通过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检索信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提出的问题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影响折旧的因素是哪些?并对学生进行分组布置任务,提出学习要求。学生依据问题,翻阅教材或者借助其他信息媒体完成对“折旧”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充分发挥自主学习能力。3.在信息提供过程中,利用信息工具展示学生学习成果,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纠错”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体为教师设置多种情景和要求,具化折旧的四种方法和相关的账务处理,而学生则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并尝试对他人的解决办法进行纠错和点评。4.在最后的点评归纳环节中,将信息转化为知识,由知识成长为智慧,教师点评并指出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案,学生则思考、修改、讨论所学知识,整个活动过程扩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循环解决问题型模式遵循由信息到知识,由知识到智慧的过程,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性思维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被有效地激发。在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信息技术被学生利用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这种信息素养包括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与他人交流,团结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二)自主+监控型教学模式

在财会知识的学习中,有很大篇幅是实践操作的教学。在这部分知识的教授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放弃。一旦放任,则学生容易迷失方向,也不能准确的把握应掌握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监控”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在“监控”的引导下实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持续创新发展能力。“不自主”的监控来源于教师引导建立的项目式学习机制,并最终实现不自由的学习中达成学生自主的学习。教师是项目和资源的呈现者,学习过程的监控者,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向教师求助。自主监控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是:项目呈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内容评价——合作拓展。

自主+监控型教学模式适用于实操课程的教学。以《会计综合实训》课程为例。可以将课程分解为四个任务。以其中一个项目——根据经济业务登记某一企业的账簿为例:1.在项目呈现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多元化、直观化的呈现知识点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眼球,刺激其探究心理。教师提供原始信息(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进行情景设定,将项目呈现。学生领会教师意图,把握登记账簿的内在逻辑。2.在项目演示阶段,教师通过信息技术来演示知识要点,帮助学生把握知识要点:教师根据已有资料演示账簿的分类、账簿登记的数据来源、账簿之间的数据关系,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将教学内容制成微课,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复播放,实现熟悉课程内容的目的,帮助学生理清任务。学生学习教师活动,感受、体味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运用。3.在任务布置阶段,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挖掘、自由访问相关信息,自定学习步调和自创学习路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动态演示抽象教学内容的过程,指明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知识点,提供相关企业的经济业务,并根据这些经济业务,布置登记相关账簿的任务,提出任务要求。学生运用软件,编制分录、登记账簿。将知识运用到实际业务中。4.在项目检查阶段,教师负责指导纠错,利用课堂追踪记录、实时反馈信息手段实现巡察监控,监督任务完成,对不当或错误的行为进行纠错并演示。学生合作交流,自我探索、自我检查并结合小组内查,寻找知识漏洞。5.在项目交流阶段,师生、生生合作实现同步异步交流,形成合作学习,培养表达能力。教师通过沟通展示工具就登记账簿中的困难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交流心得,展示优秀账簿。6.在项目拓展阶段,教师设疑: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登记账簿中的问题?遇到某些困难时如何解决?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三)虚拟模式

该模式主要针对的是帮助学生完成成绩补救或知识拓展。尽管在教育中,我们一再强调能力,但成绩和分数也是能力的一个具象。在目前的教育中,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庭和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考核都脱离不了成绩。因此,针对专业纯理论课程,虚拟模式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该模式主要是学校根据要求购买相关的软件,教师运用软件提高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目前在职校中运用的比较多。运用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特点,灵活设置调整。

四、结论

教育与信息技术的简单整合并不是真正的教育信息化,只有对教育系统中教学内容和方式进行重新认识和分析,以培养信息素养为切入点,深耕内容,改变传统的、不适应信息社会需求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终生持续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这不仅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还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信息理念,要求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技能、教育方式进行信息化转变。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信息化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