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我国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新启示

2018-03-31冯宏义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习者机构评估

冯宏义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福州,350013)

2008 年,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以下统称为“慕课”)横空出世,以其开放性和大规模性迅速风靡全世界,成为变革传统教育模式的新力量。2012年,随着美国Udacity、Coursera和EdX三大慕课平台的建立,标志着慕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此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中国的高校纷纷参与其中。然而由于片面追求速度和规模,慕课发展随后很快就遭遇到了一系列重大挑战:大量学生参与课程的同时伴随着大量学生放弃课程;许多参与课程的学生未能顺利完成考核并且无法获得学分;课程质量参差不齐受到各方面的质疑等。近年来慕课发展进入了相对稳定期,各国不再片面追求慕课发展的速度和数量,而是更多地强调慕课发展的水平和质量。由此可见,慕课教育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要以多元化的视角来审视其教育质量,但这不意味着慕课的质量标准没有统一的基本要求。当前许多国家和机构开始积极构建 “质”与“量”相统一的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并致力于将其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与个体差异下进行多元化的创新和应用。

一、我国慕课质量保障工作发展现状

自2013 年我国的一些著名高校开始建设和使用慕课以来,幕课在我国得到井喷式发展。截至2017年,我国已经有460 余所高校建设了3200 余门慕课,有5500万人次高校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在线选学慕课,在课程建设数量和应用规模已迅速跃居世界第一,以鲜明的中国特色跻身于世界舞台。然而,在幕课火热发展的背后,由于各高校水平和质量不一,规定和要求各异,体系和制度不完善,进而暴露出诸如资源质量层次不齐、学生学习通过率不高、学分互认存在困难等一些突出的问题。其中,如何建立幕课的学分认证机制始终是慕课发展面临的最重大的阻力,而以何种评价标准体系来量化学分也就成为建立幕课的学分认证机制的关键。为此,2015 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极大推动了我国慕课建设与教学改革的进程。全国各地已经成立了诸如“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 联盟”(简称CMOOC 联盟)“全国地方高校UOOC ( University Open Online Course)联盟” “中国医学教育慕课联盟”“中国高校外语慕课联盟”等跨学校、跨区域组织,这些组织的成员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幕课教学改革、课程管理、制度建设、学分互认等方面已经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有力地推进了我国幕课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我国幕课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幕课质量标准体系,各联盟在幕课质量评价方面只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探索和创新,因此就造成他们所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和学分要求各异,仍然不能解决各联盟之间和联盟内外的学分互认问题。因此,借鉴国外在幕课质量建设方面的成熟经验并与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尽快构建我国的幕课质量标准体系就成为了当务之急。近年来,欧洲各国在构建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果,其中的很多做法值得我们借鉴,以下面就此展开探讨,希望能为我国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二、欧洲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新举措

(一)针对不同的定位,英联邦学习共同体(Commonwealth of Learning, 简 称 COL) 于2016年6月发布了《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Guidelines for Quality Assuranceand Accreditation of MOOCs)。

1.针对以普及知识为定位的普及性慕课,《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建议政府应引导相关机构采用“预设性评价”(presage variables)来实施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此类慕课的受众是社会大众,因此一般采用完全免费的形式来推广和实施。例如: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伦敦大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和英国慕课平台FutureLearn公司于2016年联合推出了一门关于寨卡病毒的慕课来改善全球公众对该病毒的认知和了解。《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建议英国政府引导相关机构采用预设性评价对此类慕课实施质量评估,具体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的创新性和有效性”“评价的全面性”“语言的易接受性”“是否建立了总结性的评价机制”等4个方面。

2.针对以提升专业实践和技能为定位的实践性慕课,《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建议政府应引导相关机构采用“过程性评价”(Process variables)来实施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由于此类慕课的受众是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因此一般会收取较低的学费来推广和实施。例如:丹麦和澳大利亚的助产士们于2015年联合推出了一门名为《助产士实践》的慕课,其目的是希望通过该慕课与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交流和分享专业实践经验,进而建立一个助产士实践的网络交流平台。《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建议政府引导相关机构采用过程性评价对此类慕课实施评估,具体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教师教学过程评价”“教学互动评价”“形成性评价机制”“5年定期评估”等4个方面。

3.针对以扩大受教育机会和声望为定位的学术性慕课,《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建议政府应引导相关机构和高校采用“终结性评价”(Product variables)来实施评估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此类慕课的受众是以获得学历证书为目的的学习者,一般会收取较高的学费来推广和实施。例如:英国爱丁堡大学的著名教授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而获得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该校新开设的慕课《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有力提升了包括爱丁堡大学在内的英国高校的国际声望。《慕课质量保障与评估指南》建议政府引导相关机构和高校采用终结性评价来实施评估,具体质量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对参与者的影响程度”“对评价体系的影响”“信息控制机制”“学习者的改进状况”等4个方面。

(二)着眼慕课不同的层面,各类机构和个人创建了相应的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1.“开放教育质量标签” ( The Openup Ed quality label)。“开放教育质量标签”是欧洲远程教育大学联合会 ( EADTU) 牵头,由欧洲 11个国家 2013 年联合推出的慕课教育质量评价基准,其具体内容包含“机构”和“课程”两个层面,下设“战略管理”“课程体系设计”“课程设计”“课程传递” “教职人员支持”“学生支持”等6个二级指标和32个三级指标,评估者通过对每个指标项进行评价打分来鉴定所开设慕课的质量等级和水平。该评价方法适用于高校对其“机构层面”与“课程层面”的慕课教育质量进行自我评价。

2.慕课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西班牙学者费尔南德斯(Fernández)等人于2015年创立的一套可用于评价慕课教育质量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具体内容主要涉及“对就业能力培训的认知”“学习方法”“可接纳程度”“虚拟课堂环境”等4个维度的教育质量评价,该评价体系适用于对学习者接受慕课教育的学习成效及学习条件进行评价。

3.慕课设计质量评价标准(Criteria to Assure Design Quality of MOOCs)。该标准是由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尤瑟夫(Yousef)等人于2014年创立的慕课设计质量保障标准体系,其具体内容包括“教学评价标准”和“技术评价标准”2个维度,下设“教学设计”“考核”“使用者界面”“视频内容”“学习和社交工具”“学习分析”等6个层面的二级指标和74个三级指标。该评价标准适用于学习者、教师及教学机构对慕课的课程设计质量进行评价。

三、对我国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启示

借鉴欧洲在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方面的新举措并结合我国慕课质量建设工作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的主体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政府为代表的教育行政部门,二是社会认证评估机构,三是承担慕课建设的高校等教育机构,四是广大的慕课学习者。下面我们就从这四个方面对构建我国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提出建议:

(一)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在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中的引领作用

首先,政府要构建起一套由政府、社会、学校、学习者等广泛参与的慕课质量保障体系。其次,政府可成立监督慕课质量的元认证机构。该机构不直接参与大学慕课质量保障的任务,而是通过对全国性的高校慕课认证评估机构的资质进行认证来保障大学慕课质量,并通过每年发布认证报告来鉴定高校慕课认证评估机构的工作成效。再次,政府应根据不同的课程定位来引导建立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标准、方法和措施。就我国当前慕课发展的定位而言,也大致可分为 “知识普及型慕课”“技能提升型慕课”和“学历证书型慕课”三类。由于我国的慕课学习者主要由在校大学生构成,这决定了多数慕课的课程定位是学历证书型慕课。为此,教育部可先从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入手制定慕课评价标准,从学习内容、课程难度、作业考试等方面对慕课设计和制作提出国家层面的指导性建议,构建相应的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二)认证评估机构要结合实际对慕课认证评估标准和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慕课与网络课程、在线课程在很多方面均有较大差别。因此,慕课认证评估不能照搬照抄原有的课程认证评估体系,而是要在重新审视现有质量标准和体系的基础上,形成一套新的认证评估体系。该认证评估体系应重新界定慕课在教育和学习方面的目的,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来不断改进慕课质量,重点做好“落实责任和持续改进”的有机统一。慕课认证评估体系建立后,认证评估机构要定期评估其所采集慕课的内容、实施过程和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数据是否达到预设标准和要求,并根据其结果对慕课认证评估体系进行不断改进。为了确保认证评估结果与预设标准相一致,认证评估机构可从以下两方面来具体落实:1.慕课是否提供了足够资源来确保学习者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2.对学习者学习慕课的成果进行评估。

结合我国慕课发展实际,可建立一个由所有参与慕课建设的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承担慕课运营服务的企业等组成的认证评估机构——高校慕课质量保障联盟,其成员包括各高校承担慕课建设的负责人、课程教师、学科专家、技术人员以及管理者等。一方面,该机构通过承担慕课外部质量保障的职责来指导高校慕课建设工作,监督和评估慕课的教学过程和实施效果,从而全面保障慕课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所有加入这个联盟的高校都要严格贯彻落实质量保障联盟制定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规章制度,接受质量保障联盟的监督和检查,并根据质量保障联盟的评估结果持续地对慕课进行定期的调整和改进。

(三)教育机构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来构建相适应的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2015年4月13日,我国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明确提出“鼓励高校制订在线开放课程教学质量认定标准,将通过本校认定的在线课程纳入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并制订在线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办法和学生修读在线课程的学分认定办法”。参与慕课建设的高等学校应该积极落实国家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从促进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界定开设慕课的目的并建立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体系。

在构建与自身发展需要相适应的慕课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时,我国的高校等教育机构可参考以下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实际对其进行具体化和可操作化:1.预设性评价。预设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6个指标:(1)明确开设慕课的目的;(2)构建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3)配置相应的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4)从高校整体发展的角度来推进慕课建设工作;(5)做好慕课的全面设计和构建工作;(6)形成慕课的评价计划。2.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指标:(1)对学习活动进行监控;(2)确保自我控制和不断改进;(3)对人员进行不断的支持和指导。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3个指标:(1)定期采集各类数据并提供给各利益相关方;(2)开展SWOT分析;(3)审视、修改行动计划以确保目标实现。

(四)学习者应从自身需要出发来构建个性化的慕课学习者评价标准体系

对于慕课学习者而言,要想真正学好慕课,就必须明确自己学习慕课的原因和目的,进而制定达到学习目标的各项评价标准、具体指标和手段。一般而言,慕课学习者的学习目的主要有“促进职业发展”“拓展知识面”“获得证书”“业余学习”“扩大交往面”等5个方面。慕课学习者可结合自身的学习目的并参照以下内容来构建个性化的学习者评价标准体系:1.促进职业发展。评价体系包括3个指标:(1)获得证书的比例;(2)是否找到新的工作岗位;(3)建立工作关系的情况。2.拓展知识面。评价体系包括3个指标:(1)是否符合其兴趣;(2)自我满意程度;(3)自我实现程度。3.获得证书。评价体系包括2个指标:(1)是否能提供相应的证书;(2)课程内容与所获证书是否一致。4.业余学习。评价体系包括5个指标:(1)获得证书的比例;(2)是否找到新的工作岗位;(3)建立工作关系的情况,(4)是否能提供相应的证书;(5)课程内容与所获证书是否一致。5.扩大交往面。评价体系包括4个指标:(1)是否符合其兴趣;(2)自我满意程度;(3)自我实现程度;(4)社会网络的构建成果。

综上所述,慕课质量评价体系是由外部质量评价体系和内部质量评价体系两方面有机构成的。外部质量评价体系以政府、社会认证评估机构为代表,主要通过政策引导、财政拨款、课程评估、市场评价等方式监督和管理慕课;内部质量评价体系主要以高校等教育机构、慕课学习者为主,高校等教育机构是慕课质量评价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它既扮演课程开发的角色,也是课程实施的主体,又承担着课程评价的任务,因而在质量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内部质量评价体系应该满足教育机构的质量标准和要求,同时也要与外部质量评价体系相兼容。此外,由于慕课的特点,学习者自身也是内部质量评价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一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故而尤其要引起大家的重视。

猜你喜欢

学习者机构评估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评估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