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防范与管理对策

2018-03-31郑兆飞

福建林业 2018年1期
关键词:检疫林业应急

文/郑兆飞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是森林资源的大敌。随着国内外林业生产活动交往的日益频繁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近年来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呈多发、频发、高发态势,特别是一些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传播和扩散,构成了严重自然灾害,成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严重威胁国土生态安全。因此,加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防范与管理,对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类型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原因,导致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螨类等对林木、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造成(或具潜在)重大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根据其发生发展和危害程度,可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分为5类:①发生林业有害生物直接危及人类健康的;②从国(境)外新传入的林业有害生物;③新发现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④发生非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连片突发成灾,导致叶片受害连片成灾面积1万hm2以上,枝干受害连片成灾面积0.1万hm2以上的;⑤经专家组评估认为林业有害生物可能暴发达高度危险以上标准的灾害事件。

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特征

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主要由人为因素、生物自身因素、极端自然因素或它们共同作用的结果,致使少数生物偶然抢占生态位,导致森林生物种群之间相生相克、互相制约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超出了森林生态系统自身抵御能力,极大降低了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既具有自然灾害一般特点,还具有隐蔽性、扩散性、突发性、应急性、艰巨性、周期性等,它们相互对立又相互联系。

1.隐蔽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形态多变,其病原微生物、虫体或种籽个体小,隐藏在林木体内或地下,甚至潜藏在木竹制品以及木质包装材料、电缆盘、垫木等其它林产品之内,或依附在交通工具之上,受技术、设备和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易在运输途中、发生初期或灾害初始阶段被发现,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监测防控难度大。

2.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没有被及时发现,由于缺少天敌制约,繁殖超强,短时间内迅速增殖,形成数量巨大的群体,尤其是食叶害虫可在数天内大面积猖撅危害,致使森林遭受突发性或爆发性危害。

3.扩散性。大部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很强的耐饥饿、耐高温等抗逆性,可以随交通运输、自身飞翔、气流水流等传播途径作远距离传播,在新地域繁衍生息,并失去控制,暴发成灾,破坏生态。

4.应急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灾害一旦发生,在扩散传播之前,如不及时启动应急处置措施,就容易摆脱人类的控制和天敌的制约,出现暴发性态势,引起扩散蔓延,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经济损失和社会秩序影响。

5.艰巨性。大多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遗传特性能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而改变,适应能力不断增强,加上受灾体种类多,面积大,一旦发生,短时间内彻底根除难度大,一般要通过一定时期的综合治理才能基本控制,灾害呈现长期性和艰巨性。

6.周期性。林业有害生物有其生活史和特定的生命活动规律,其种群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消长动态,因而其危害性也表现出较强的周期性。由于受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影响,同种有害生物或不同种有害生物在不同地区所表现的危害周期是不同的,因此,其危害周期性主要表现具有森林区域性。

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形势

1.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传播危害加重。松材线虫、美国白蛾、红火蚁、薇甘菊等多种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在我国相继入侵,每年发生的林业有害生物面积中,外来生物人侵的约占30%以上。据统计,我国2000年以来入侵并能造成危害的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种类达到16种。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马尾松毛虫、柳杉毛虫、刚竹毒蛾、竹蝗、春尺蠖等受异常气候影响灾情呈多发、高发、频发态势;偶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两色绿刺蛾、竹镂舟蛾、竹织叶野螟、竹叶螨、白蚂蚁、舞毒蛾等有害生物危害日趋严重。

2.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风险加剧。于1982年首次发现的松材线虫病对全国森林生态已构成严重损失,目前累计发生面积已近2O多万hm2,造成松树枯死3.5亿株,每年损失300多亿元。随着国际化快速发展,美国白蛾、加拿大一枝黄花、松突园蚧、湿地松粉蚧、红脂大小蠹等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在多个口岸频繁闯关,对全国森林资源构成现实威胁,据国家质检总局统计,2017年1-11月间,我国口岸截获外来有害生物达109万批次,较三年前增加了近一倍,较2000年增加500多倍,有害生物入侵风险呈急剧上升态势,形势严峻,必须严加防范。

3.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几率加大。据全国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全国森林面积2.08亿hm2,其中天然林占64%,人工林占36%在人工林中,纯林达到了88.78%,树种单一,针叶化严重,且多代连栽,导致生产力下降和地力衰退,生物多样性差,特别是局地环境污染及气候异常所造成的灾害性天气对林木正常生长造成了不良影响,森林健康水平有所降低,森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和恢复能力不强,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和蔓延抵御能力不高。同时,随着市场化发展和城镇化推进,贸易、交通、物流频密,项目建设增多,客观上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入侵创造了条件。

四、重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防范与管理对策

(一)风险防范对策

1.加强舆论宣传,促进全民预防。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深入宣传林业有害生物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让全社会认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危害和加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公民参与有害生物预防与管理的自觉性,鼓励公民发现疫情,积极向政府举报违规行为,并积极参与扑灭疫情,防止重大林业有害生物扩散蔓延。

2.加强监测普查,把握疫情动态。每年定期对防控区内所有疫情寄主植物,特别是交通沿线、厂矿企业、高压架线塔等人为活动频繁的地区进行重点普查。结合定期巡查、定点监测、测报灯监测与3S等现代技术,建立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提高预警水平,对可疑病虫情特别是枯死木进行取样分离鉴定,及时排查疫情,一旦发现疫情,及时报告,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除治。

3.加强检疫监管,严防疫情入侵。一是加强源头管理。做好涉木企业的登记和监管,督促辖区内涉木特别是涉松企业健全检疫和管理制度,建立购销、加工台帐,规范经营。二是加强调运检疫。严格实行省际调运检疫要求准入制度,禁止调进来自疫区的苗木、原木及其制品,加大复检力度,同时对调出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要加强检疫力度,特别要对重点防控区的松木强化检疫监管,防止疫情人为传播。三是加强检疫执法。由县级林业执法力量常态化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违规调运木材及其制品的行为。由省、市、县林业执法力量三级联动,联合开展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对通讯、电力、在建工程等与外调木材包装物相关的部门和工地开展检疫执法检查,纠正和查处违规调运松木及其制品(含包装材料)的行为。

4.加强科学育林,维护森林健康。将营林技术措施贯穿于培育健康森林的全过程,优先选用良种壮苗、乡土树种和抗性品种,加大树种结构调整,大力营造混交林,致力培育生长周期长、生态稳定的林分,维护森林健康,增强森林自身的抗御能力。

(二)应急管理对策

1.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防控责任。依据《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和相关规定,遵循属地管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各级政府对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负总责,在发生暴发性或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时,要建立应急防治指挥系统,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部门协作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成灾率、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完成情况列入政府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防控责任。

2.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响应能力。一是建立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疫情报告制度。对新发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的,林业主管部门须按规定时限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并立即组织开展全面调查,查明发生原因、范围、面积和危害程度。二是实行限期拔除制度。一旦发现疫情,应启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应急预案,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及时采取封锁、控制、扑灭措施,彻底消灭疫情,严防扩散蔓延。三是提高应急响应水平。进一步完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应急防治流程,规范应急指挥程序和处置办法,建立科学高效的应急工作机制。四是加强处置能力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强以监测预警、检疫御灾、防治减灾、应急反应为内容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体系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航空和地面防治设施设备,组建专群结合的应急防治队伍,定期开展防治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加强分类指导,坚持精准施策。结合本地区实际,遵循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实行分类指导、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策略,区分不同地域、不同树种、不同有害生物种类,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松材线虫病防控采取松林更新改造为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技术措施,重点推进植物疫情防控新技术研究与应用,对大面积突发性病虫害,要紧抓防治适期,优先采用生物、物理、营林等综合防治技术,推进无公害防治,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限制使用广谱和易产生抗性的杀虫剂,保障人畜安全。

4.加强机制创新,推进社会化防治。随着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林业有害生物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区域化防治难度加大,因此,要创新防治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工程防治制度,引导、扶持和发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化防治组织。积极探索由政府向社会化防治组织购买监测普查、规划设计、疫情除治、灾害评估、工程监理等服务工作,充分发挥防治组织在社会化防治体系中的技术咨询、信息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的作用,推进社会化防治。

猜你喜欢

检疫林业应急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英国检疫隔离立法源流及启示
《林业科技》征稿简则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检验检疫学刊
land produces
《检验检疫学刊》简介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