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外语专业教学模式

2018-03-30刘杰辉

文教资料 2018年23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刘杰辉

摘 要: 基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本研究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科技外语类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坚持“产学融合、校企合作”原则,并基于此原则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改革,以期解决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不足,提高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实践教学 产学融合

一、研究背景

受精英化教育模式的影响,国内各本科高校较为侧重培养研究型和理论型外语人才。然而,“经院型”外语毕业生大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解决与企业相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够强,很难满足企业对外语人才素养的要求,导致非一流本科院校培养的外语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较为困难。辽宁省外语人才培养存在类似的问题。伴随着辽宁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企业越来越需要实践能力强的科技外语人才。但现实情况是,省内各高校培养的高素养科技外语人才数量相对不足,科技外语人才供求双方需求差距较大。由于难以及时招到合适的外语人才,企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高素养科技外语人才数量相对不足一方面源于辽宁省内各本科高校(特别是理工科院校)外语人才培养机制有待完善,另一方面源于企业、高校和政府间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有助于破解现有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瓶颈。《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探索“政产学研用”的协同创新体制,推进创新链整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机构紧密协同的产业与技术创新联盟,将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与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与产业化之间的通道。辽宁省委书记陈秋发同志对省内高校调研时强调,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精神,必须建立政产学研用多方协作、紧密联系的长效机制和产业联盟,共同推动科教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辽宁省内本科院校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和港台地区本科高校在培养科技外语人才过程中取得的成果,根据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和老工业基地振兴对科技外语人才需求,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在科技外语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落实“产学融合、校企合作”的指导方针,包括如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保障与评价等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和企业对科技外语人才的素养要求紧密挂钩,特别是如何丰富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对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导引与辅助作用。

二、研究现状述评

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依附的“经院型”外语人才培养已难以适应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学科层面探索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成为当务之急。然而,省内外基于本科院校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的研究起步较晚,近年来才取得了一定突破:

(1)高永红等(2011)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以2004年—2008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型外语人才数量为样本,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对规划区内科技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进行预测分析,并从政府、高校和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培养科技型外语人才的对策建议。(2)屈平(2012)提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主体,因此必须改变现行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复合型教师队伍、塑造学生的前瞻意识并营造更加宽广的成长环境。(3)刘莉莉(2012)针对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与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成熟的外语教育思想,提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式,即“理工科+外语”。(4)区颖等(2015)结合环渤海经济圈发展现状,提出科技外语人才不但要在外语知识与应用能力方面过硬,还要对相关领域的科技知识有所了解,同时具备计算机、外贸等其他方面的知识与素养。因此,在科技外语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企业需要多渠道进行,如与当地高校合作、派员工到海外进修、加强科技外语人才资源共享等。

从现有研究成果看,绝大多数学者对本科院校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探讨都以现状调研和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且基本停留在期刊论文层次,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有待提升。更不容忽视的是,较少有学者从“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角度深入探究本科院校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机制。辽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背景下,省内本科院校如何培养高素质科技外语人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然而,从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出发,探讨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研究却凤毛麟角,仅有徐丹(2010)以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对科技外语人才供需状况的分析为切入点,运用就业能力理论,在分析形成供需矛盾原因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建立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科技外语优势的人才培养新途径。不过,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该研究尚难以有效满足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更未达到从学科层面探究辽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模式构建

基于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对科技外语人才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从“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视角出发,尝试构建符合辽宁省普通本科院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科技外语人才培养的新机制,以期形成一个能够更好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的“校企一體”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模式。

1.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对于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而言,人才培养的关键是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求。2015年,辽宁省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促进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优化和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促进高校内涵发展、提高质量,为我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和科技支撑”。这无疑为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为此,新的教学目标体系构建必须结合本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要求、结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及社会发展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技术产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发挥企业在教学目标体系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让企业相关人员充分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学校一起共同研究、探讨、构建“以提升学生外语实践能力、企业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多层级科技外语人才培养体系。

2.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在保证学生知识架构完备的前提下,科技外语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基于社会和企业需求,为此要通过“校企合作”机制,构建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相适应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教学内容体系,包括基础教学内容模块体系、专业教学内容模块体系、创新创业教学内容模块体系、实践实训教学内容模块体系,进而实现学生校内所学、所训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吻合、与社会对外语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专业化特征相符合。通过“校企合作”机制将基于企业和社会需求的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与提升有机融入外语教学中,这是教学内容体系重建的关键点。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效度,各高校应充分考虑本校学科优势所在及毕业生主要去向,而后与企业相关人员一起共同研究教学内容,乃至共编授课教材。

3.新型教学方法与手段应用。要将“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贯穿教学各个环节,全面实施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探索“以学定教、学生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探索建立基于课堂、网络和实习实践基地的立体化教学体系。“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的实施难点在于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切实可行、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的教学任务。因此,任课教师要敢于打破精英化教育模式对自己思想的束缚,结合本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中多搞调研,而后再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

4.教学实践体系构建。为适应新形势下我省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一方面要积极探究如何有效实现课程实践、实训、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的设计与实施和企业对人才的素养要求紧密挂钩,另一方面要努力丰富与实践教学环节相关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的内容,充分发挥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对外语专业建设及课程教学改革的导引作用。教学实践体系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素养和业务知识素养为核心,设定职业特征鲜明的训练项目,选择实践性强的训练内容,特别是通过“校企合作”将职场工作内容引入实践训练各环节,使实践教学成为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业务实践能力和创新及创业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只有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工作坊、项目研讨等方式和方法,把真实项目或仿真项目作为学生训练、实践、实训的首选,强化训练的真实感与实用性,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职场实战能力。

5.教学保障体系构建。建设服务于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所需要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教学保障条件,包括:(1)培养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形成学校与行业、企业、实务部门联合培养教师的有效机制,建设一支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兼备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2)建设校内、校外两个实践与实习基地,特别是在稳定扩展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时,通过多引进企业人员和企业项目,充分发挥校内实训基地的核心作用,有效解决校外实践中存在的实习时间短、实习经费不足等问题;(3)运用现有政策,主动协同联动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力量,搭建一个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协同统一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平台。教学保障体系中“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重中之重。为了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一是要教师转变思想,帮助广大教师改变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到“双师双能型”教师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二是要通过资格证书考试、脱产到企业锻炼等方式,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6.教学评价机制构建。构建多模态科技外语人才培养教学质量评估与反馈机制,包括:(1)以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基础,制定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案,彻底改变传统的主要依赖学生考试成绩评价教学质量的做法;(2)根据课程特点,实行多种形式的考试方法改革,将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重视过程性评价,尤其突出对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估。

四、结语

针对普通本科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专业素养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脱离企业需要现状的问题,本研究从“产学融合、校企合作”视角切入,结合辽宁区域经济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尝试构建符合辽宁科技外語人才培养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为辽宁省普通本科高校(特别是理工类院校)外语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的改革实践提供新思路时,期待进一步提高外语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包宏艳.西安市科技外语人才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西北大学学报,2011(9).

[2]曹杨.提高科技外语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就业竞争能力[J].中国教育学刊,2015(1).

[3]范武邱.外语专业科技英语课程教学:现状与设想[J].语言教育,2013(2).

[4]高永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科技型外语人才的需求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1(12).

[5]李利.基于辽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透视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J].辽宁经济,2014(3).

[6]刘莉莉.基于市场需求的科技外语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研究[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4).

[7]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实施意见[Z].2015.11.13.

[8]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Z].2017.01.03.

[9]屈平.试论科技外语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0).

[10]区颖.论环渤海经济圈对科技外语人才的引进与培养[J].科技风,2015(7).

[11]徐丹.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科技外语人才培养对策研究[J].黑龙江大学学报,2010(3).

[12]张克亮.从科技英语的教改实践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5).

本文为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项目编号为JG16DB204)和辽宁工业大学教改立项(项目编号为2016067)成果。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