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8-03-30林敏
林敏
【摘要】根据新课改的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目标,而当下互联网崛起,信息时代来临,计算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计算机教学在现今的时代也显得尤为重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育目标,也是新时代的要求。本文讲述了如何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 计算机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计算机在小学课程里是一门比较新颖的学科,但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涵盖了学生们的小学和中学学生生活,所以计算机课也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老师在传授学生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操作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提高其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过程当中应当正确引导学生,帮学生树立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着眼于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老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兴趣,从兴趣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老师应该在课堂教学时注意教学方法,以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让学生从心底里喜欢计算机。老师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比如说可以在传授打字方法时,穿插一些打字游戏,学生们可以在游戏中打地鼠进而熟悉计算机键盘上不同字母的位置,通过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易于接受,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也收获了计算机知识,这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教学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l。
2、形成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学习环境,可以让学生得到充分放松,进而能够思考、探索、深究和创新。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除了单向教学,即向学生传授知识外,还应该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做到师生平等,不盛气凌人,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放轻松,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懂得如何举一反三,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不同的见解,拓宽思路,发散思维,帮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循序渐进地培养形成创新思维。
二、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
1、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充当的是一个主体的角色,传授学生知识,学生则是接受知识的人,充当一个客体,往往是被动地存在着。这种机械化填鸭式的教学理念,严重束缚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与此同时,这种问题普遍存在于小学计算机课堂的教学上,课堂不仅仅只是老师的教学舞台,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扮演的角色更为重要,应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阵营。老师应及时转变角色,从主导者的地位转变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推动者。老师应及时转变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促使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2、結合教学内容,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学习环境
学生在课堂上只有充当主体时,发挥主体的优势,才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主动去思考、去学习,才有可能培养创新能力。所以说,调动学生学习创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站在老师的角度,要充分调动学生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并非易事,但是老师如果能够朝这个方向进行长期的努力,那相信肯定会有一个好的效果。
首先,老师在课堂上应该要给学生以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展示自己。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善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增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增进和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更加自由宽松,更加有学习的乐趣,提高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做好铺垫。
其次,老师应设立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让学生拥有想象空间,启发学生去充分的进行想象。想象是一种空间思维能力,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实现创新的基础。因此,在小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设置符合教学内容的教学情境,发挥出学生的想象力。比如老师在教学生office办公软件里面的word应用时,要求里面制作一张表格,老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自己做一张表格出来,然后再在表格周围做些修饰,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被吸引的同时,可以立刻让他们自己做表格,这样学生在制作时必然会有极大的好奇和兴趣,这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老师应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思维的培养,着重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勇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营造师生平等的教学氛围,理论联系实际,全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