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2018-03-30何娟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修辞

何娟

摘要:现今网络词语的产生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屡见不见,本文从修辞造词的内涵出发,考察了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六种类型,并总结了使用修辞造词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分析了一下,认为我们应全面地看待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

关键词:网络词语;修辞;造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网络一天天地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技术不仅给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也带来了网络语言。当前,网络语言日益深入人心,对现代汉语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引起了众多语言学者越来越密切的关注。网络语言之所以能受到广大网民的青睐,并对现代汉语书面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在网络词语的构成上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从而呈现出生动、活泼、有趣的特征,我们应该对其记录和研究。本文主要从修辞造词法的角度对网络词语进行阐述。

一、关于修辞造词的内涵

修辞手法作为一种造词法提出,始于任学良的《汉语造词法》(1981)。修辞造词法是汉语词语造词法的一种,它是指借用现有的语言材料,利用各种修辞手段来创造新词语的方法。通过修辞手法创造出来造出来的词语形具有形象生动,委婉含蓄的特点。在网络词汇的发展的过程中,修辞造词法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创造新词的方法,对网络词汇的丰富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网络词语修辞造词的类型

(一)比喻造词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在说明文中又叫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可分为明喻式和借喻式两种:

1、明喻式。特点是词语中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例如:草食男:像食草动物一样性情温顺的男性。

2、借喻式。本体不出现,直接借用喻体来指称本体,赋予了词语和原词义完全不同的意义。例如:“水”在网络语言里使用频率较高,网民们抓住水淡而无味 的特点,用“纯净水”表示没什么内容,意义不大的帖子.灌水:比喻到论坛发一些没有意义的帖子,就是为发帖子而发。“沙发”指楼主发帖后第一个跟帖的人。“板凳”指楼主发帖后第二个跟帖的人。楼主造新房子,造好之后别人来做客,抢位子,先到的人当然做的是最好的沙发,做不到的坐板凳。

(二)借代造词

即借用和事物本身有关的特征造成新词,并用此特征指称该事物。借代能突出事物的特征,使语言富有变化,新颖醒目,从而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借代有很多类别,如借部分代整体、借产地代产品、借具体代抽象等等。例如:

1、特征、标志代本体,例如:汗:代替“惭愧、无可奈何”。

2、部分代整体,例如:美眉:美丽的眉毛,用“美眉”代替“漂亮的女生”。美眉”显然比“美女”更形象,更具魅力。

3、具体代抽象,例如:幼齿:用“幼齿”代替“年纪小。

4、结果代原因,例如:养眼:好看。好看的结果是看过的人觉得看了很“养眼”。

(三)夸张造词

即用夸张手法造成新词。所谓夸张,就是极而言之,最突出地强调某种特点。例如:恐龙:指特别难看的女孩。青蛙:指特别难看的男孩。“晕”和“倒”:这两个词通常用来回应别人的话,表示极度惊讶之意.

(四)委婉造词

委婉,又称婉言,人们在某些交际场合,为了取得好的表达效果,往往需要言语婉转。用婉言的修辞方法创造新词的方法叫做委婉造词。例如:查水表:仅从字面上理解可以是自来水公司例行公事,检查用户家的水表是否正常运转。后在网络上引申为:有人在网络上发表了不合乎相关法律法规或者破坏社会稳定和谐等消息而被警方抓捕。

(五)仿拟造词

即按照原先用的词语,改变一个语素仿造新词。仿造造词分为以下类型:

1、关联仿拟:指由原型词顺势类推仿拟造出与原型词意义相关的词语的造词法。例如:红客、蓝客:仿“黑客”红客”用来指某些标榜自己正义、有爱国心的“黑客”,“蓝客”用来指对互联网感兴趣 却对其他事物毫不关心的“黑客”。

2、相对仿拟:即与原型词意义相对或相反的仿拟造词法。例如:大虾(网络高手)一一小虾(网络新手)

(六)谐音造词

即运用谐音的修辞方法创造新词语。运用谐音造词可以表达含蓄、幽默的效果,使网络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包括:稀饭:喜欢;矮油:哎呦;大虾:大侠;酱紫:这样子;米国:美国。

三、网络

词语使用修辞造词的原因:

(一)为了适应新事物的产生

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二)符合人们趋新求异的心理

使用互联网的人群多是年轻人和有文化的人,这一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非常强,乐意创造和学习新生事物,使用修辞造词如“粉丝”代替了“追星族”,虽然意思照旧,但形式更新了,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

四、滥用辞格造新词的问题

丰富了网络词语,但是滥造词语的现象也不容忽视,某些词语违背了语言原则,表现的过于随意性,虽然能给网民们带来一时的轻松愉悦,但从语言学角度看,破坏了语言的纯洁,因而无法进入大众的词语系统,大致可分四类:

(一)已有了准确表达某一意义的词语,且为大众认可使用,再造的新词并不比原词更贴切新颖。例如“脚套”已有袜子,“软笔”已有毛笔。

(二)对原词意思认识错误,导致造出的新词内部语义矛盾。如“亮哥”,“亮”从粤语“靓”而来,“靓”一般用于指女性,且已有帅哥,根本不必再造出不很恰当的“亮哥”。

(三)语义含糊,不明确,甚至牵强附会。如无污染、有益健康的“绿色”竟然被用于“绿色香烟”、“绿色婚姻”、“绿色宝宝”;再如“彩霸”、“浴霸”、“凉霸”根本不知所云。

(四)运用谐音,导致人们曲解成语和常用语的意思。把“涂料”说成是“好色之涂”,把冰箱说成是“制冷鲜鋒”,宣传咳嗽的药就说“咳不容缓”······借谐音乱用词语几乎成为商家广告词的主要手段。人们开始曲解原有词语的意思,为中国传统文化抹黑。

我们应全面地看待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生动、有趣,优化了网络语言表情达意的功能,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的发展规律,遵守约定俗成的原则,将其改造为符合汉语语法和习惯的新词语。总之,研究网络词语构成上的修辞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汉语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任学良.汉语造词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2]陈光磊.汉语词法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3]王希杰. 汉语修辞学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4.

[4]王媛媛. 关于网络词语的修辞造词考察[J]. 科教文汇,2007(12).

[5]刘洁. 论修辞在网络词语中的运用[J]. 语言文字修辞,2010(12).

[6]申丽辉,周春林.试析汉语新词语的修辞造词现象[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14(3).

[7]曾晓鹰. 略论网络词语在构成上的修辞方法与创新[J]. 语言本体研究,2012(3).

猜你喜欢

修辞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莫言《红高梁》的语言艺术特色
浅析设计中的修辞
可口可乐广告语修辞应用及其汉译分析
浅谈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修辞
李白诗歌修辞与英译赏析
修辞与“高师教师口语”的研究报告
浅析在功能理论指导下的广告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