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侧重点

2018-03-30石福梅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探讨高中语文

石福梅

摘要:古代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由于古诗的内涵高度浓缩,学生难以理解,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古诗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想深刻,意境美丽,学生欢迎流畅的节奏,所以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本文主要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身对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探讨

引言:

古代诗歌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可以看出古代中国古代对诗歌的教学非常重视。古代诗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新课标实施后,提出了新的诗歌教学。古诗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欣赏古诗,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但由于古诗远离学生实际生活人们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加上古代诗词语言凝练,内蕴丰富,学生们很难理解。因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观念,走出死记硬背的传统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让学生学习古诗有乐趣,培养情操,增强审美情趣。

一、了解背景

古人说:“知人论世”,众所周知,诗词创作在很大程度上与作者的写作背景有着密切关系。虽然文学常识并不是高考的重点,但是理解作者的人生经验,对于学习古诗也有重要的作用,这是诗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脱离了作者在古诗文教学中的写作背景,却很难深刻领会到诗歌的内涵。笔者的个人经历,成长背景将在诗中留下痕迹,这是我们理解意境的关键可以超越时空的障碍,了解作者的感受。如李煜《虞美人》中问“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表达诗人心中的愁思,作为永恒的名言。李煜是南唐李后主,不善朝政,但擅长绘画以及音律,特别是以词的成就最高。南唐灭亡后李煜写作了这首《虞美人》,因此,惹怒了宋太宗而被处死。这首诗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如果了解李煜的经历,就会加深对其中的愁苦理解。再如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是因为他诗歌成绩高,更因为他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关注下层贫苦人民的生活。杜甫经历了盛唐转入衰落的过程,在安史之乱中颠沛流离,目睹了百姓的苦难,再加上晚年生活的穷苦,他对贫苦人民的生活深有感触,他创作的“三吏、三别”都与百姓的悲惨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如果了解杜甫的人生经历,必能更透彻的理解他的诗歌创作。

二、注重诵读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诵读非常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诗歌的意义,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并且能够理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意蕴。但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大,教师也没有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从阅读古诗词的文字美、韵律美、情感美,学生在激烈的学习任务中忽略古诗的理解诗歌的阅读,只注重诗歌的基本知识,只要能应付考试,可以说古代诗歌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学生只有把握解释的意义和答题的技巧,古代诗歌的特色被丧失了。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诵读古诗词。首先,要注意诗歌的平仄对仗与押韵,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阅读诗歌,从而理解诗歌在阅读中的审美情趣。其次,阅读不仅仅是一种声音,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适当的音乐,或者向学生展示诗词意境画面,引导学生更好的把握诗歌的魅力。再次诵读古诗词不能简单地完成任务,在阅读的过程中融合自己感受,加入个人理解。如阅读一些伤感的诗歌,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忆起自己的伤感,激发学生和作家的情感共鸣。

三、分析意象

古代诗歌蕴含着丰富的形象,诗人可以通过情感的形象。 意象一词源于西方批评理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是指通过创作主体的情感活动,由客观对象创造的艺术形象。也可以说意象是一种客观的物体,用来寄托主观情感。许多诗人有自己的爱情形象,往往出现在他们的诗歌创作中,用来表达特殊的含义,因此,抓住这些意象对突破对诗歌的理解很有帮助,如果老师没有向学生介绍意象,学生们只限于字面理解,很难理解诗歌的意义。如古代诗歌中的“鸿雁”在古诗词中代指书信,因为秋天的鸿雁会向南移动,唤起乡愁,所以古人也用鸿雁来表达游子的思乡情怀。例如李清照《一剪梅》中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声声慢》中的“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寒蝉这个意象在古诗词中多表达凄凉之意,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杜鹃俗称布谷,又叫子规、子鹃,春夏季节,杜鹃彻夜啼鸣,唤起人们的情思。古诗词中杜鹃常与悲苦之事连在一起,如李白《蜀道难》中的“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杜鹃啼血猿哀鸣。”这里的杜鹃都是用来表达悲苦之事。

四、品味意境

意境是一系列意象所创造的艺术境界,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意象的产物。简而言之,意境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根据中国古代诗歌的景物描写,情感表现或事件描写,结合我自己的想象,感受到了诗人创作的意境,是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刻画诗歌表达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如在教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依据作者的描绘想象诗词画面,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学生感受到了“大江东去”的宏伟气魄;有的学生感受到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磅礴氣势,这样从而把握住整首诗词的意境,不断深入理解作者的豪放之情,真正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五、各抒己见

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在对古诗进行高中生教学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一般来说,读者的理解和感知因人而异,客观因素如读者所处的时间、地点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他们。另外,文学本身也存在着不确定性。因此,在分析同一作品的内涵时,每个读者的感受和理解都不尽相同。高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些思辨的思维,思维也基本成熟。因此,当他们看问题时,可以形成与众不同的独特见解。对于这些观点的不成熟,教师应该采取一种恭敬的态度,采取鼓励的态度,让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此外,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索空间,让学生自由地进行课堂思考。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激活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氛围,同时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

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古典诗歌不仅有助于人们的启蒙,而且有助于爱国主义的培养和形成。因此,其堪称我们华夏民族宝贵而灿烂的文化遗产。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把这个宝贵的文化遗产传给我们的学生。这对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古诗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只有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灵活采用和创新,促使学生将自己的情绪完全转化为诗人的情感,甚至诗(词)人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的真谛,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天鹏.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语文学刊, 2015(7):150-151.

[2]吴淑情.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 科普童话, 2015(26):107-107.

[3]曹霞. 吟诵千年情愫,倾诉诗词意境——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侧重点分析探索[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2(6).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探讨高中语文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