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2018-03-30袁至欣

东方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应用学前教育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提倡在音乐教学中应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增加孩子的学习体验,将其应用于学前教育当中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与幼儿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相契合,可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本文主要论述了在学前音乐教育中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学前教育;实践应用

德国著名音乐家奥尔夫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创始人,其提倡“以人为本、诉诸感性”的教学理念,因此得到了大量专家学者的关注,短时间内即得到了广为流传。是一种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型教学法,其拥有与众不同的教学特点,笔者认为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学前儿童的表现

要想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则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在我国学前音乐教育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与幼儿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相契合,要求教育者首先研究幼儿的生长规律,才能选择最为合理的教学法,在应用奥尔夫教学法中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提高音乐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当前,在理解“学前儿童”这一概念方面,我国还没有形成一致的观念,争论焦点是学前儿童概念的外延,大多情况下,人们认为学前儿童指的是“达不到学龄的儿童”“幼儿”“早期儿童”等。家庭是学前儿童接受教育最早的场所,父母是影响儿童后期成长的关键人物。学前儿童在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主要包括下面这些:

(一)直接感知是学前儿童的主要特点

学前儿童在认识事物时以直接感知为主,只能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不具备深入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也不具备抽象思维。

(二)抽象感知能力有待完善

学前儿童还没有掌握丰富的词汇,他们更喜欢做游戏,尤其是一些开发智力的游戏,如猜字谜,喜欢了解一些事物的使用功能。

(三)学前儿童拥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研究结果显示,五岁是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提高较快的时期。五年之后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质的改变,四岁到五岁时期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其还有待进一步巩固与完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

大多学前儿童都喜欢做游戏,因此在学前儿童教育中引入游戏的做法可以有效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使其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教学乐理视唱过程中引入格子节奏练习法,不同的格子中拥有音调不同的音符,从而将音乐教学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可以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可以使儿童在游戏的氛围中感受音乐,在积极参与游戏过程中学习音乐知识,从而增加儿童的音乐体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对传统教学法的一种改革与创新,是在快乐中学习音乐的一种有效模式,是将音乐学习内容融入到游戏中的一种方法,整个音乐学习过程充满了孩子们欢乐的笑声。此种教学法更强调老师与孩子的互动交流,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不复存在,教学互动有利于拉近老师与孩子的距离,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孩子在轻松的游戏中掌握音乐知识,提高孩子的合作能力。

(二)本土文化与音乐教学的融合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重点内容,在歌唱教学中引入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呈现独唱、合唱、重唱、伴唱等多种模式,一味强调教师领唱、学生跟唱的学习方法将被淘汰,不但有利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可以创新音乐教育内容与歌唱形式。应用奥尔夫教学法实现了歌唱教学与本土音乐的结合,同时表现了奥尔夫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奥尔夫教学法提供本国文化与不同音乐理念的融合,根据本国与本民族语言、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教学活动,由于此类文化与当地人们的生活生产极为接近,因此更易于孩子的理解与学习。虽然应用了相似的教学模式但教学内容是不同的,这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魅力所在。奥尔夫教学理念与当地音乐文化结合在一起可以使各国儿童努力学习本民族音乐文化,实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顺利传承。

(三)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乐器教学在学前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奥尔夫教学法可以将乐器学习与互动教学联系在一起,创建与孩子生长规律相一致的乐器游戏教学模式,保证孩子在接触简单乐器过程中掌握不同乐器的特点。利用乐器游戏可以提高孩子辨别声音的能力,从而使孩子喜欢上乐器,激发孩子的乐器学习欲望。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引入到乐器教学中淘汰了过去长期内教师演奏乐器的方法,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主动去探索去感受不同乐器的声音、风格与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手拍小鼓、击打生活用具等发出声音,鼓励孩子们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击打乐器,可以提高孩子的创作能力,培养孩子学习乐器的兴趣,在打击乐器过程中也可以帮助孩子放飞自己的思想,表现自己的感情,沉浸在演奏乐器的气氛中感受自己演奏成功的乐趣,孩子在自己创作声音、打击乐器过程中可以提高节奏感,进一步掌握音乐语言。

三、结语

奥尔夫教学法的精髓是促进孩子的个性化成长,是对传统音乐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与改革,是得到广大儿童认可的教学法,其使用儿童易于接受的舞蹈、游戏、跺脚、拍手等各种方法发展儿童的创造力。将音乐、律动、教学有机融合有利于提高孩子的节奏感与听力水平,使儿童喜欢上音乐。利用将音乐知识融入到游戏当中可以使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感受到合作的力量、发展孩子的协调能力。同时要求学前音乐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学前儿童的成长规律,广泛了解奥尔夫教学法,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创建风格独特的教学法,在应用奥尔夫教学法的过程中实现本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参考文献:

[1]吴春花.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 音乐时空, 2015(9):161-161.

[2]张帆. 放飞思想,让音乐更灵动--论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5(8):160-160.

[3]孙盼盼.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15(16):180-180.

作者簡介:袁至欣,出生年月:1997.2.6,女,汉族,籍贯:浙江宁波,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实践应用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乐理与视唱课程中的运用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