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邓小平思想理论中的自由观

2018-03-30翟欣徐新萍

学理论·下 2017年9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

翟欣 徐新萍

摘 要: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是立足于积极能动的社会实践的观点来说明人的自由的本质,是科学的自由观,具有极其丰富的内涵。在基于中国的实际国情,并且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有了批判地继承与进一步的发展,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观是邓小平自由观的基本立场,社会主义自由是其自由观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中央应该科学地运用邓小平思想理论中的自由观,更好地为经济、政治服务,推动社会主义自由与民主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继承与发展;社会主义自由

中图分类号:A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9-0052-02

理论指导实践,一切社会实践活动都是在正确的思想理论引导下进行的。邓小平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主要领导者。在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邓小平根据中国的实际国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联系起来,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自由观。对邓小平自由观的探究,将进一步把握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特征,推动中国自由化、民主化的进程,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内涵

“自由”,源出于拉丁文,意思是从被束缚中解放出来。哲学家因为得不到自由而去追求自由,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的自由意识论,有了意识上的自由追求后,便开始在实践中探索自由。意识是自由的,古典自由主义将自由分为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前者指从外在自然标准中解放出的自由,后者指使特定类型的活动得以可能的自由。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对意识必然是自由的这一概念有充分的解释,马克思在批判的学习之后,得出“自由意识”是从意识的自然形成开始的观点。人们通过自己身体机能的各个感官,与世界接触形成经验,从而将人类自己与世界区别开来,正是凭借这类途径来认识客观世界,从而把握人的现实与意识本身。马克思之所以批判资本主义自由的虚伪性,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工人从事生产,除了个体的能力这一主体的创造性外,还创造了劳动实践产物的社会客体性,而资本家的压迫与剥削,使得社会生产关系渗入个体的感知和意识当中,成为异化劳动的错误客体性,这时“自由”便消失了。

自由是具体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阶级统治下,自由赋予的内涵也不尽相同。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是实践的、科学的自由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1]。必然性存在于事物中,一切事物都是有规律的运动,人们必须依照客观规律办事,则人的意识受客观必然性的制约。所以,人想要获得自由,就要了解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并尊重客观必然性,那么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就可以脱离桎梏,由本身的意识支配外部力量。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只能是: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2]。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自由都是要对其有必然的认识,尤其是后者,自由不在于幻想中摆脱自然规律而独立,而在于认识这规律,从而能够有计划地使用自然规律为一定的目的服务[2]。因此,自由是相对于必然而存在的,人们所追求的自由,既是意识上的,也是实践中的。自由的实现,需要以人类为主体,认识自然和客观世界,遵循事物的运动规律,发挥主体的能动性。追求自由是一项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改造后的客体满足了人的需求,使得主体的最终目的得以实现,即实现了自由。

二、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继承与发展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处于困难时期的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这一思想理论的传入,彻底激发了无产阶级的斗志,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石。从中国共产党创建至今,党中央领导及其成员都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将其理论作为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使之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中的里程碑。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成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坚定地马克思主义者,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提出了社会发展的新方向,引导着中国走进新时代。

1978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思想为代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登上舞台。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的时候,面临的主要任务已发生变化,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了,但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邓小平提出了改革开放政策,通过大规模的改革来解决层层积累的问题。邓小平在继承马克思主义自由观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形成了新的自由观。改革开放,首先选择的是经济领域,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重大突破。马克思主义自由观认为,人们在没有认识客观必然性之前,只能是必然性的奴隶;认识了必然性,遵循客观规律去能动的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达到一定的目的,就获得了自由。经济的發展,有其必然的客观规律,我们只有认识规律并遵循规律,才能利用规律来促进经济。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说道:“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3]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发展经济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和市场是生产方式的两种手段,用来调节经济的健康发展。邓小平就是看到了经济发展中的这一基本规律,在世界共产主义实践中创造性地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领域得以发展,促使政治领域迫切需要改革与之相适应。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下,保障广大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自由权利成为新时期的重要任务。邓小平认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自由与民主、法制是相辅相成的促进关系,要实现人民的自由,就要追求民主化,建立法制机制。民主的前提是自由,一个革命的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4]。人民有了自由,才能享有相应的权利去完成自己的意愿,才能真正参与国家政治管理,才能达到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化社会。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实现民主与自由的制度保障,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人民应有的权利,从而获得自由,形成井然有序的和谐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实现人民的自由权利,需要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从实际国情出发,循序渐进,一步步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三、坚持社会主义自由是邓小平自由观的核心

一切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的自由观几经风雨,几经挫折,每走一步都遇到多种因素的阻挠。1980年之前社会主义国家波兰爆发的团结工会大规模罢工和要求自由权利的事件,引起了中共党内领导层的担忧,加大了改革开放的阻力。

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上讲的第一句话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我讲得最多,而且我最坚持”,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是邓小平自由观的重点,并且指出“所谓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要中国全盘西化,走资本主义道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脱离了党的领导,十亿人民没有一个凝聚力,就丧失了战斗力”[4]。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邓小平说得最多的就是坚决反对资本主义自由化,对那些深受西方自由化思想影响的人进行思想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从思想上认识到社会主义自由与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对立关系,牢牢把握住坚持社会主义自由才是邓小平自由观的核心。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坚持改革开放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相平衡,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与四个现代化建设相平行,形成中國特有的社会主义自由。社会主义自由离不开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中国的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的自由是社会主义自由,坚决抵制盲目推崇西方资本主义自由、民主的自由化思潮。

社会主义自由的实现,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发展是硬道理”,生产力快速发展,生产力的总和才能为社会所占有,社会财富扩大,人们才可能拥有支配财富的个人力量,为个人争得自由服务,在法制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达到社会主义民主。生产力的提高,激发人们的创造潜能,促使人的各种能力的提高,丰富并发展了人的个性,进而得到更多自由。有了夯实的经济基础,还需要上层建筑的保障。实现社会主义自由,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为核心,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邓小平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搞现代化建设,搞改革、开放,存在‘左和‘右的干扰问题。‘左的干扰更多来自习惯势力。‘右的干扰就是搞资产阶级自由化。”[4]随着时代的发展,要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将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相结合,防止“左”的僵化思想将二者分离,阻碍社会的进步与国家的发展,要保证人们在政治上享有真正的自由、民主、平等,以及经济上享有社会发展带来的切身利益,最终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自由。

参考文献:

[1]马小磊.试析马克思主义的自由观及其理论价值[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习报,2006(5)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
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汉语言中的继承与发展
现代科技对传统美术的冲击和影响
从和服反观汉服的继承和发展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浅论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广西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