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书卷气的食物

2018-03-30李黎明

中国新闻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书卷气美食家乡

李黎明

关于美食的节目,近几年才多起来,也越来越好看。屏幕上的各种菜肴,鲜艳诱人,勾起食欲,更勾起回忆。

记得在学生时代,春节过后开学时,每个同学都会从家里带来一些土特产,几乎没有重样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辽阔的中国大地,长出五花八门的食材,生出各式各样的烹饪方法,也形成了异彩纷呈的饮食文化。真是不到中国,不知道吃的重要与丰富。

要了解吃,当然最好是亲自去品尝,仅看电视不能解馋。看书也是,但看书有选择,可以了解更多。关于谈吃的书,市面上并不少见,尤其是集中谈某一地域的菜系的,比如谈川菜,谈湘菜,谈粤菜,都比较详尽。但要在一本书里,谈全国的饮食,而且出自一人之手,的确不多见,《故乡之食》也就难能可贵了。

本书作者刘震慰先生,有丰富的经历与见闻,曾采访到各地的人物,并且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才写出这本好看的书。举凡茶、酒、菜肴、米饭、面食……那些很有代表性的地方饮食,其物产渊源、烹饪方法、味道特色,书中都做了介绍。比如:潮州的工夫茶,徽州的臭鳜鱼、腌笃鲜,扬州的狮子头、烫干丝,桂林的米粉、三花酒,四川的麻婆豆腐、抄手、豆花饭,湖南的福酯酒、糍粑,湖北的红菜薹、各种鱼,天津的贴饽饽熬鱼儿、嘎巴菜、狗不理包子,北京的烤鸭、涮羊肉、豆汁儿、糖葫芦,山东的煎饼,山西花样繁多的面食,陕西的羊肉泡馍,新疆的羊肉串、手抓饭……你家乡的美食,可能也在这本书里。

对于读者来说,这些应该都不陌生,也可能饱过口福,在作者笔下,却别有一番滋味。看其文字,色香味呼之欲出。比如写河南的烧鸡:“黄黄的鸡皮,油而不腻。撕开之后,熏烤的香气直冲脑门,透明晶亮的汁子,盈盈欲滴。”写上海小吃摊上的田螺:“用酒糟酱油一焖,焖得壳都酥散了,滋味特别透。”回忆上小学时课间溜到校门口去买零食吃:“把这些大头菜丝子拌好之后,夹在锅盔里,一咬,红红的汁子顺着手指往外流,脆脆的,甜甜辣辣的。吃完了,舐手指头也有半天舐头。上课的时候还有阵阵余香,伴着弦诵之声。”这个细节,让我想起电影《美国往事》中,那个忍不住最后把蛋糕舔吃完的小男孩。搜索记忆,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吧。

在介绍饮食的同时,作者也谈到了相关的历史背景、风俗以及文化。如苏州文风很盛,历代多书香门第、仕宦之家,苏州菜有书卷气。广东开埠较早,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美食最多。广州人吃早点有喝粥的习惯,街上的饮食店都熬粥,香味弥漫在大街小巷,“早起香风遍六街”。

尤其在春节之前,各地都会提前准备。书中写到东北人要“打年纸”即办年货,有大扫除、祭灶、杀年猪的习俗。其实,在我的家乡湖南也有这些习俗,还要祭祀祖先。不光北方人,南方人也会提前酿酒,过大年时享用。山东人会做很多超大的馒头,准备正月里吃一个月。

小时候,最盼望过年了,因为不仅有新衣服穿,能领到壓岁钱,收到亲友的红包,还有很多好吃的。各地过年的习俗虽不一样,但吃都是最重要的。那时的人们会把好东西留起来,等到过年时再吃。过年,无论对小孩还是大人来说,都是一年里最大的盼头。盼望着盼望着,小孩长大了,父母变老了。

现在中国已经进入现代社会,流动性在不断加速,多数人远离家乡,长期漂泊在外。春节时,人们从西半球、南半球赶回来,从北上广深赶回来,从省会、市里赶回来,与家人团聚,品尝久违的家乡美食。虽然南下北上,远走他乡,甚至定居海外,但味蕾的记忆是无法改变的。家乡的味道,每一道食物,都是从味觉到心灵最切实的慰藉。若是很久没有回家乡,那感受一定格外强烈。

在这个一切都在改变的时代,家乡的山水是否也换了容颜?吃食还是原来的味道吗?快带上这本书,回家过年吧。

︻故乡之食︼

作者:刘震慰

出版:九州出版社

定价:52元

猜你喜欢

书卷气美食家乡
涵养书卷气
读书人为何丢了书卷气
美食
书卷气
美食都被玩坏了
夏天的家乡
美食的诱惑
涵养书卷气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