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8-03-30蒋小燕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危险源常州化学品

蒋小燕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常州 213164)

实验室作为高职院校相关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3]。对于理工科为主的高职院校而言,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涉及到危险化学品的实验的比重和份额非常高,如果管理不善,极易引发重大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必须加强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才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现以我校为例,介绍危险化学品的使用和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我校作为一所地方性高职院校,工科专业是其特色所在,化学、材料、环境学科是其优势学科,以化学、材料学科为依托,获得江苏省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和省示范高职院建设重点专业、江苏省财政重点支持建设实训基地等成果,这些成果的获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通过实验,获得实验成果,而这些实验成果很大的份额是危险化学品实验所贡献而得的。在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化工类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多年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富有成效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为实验室安全保驾护航[4-5]。

1 危险化学品使用情况

我校共设有13个学院,8个校级实验教学中心。其中有4个学院120多位教师使用危险化学品。2016年购买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23种,累计1 738瓶,金额达3.42万元;现有在用气体钢瓶312个,其中易燃易爆气体钢瓶126个。化学品达2 200多种,约8.6万瓶,金额约为650万元。从我校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拥有量和使用量来看,危险化学品的管控工作是非常繁重的,这需要实验室管理部门、保卫处、二级学院等相关机构统筹协调、会同联合,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力求整个危险化学品的管控流程没有疏漏和缺失。

2 危险化学品管理实践

我校在借鉴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化工类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经验,结合自身多年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科学合理的危险化学品的管理体系(见图1)。

图1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危险化学品管理体系

2.1 实施危化品闭环管理

我校从危险化学品的采购、使用、储存至危险废物处置实施闭环管理,对管控化学品、非管控化学品、气体、剧毒化学品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6]。

2.1.1 危险化学品管理措施

(1) 对于易制毒、易制爆等管控化学品实行申报审批制度。实验教师填写“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申购单”,签订“危险化学品申购单位和申购入承诺书”,经本单位实验室安全员、本单位分管领导、实验室管理处、保卫处审批同意后,专人至公安部门办理管控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审批通过后,教师才允许购买。

(2) 对于非管控化学品,实施电子清单备案制度。实验教师如实填写“普通化学品入账登记表”,通过邮件的方式将登记表发到实验室管理处指定的邮箱(邮件主题:学院名称+教师姓名+采购物品),教师凭发票到国有资产管理处审核(国有资产管理处以接收到邮件为参考依据),国有资产管理处确认无误后,在发票上加盖“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品报销专用章”,财务处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处的印章办理报销手续。

(3) 对于气体,实施申购备案制度。实验教师购买气体钢瓶以及气体钢瓶换气,按钢瓶盛装气体种类填报相应申购单并报国有资产管理处登记备案,发票报销时,需提供申购单和电子清单备案。

(4) 对于剧毒化学品,采用学校统一管理的办法。我校剧毒品已于2015年6月全部收缴,由校物资中心集中存放。存放点配备有保险柜、报警及监控设施,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确保剧毒品的存储安全。目前,江苏省仍无剧毒品的处置单位,跨省转移处置手续繁琐、过程危险、周期漫长、费用昂贵,急需寻求一条合理的处置途径。

2.1.2 危险废物的管理措施

我校对危险废物实行规范化管理,实施严格的分类管理办法,要求危险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注明相关信息,并且将标签张贴在显著处[7-8]。

(1) 废液、废渣的处理办法。空瓶、残液瓶、失效试剂放入专用收集箱;酸性无机废液、碱性无机废液和有机废液分别倒入专用收集桶;固体化学废弃物装入专用收集箱。我校危险废物均交由具有资质的专业处理公司处置(常州赛科废物处理有限公司、常州市安耐得工业废弃物处置有限公司),合同和转移联单等手续齐全。2014年共转移5批次,累计转移13.82吨。2015年共转移3批次,累计转移5.65吨。2016年至2017年6月共转移9批次,累计转移18.86吨。

(2) 废气的处理方式。从2015年6月起,学校规定新购置通风橱均须配备废气处理装置,并对已有通风橱进行改造升级,加装了废气吸附处理装置,经检测达标才能排放废气,未达标的通风橱一律不得启用。

2.2 构建科学化管理体系

我校对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模式进行大胆变革,不断创新,构建了以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可视化为一体的管理体系[9]。

2.2.1 制度建设

(1) 建章立制。为了保证化学品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校出台了9项对化学品管理的相关制度,“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工作规程”“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办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品管理办法(试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突发事故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试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规定(试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废弃物处置实施细则(试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冰箱安全管理规定”“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试行)”“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事有害健康工种人员营养保健的管理办法”。学校还制定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实验守则”“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危化品使用注意事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气瓶安全操作规程”等,并且要求实验室在醒目的地方张贴上墙。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出台,对加强化学品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和制度支持。

(2) 建立实验室管理督导制度。学校实施实验室管理督导制度,每年从具有高级职称的离退休教师或管理干部中聘任12位实验室管理督导,聘期1年。督导组专家定期督查实验室日常运行、安全管理工作。

(3) 校、院(部、所、中心)、实验室三级安全环保检查制度。学校每学期期初、期中、期末以及法定小长假等重要的时间节点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综合检查,并根据需要开展不定期的专项抽查。检查小组由实验室管理处联合相关职能部门、实验室管理督导、安全学院专家以及二级单位实验室分管领导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员组成,确保检查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2.2.2 实行规范化管理

我校对危险化学品从储存、使用、危险源辨识、废物入库、防护等环节进行严格的规范化管理[10]。

(1)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涉及化学品使用的实验室均配备有化学品专用存放柜,要求严格分类、有序存放、标志清楚;使用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必须严格遵守“五双”制度(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运输、双人使用)[11-13]。

(2) 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使用易制毒、易制爆化学品须填写“危险化学品使用记录本”,记录购买、使用、库存状况等台账并保存3年备查。使用易燃易爆气瓶须填写并悬挂“易燃易爆气瓶使用记录表”,在气瓶使用前后均须做好检漏等例行的安全检查。

(3) 危险源辨识的管理。全校开展危险源辨识工作,各实验室安排专人对本实验室潜在危险源进行梳理,编制本实验室危险源清单,实验室管理处组织安全、环保、化工、材料等专家对实验室危险源清单进行现场核查,确认无遗漏后公布,使师生能够掌握实验室内存在的危险源及其可能导致的风险以及防护、应急措施。实验室危险源清单包含了名称、导致风险源、防护措施、应急处置等内容。

(4) 危险废物入库管理。我校实行申报入库的管理模式。每年年初各部门制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每月各实验室填写“江苏省危险废物动态管理信息系统”表,每周各实验室提交废弃物申报表,现场移交、分类称重、登记信息、签字确认。学校统计后集中交由有资质的企业处置。危险废物入库建立了详细的危险废物台账,内容包括责任人、联系方式、危险废物类别、包装数量、重量和移交人等信息,台账至少保留5年。

(5) 防护措施管理。涉及危险化学品、气体钢瓶等危险源的重点学院正逐步完善监控设施和气体泄漏检测装置。例如化工学院的分析测试中心已安装视频监控,能够实时掌控实验室危险源,可随时调看各实验室的现场情况。制药学院气瓶间安装气体泄漏报警装置,确保气瓶使用安全。涉及化学和材料类实验室的每层楼配备应急喷淋装置、洗眼装置、急救药箱至少一套,定期检查保证装置完好无损,急救箱无过期物品。要求各实验室尽可能给实验人员提供合适的个体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或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口罩、防毒面具等。

2.2.3 信息化管理

(1) 化学品信息管理平台优化升级。2016年学校对原化学品管理系统进行升级。该系统集化学品申购、审批、结算、储存、使用、存量和废弃物处置等功能为一体,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全流程管理。

(2) 实施B2C模式采购。对非管控和管控化学品实施B2C模式分级采购,非管控化学品可直接购买,通过在线检索的方式,可查询化学品的品牌、供应商、价格、销量等相关信息,明确采购化学品后可直接生成订单,支付款项,确认收货并生成结账单,购买成功,整个流程结束。管控化学品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审批(教师申请→学院审核→实验室管理处审批→保卫处审批→公安部门备案),方可进入购买流程,同非管控化学品购买流程一致,只是增加了一个二维码的环节(二维码上显示化学品名称、购买人、送货地址)。首次购买试剂时,设置特别提醒功能。系统会自动提示用户仔细阅读该试剂的相关信息,确保用户了解试剂基本情况。

2.2.4 进行可视化管理

(1) 危险化学品贴标管理。危险化学品张贴12位数字的条形码标签,标签内容包括购买的时间、学院、教师、品名和数量,确保危化品来源合法,也避免了管控试剂的流失。自制试剂、合成品、样品等张贴“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试剂标签”。

(2) 所有气瓶须填写并悬挂“气瓶信息卡”,内容包括:气体名称、气瓶编号、使用地点、责任人、气体供应商、气体购入日期、气瓶制造日期、上次检验日期和下次检验日期等相关信息。

(3) 粘贴安全标志。2016年5月,学校对实验室安全警示标志进行梳理,对老旧残破标签进行更新,并统一制作发放“注意防滑、当心触电、必须穿工作服、急救箱存放处、消防器材存放处” 等安全警示标志。

(4) 应急预案上墙。学校专门编制了“实验室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的范本,供二、三级单位结合学科特色和本单位危险源编写切实可行的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与应急预案。

(5) 制作实验室信息牌及疏散示意图。学校统一制作实验室信息牌,加强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实验室信息牌包含房间号、安全责任人及联系电话、危险类别、防护措施、应急措施等内容。每层实验楼逐步完善安全疏散逃生示意图。

2.3 营造多元化安全文化

2.3.1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网

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网站集实验室安全管理、教育、学习、考试等功能于一体,包含了安全教育考试系统、化学品管理系统以及安全手册等功能。已实现数据库的自主开发建设,上传安全知识、事故分析、专业课件及安全视频等数据信息达200条。截至2016年底,访问量近10 000人次。

2.3.2 出版发放实验室安全手册

我校推出了彰显工程特色的手绘版“实验室安全手册”。第一版印制15 000册,已发放至全校师生。漫画插图均由装饰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手绘,包含化学品、生物、仪器设备等6方面内容。图文并茂、设计精美,可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与认知实验室安全规范。

2.3.3 实施实验室安全考试制度

自2015年9月起,我校开始实施实验室安全考试制度,经过2年的运行,分阶段覆盖了全校的学生。目前近10 000人次的本科生参与培训和考试,2016年还启动了新进教师(2015年后入职)的安全考核。全校平均考试通过率达90%。

网上考试基本流程:登录考试(进入实验室安全教育考试系统;输入工号或学号,初始密码)→在线练习(登录成功后,点击在线学习,进行试题练习)→在线考试(先签署安全承诺书;后点击在线考试,开始考试。95分为合格,可重复考试3次,取最高分为最终成绩)→实验准入(下载或打印合格证书; 携带电子或纸质的合格证书进入实验室)。

2.3.4 设立“安全、环境及健康”选修课

2015年9月,我校首次开设“安全、健康及环境”选修课,共计2个学分。以我校化工学院学生为试点班级,学院目前已完成3个学期的授课,覆盖学生近250余人,拟逐步向其他学院和专业拓展,力争在2018年年底,向所有学院的学生开设该选修课。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安全系统管理、危险化学品管理、职业健康与个体防护、环境保护等9个章节。课程以教师讲课、分组讨论,学生演示等多样化的形式寓教于乐,得到学生的好评。

2.3.5 举办安全讲座

每年的“11.9”全国消防日,学校都会邀常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常州市消防总队的领导或消防官兵为我校师生作安全讲座。讲座内容涉及危化品的使用管理以及相关事故案例分析、防范措施等内容,以专业消防官兵的切身经验向广大师生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强化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观念。

2.3.6 进行应急演练

每年的新生军训期间,我校都组织全体新生开展各类演练,演练项目包括地震、台风、爆炸、火灾、毒气泄漏、危险化学品意外事故等安全处置,以体验的教学方式,提高广大学生的应急反应技能和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3 结语

随着高校和实验室建设的高速发展,危险化学品管理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越来越大。我校只是在一些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仍需要向国内外高校实验室进行学习和借鉴,不断提升我校的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References)

[1] 吕长平,周凤莺,何喜.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对策[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2):242-244.

[2] 景健.高校危化品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初探[J].科技视界,2013(34):186-186,82.

[3] 张喜刚.加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J].劳动保护,2011(10): 92-93.

[4] 吴云龙,丁勤林,张宗明,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管理机制研究:以EHS管理体系为例[J].绿色科技,2016(10):86-87.

[5] 李祥,李勇,潘杨,等.基于环境工程专业探讨降低实验室危化品事故被引量[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4,12(5):216-218.

[6] 李秀凤,曲家慧,刘永晖.灾时危化品事故危机信息管理体系及其运行机制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18-23.

[7] 魏芳,张维刚.高校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18):276-278.

[8] 赵成知,杜向锋,王晨,等.高校实验室火灾及预防[J].安全,2016(3):66-70.

[9] 高波,施光明,姜华磊.高校实验室危险性分析[J].实验室科学,2010,13(4): 167-170.

[10] 陈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7,36(1):283-286.

[11] 刘昌.高校实验室精细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3):134-135.

[12] 王羽,董招君,方东红.高校实验室安全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1):257-259.

[13] 秦坤,付红,孟宪峰,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1):24-26.

猜你喜欢

危险源常州化学品
对某企业重大危险源核查引发的思考
常州的早晨
桥式起重机使用环节重大危险源辨识研究
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
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实践与探索
铁路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的研究
《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解读
危险化学品事故为何多发?
国内外造纸化学品的发展及现状(2010-2013年)
故障树分析与危险源日志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