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林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

2018-03-30黄自知王文磊文瑞芝胡云楚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工作量技术人员实验室

黄自知, 王文磊, 文瑞芝, 王 琼, 胡云楚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04)

高等农林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为我国生态文明、农业现代化、林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障的重任[1]。经过系统、优质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激发其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并且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学习方法[2]。农林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涉及到许多独具农林特色的专业和传统化学化工类专业,实验学时通常并不多,但是对于学生后续专业学习及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奠基作用。化学实验技术人员优质的教学服务是学生接受优质实验教学的基础和保障。在高等农林院校中,化学实验技术人员不仅是承担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准备工作的主体,也是化学实验室的建设者与管理者,是实施本科生基础化学实验创新教育的改革者,是开放实验教学中学生的导师,为高校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做出了贡献[3-4]。

1 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架构

2011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对高校“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绩效评估,进行动态管理”,由于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既包括基础化学实验准备工作,也包括实验室建设、基础课程建设、实验竞赛培训等多方面工作,各项工作的内容、性质、强度等存在差异,量化考核评估相对复杂,而高等院校普遍以课时及科研工作为主要评价指标的教师考核体系已经无法客观真实地反映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质量、效益和贡献[5-6]。因此,建立一套基于高等农林院校特色的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化标准和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意义重大。其一,通过工作量化分工,使实验技术人员职责分明、分工合作、提高效率;其二,通过工作内容、工作质量、工作态度等多方面科学、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确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业绩,打破单一评价指标;其三,通过合理计算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量,打破奖金工资分配上的平均化,打破吃大锅饭的局面,兼有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充分调动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综上,有效保障实验室各项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推动实验室各项工作的质量水平迈上新台阶[7-8]。

结合我校化学实验中心实际情况,提出了一套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的绩效考核体系。该绩效考核体系包括2个部分: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标准体系和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评价考核体系(见图1)。通过工作量量化标准将所有工作分为7个模块,然后采用工作质量评价考核体系中3个一级指标进行评价,两者综合得到该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工作量。

图1 高等农林院校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2 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标准

将我校化学实验中心工作分为7个模块,各模块工作量均折合成标准工作量。各模块对应相应的标准工作量,即实验准备模块标准工作量W1、实验管理模块标准工作量W2、实验室建设模块标准工作量W3、开放实验教学模块工作量W4、业务学习模块标准工作量W5、科研模块标准工作量W6、其他工作量模块标准工作量W7,总工作量W=W1+W2+W3+W4+W5+W6+W7。这7个模块的工作基本涵盖了化学实验室所有试验技术人员的工作项目。实际工作开展中不一定人人都涉及这7个方面的工作,岗位设置时应注重各岗位工作量的相对平衡,岗位安排遵循自愿选择、统筹协调、发挥个人优势的原则。目前,我校化学实验中心设置5个实验技术人员岗位,将所有实验工作项目进行考虑和概算,将各项工作统筹打包、难易结合,使各岗位工作量基本一致,若实验准备工作量相对繁重的,则承担较少的实验室管理及其他工作。

2.1 实验准备模块标准工作量W1

实验准备工作包括整理实验室环境及卫生、试剂配置及标定、仪器调试、预备实验、实验课后整理等一系列工作,以我校化学实验中心有机化学实验中“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为例,所需实验准备工作如下表所示。

表1 乙酸乙酯制备实验准备工作内容

由表1可知,一个看似简单的本科生基础实验,却涉及多方面的工作。因此,考虑到实验技术人员实际完成标准工作量受到实验课时数、实验准备难易程度及平行班(组)数等多方面的因素,建立模型如下

(1)

因在具体实验准备过程中,每个实验项目所需技术难易程度、劳动繁杂程度及工作环境条件等方面的差异,且首次实验准备和重复实验准备的工作量也有差异,为保证各实验准备工作总量基本平衡,首次实验准备系数为1.0,重复实验准备系数为0.4。例如,我校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实验共72组,每组15~16人,教务处计划实验学时为4学时,则根据上述公式,可知完成该实验准备工作量为94个标准工作量。

实验准备模块的工作是开展实验教学的基础,是实验技术人员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其完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服务的质量。我校化学实验中心每年负责20余个专业3 000多人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工作,每年实验准备工作达到12万人流量,其实验准备工作相当艰巨,为了提高实验准备工作效率,将实验准备模块又细分到具体实验准备工作,职责分明、提高效率。

2.2 实验室管理模块标准工作量W2

实验室管理工作包括实验仪器设备维护与故障报修、低值易耗品的入库和出库管理、实验用房的管理(水电安全、环境卫生、实验室三废处理)等工作。

(1) 大型精密仪器的管理、维护和使用。大型精密仪器需专人负责管理、维护,负责教师、学生科研与共享仪器对外服务工作。其工作量由维护、使用和维修登记的机时来确定,按每4 h为1个标准工作量来计算。

(2) 仪器设备维修工作量的计算。采用按件计酬的方法,根据维修记录与维修申请单统计,送出去维修或请人来修理不计算工作量,大型仪器设备维修1件计4个标准工作量,一般仪器维修1件计2个标准工作量,低值耐用品维修1件计1个标准工作量。

(3) 考勤工作量。实验技术人员作为教辅岗位实行坐班制,参照执行学校制定的作息制度,出勤采用签到制或者指纹打卡制度。迟到或早退1次扣1个标准工作量,旷工1天扣8个标准工作量,无迟到、早退、旷工纪录的人员按每学期加10个标准工作量作为奖励。

(4) 公共区域管理。包括试剂库房试剂整理、公共准备室的卫生清理等,以周为单位,轮流值班上岗,每周管理工作量5个标准工作量。

(5) 水电安全责任管理。实验室的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因其关乎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和学校国有资产的财产安全,该项管理工作以实验教室为单位,责任到人,若发现教室有漏水漏电等现象,为避免出现水电事故,应及时上报维修,每间实验室每周计2个标准工作量。

(6) 实验室三废处理。因化学实验的特殊性,实验废液废渣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只有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对有毒有害废液废渣进行统一回收处理,才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促进绿色发展。

2.3 实验室建设模块标准工作量W3

(1) 新建、扩建、改造实验室工作量。如因实验楼搬迁、新建实验室或实验室长期使用出现水电安全隐患需实验室改造开展此项工作。我校化学实验中心在2009年整体从株洲搬迁至长沙,涉及仪器打包、整理等多项工作,全实验中心教师同心协力在很短时间内即完成搬迁工作。

(2) 设计、开发新实验工作量。高等农林基础化学实验不仅给予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能力,也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基于农林院校的校情,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针对不同专业发展前沿,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发新的实验项目。

(3) 安装、调试和验收仪器及设备工作量。以我校化学实验中心为例,2015年接受国家财政部项目120余万元用于购置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实验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所有仪器的安装、调试及验收工作。

(4) 编写实验教材或讲义、实验指导书等工作量。实验技术人员长期在实验室一线工作,熟知对于实验具体的细节步骤,完全胜任实验教材编撰工作。

以上工作量没有固定量化标准,按照实际付出计算该模块标准工作量。

2.4 开放实验教学模块标准工作量W4

2016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到要注重人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开放实验教学作为课内教学的有益补充,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技能,也可以通过开放性实验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9]。实验技术人员常年在实验室有更多的时间可以参与或者指导本科生的开放性实验教学工作。我校化学实验中心的开放实验教学包括以下3个部分。

(1) 大学生基础化学实验竞赛技能培训。化学实验技术人员通过实验技能培训的准备工作,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训练平台。根据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具体实验数目计算工作量,每个实验准备工作计4个标准工作量。我校在连续4年参加湖南省大学生基础化学实验竞赛中,获得一等奖4 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3项,为学校赢得了荣誉,同时参赛代表的实力证明了我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2) 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大赛。大学生创新作品竞赛是将被动接受型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型学习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校化学实验中心在开放性实验中指导学生,在连续4年湖南省大学生课外化学化工创新作品竞赛中获得特等奖2 项、一等奖4 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该项工作按照每一个课题项目指导工作量计10个标准工作量。

(3) 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通过参与具体科研,不仅提高自身的实验技能,还能享受科研成果带来的愉悦,提高学生对于科研的信心及兴趣。

2.5 业务学习模块标准工作量W5

化学实验技术人员是一个服务型的岗位,常年在一线服务,若不与外界沟通,则会变成井底之蛙。因此,化学实验技术人员每个学期有必要参加相应的业务培训。实验技术人员业务提高途径有参加学校、学院或教研室举行的教学研究活动,实时了解教学动态,每周参加教研活动时间计2个标准工作量,参加高校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借鉴学习其他高校成功的实验室管理经验、拓宽自己的业务知识,有利于开阔思路,与时俱进,更好地开展实验室工作,每学年外出参加一次会议活动2天,计16课时工作量。

2.6 科研工作量模块标准工作量W6

从事科研工作是提高高校实验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实验技术人员除了熟知自己本职工作外,还应时刻保持学术上的不断充电,并充分利用在实验室岗位上的便利条件,参与科研项目、申报课题、发表论文、撰写专利,通过提高自身素质的提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科研成果要求和奖励制度并不相同,但其基本参照本校其他教师岗位科研工作量考核评定办法,因此在实验工作量化标准中不再重复计算。

2.7 其他工作模块标准工作量W7

W7主要包括寒暑假、法定休息时间加班工作量,从事公益劳动按实际工作时间计工作量,接待参观、对外交流等临时性工作量,其他突发性事件的处理等。

3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上述7个模块工作量量化标准之和为实验技术人员的总标准工作量,但每一模块工作量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辅以与之配套的科学严谨的工作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将各模块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体现工作质量的优劣,将之与实验技术人员的绩效奖励相联系,促使实验技术人员在工作时不仅关注标准工作量的数量,也充分重视所完成工作的质量,从而有效实现实验室工作质量与效率[9]。以实验室仪器管理为例,廖晓燕提出了实验室仪器管理的“5P”规则值得借鉴和学习,即合理(proper)、高效(high-performance)、熟练(proficient)、 严谨(precise) 和实用(pragmatic)[10],表明了实验室管理工作不是任务式的完成,而是一项需要用心的质量工程。

在建立化学实验技术人员工作量量化标准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的考核评价体系与上述量化工作内容基本相对应,主要包括实验准备工作情况考核(适用于考核模块1)、实验室管理与建设考核(适用于考核模块2和模块3)、工作态度及其他综合业务考核(适用于考核模块4至7)3个一级指标,分值分别为50、35和15分,如表2所示。因实验准备工作作为实验技术人员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占分值最高为50分。实验室管理与建设是保障实验教学有序、安全进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占35分,实验技术人员工作态度是经常被忽视的一部分,虽然仅占15分,但其工作是否主动认真、是否与其他同事良好协调,同样影响实验教学工作的质量。

表2 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评价考核体系

根据表2所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考核(Q)总分为100分,分为3个一级考核指标,各一级指标下设置相应的二级考核指标,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评价(Q1)、实验指导教师评价(Q2)以及管理部门评价(Q3),通过质量评价体系考核总分Q=(Q1+Q2+Q3)/3。其中学生评价,主要针对实验室准备工作情况,每学期的期中及期末各组织一次抽样调查,由学生以填表的形式,就辅助一级考核指标下面的二级考核指标,对实验技术人员的实验准备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分。通过开展教研活动,组织实验指导教师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进行考核评价,客观地指出工作之间存在的问题,让实验室工作有序开展。管理部门评价,由学院分管教学院长、实验秘书、教研室主任组成考核班子,分别在期中和期末就考核指标对实验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考核评分。通过这3部分的评价给分,基本上能全面、公正、客观地反映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态度。

4 综合绩效考核评价体系的构建

绩效考核体系由工作量量化标准和工作质量评价体系2部分构成。其中工作量量化标准将实验室所有工作进行模块量化打分,实验技术人员7个模块标准工作量之和为总标准工作“量”;通过学生、实验室指导教师和管理部门三位一体考察,进行工作 “质”评价,通过“质”考核结果,对工作“量”进行系数调整,

P=W×Q/100

(2)

公式中,P为个人综合工作量,W为通过标准工作量化得到的总标准工作量,Q为工作质量评价体系中3个一级指标之和。如某岗位上,实验技术人员在2016年度通过实验工作量化标准计算为1 200 h标准工作量,实验工作质量评分为95分,则其年底计入个人综合总量为1 140 h工作量。

5 结语

通过对我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工作实行工作量量化标准和工作质量评价考核,构建和探索了针对高等农林院校基础化学实验室实验技术人员工作绩效评价体系。该绩效体系的实施具有多层次的意义,其一,对于实验技术人员而言,该绩效体系的实施有利于职责分明、分工合作、劳而有所获;其二,对于实验室而言,各实验技术人员各司其职、同心协力、有利于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其三,对于学校而言,通过绩效考核,引入竞争机制、实施动态管理,将考核结果与岗位聘任、职称评定推荐、绩效工资和年终评优等内容挂钩,激励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校园注入活力,有利于学校长远规划与管理。

绩效考核体系在实施过程中还有几点需要注意,其一,因各高等农林院校也存在自己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和特点,在构建化学实验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时所面临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有所区别,且工作量量化过程中涉及许多具体而复杂的方面,因此绩效考核体系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修订和完善;其二,绩效考核体系仅仅是一种制度,可以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一种辅助手段,但只有从思想上引导实验技术人员热爱本职工作、弘扬主人翁意识、增强责任感,才能为实验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References)

[1] 马骏. 高等农林院校加强生态文明教育的理论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4(21):49-51.

[2] 闫晗.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与管理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14(4):173-174.

[3] 黄自知, 胡云楚, 赵莹, 等. 林业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2)152-154.

[4] 潘清, 杜菁, 刘文艳, 等. 精细化管理提升高校实验技术人员执行力[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3, 30(6): 189-191.

[5] 陈实,李崧. 加强实验技术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管理[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146-149.

[6] 周玉宇, 饶星, 徐石海. 基于360度考核模型的高校实验技术队伍绩效评价[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4,31(7):219-222.

[7] 赵华绒, 秦敏锐, 蔡黄菊, 等. 如何发挥实验技术人员在探究型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36(2):153-156.

[8] 吴新民, 荣华, 龚良发. 基础化学实验的开放平台建设[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30(2):126-128.

[9] 李立群, 海江波, 王小利, 等. 农学专业实验技术人员考核的问题与应对[J].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5,32(8):201-204.

[10] 廖晓燕, 邱国福, 肖玉秀, 等. 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员的仪器管理职能[J]. 实验室科学,2017,20(1):185-187.

猜你喜欢

工作量技术人员实验室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企业技术人员能力评价的探索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一个兼顾教学科研的高校教师绩效考核模型及其应用
思科发布云计算市场发展报告
马纯栋:维修技术人员应提高诊断仪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