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的构建

2018-03-30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务端校企资源

杨 晋

(江苏理工学院 商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01)

校企合作管理是产学研合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涉及学校、政府、企业、师生等诸多方面。如果缺少校企合作区域型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校企合作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1-2]。然而,有些校企合作服务平台仅仅具有信息公告、就业咨询、企业展示等普通网站的功能,在项目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等方面涉及很少[3-4]。随着我国校企合作呈现出数据海量化、形式多样化、内容多元化、管理平台化的趋势,在数据存储、信息和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响应速度等方面提升现有校企合作平台的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云技术平台采用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方法[5],如何构建集区域型与共享型为一体的综合性的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的必要性

构建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以下简称“云技术平台”)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可以实现校企紧密合作与高效沟通,促进校企之间由浅层次松散型合作向深层次紧密合作方向发展[6],有利于高校和企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技术攻关、课题研究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业务水平和经济效益。

(2) 云技术平台中的数据采用分布式存储[7],数据资源以数据块的形式被存储在云中不同的结点,由云服务管理平台集中管理和调度,信息资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3) 云技术平台采用智能化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和SOA体系结构,构建可视化应用配置界面。云平台的管理、维护与安全由运营管理商负责,校企用户可以更加专注于资源的利用。

(4) 提升校企网络设施的利用率

云技术平台使用虚拟化技术,将校企的网络设施整合为虚拟资源池,屏蔽现有网络设备、云计算与存储设备、各种类型服务器等物理器件之间的结构异构性,并实时动态部署和分配到不同的应用程序和服务,从而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校企双方网络设施的利用率[8]。

2 建设思路

以学校、企业、政府的云计算设施为载体,采用虚拟化云技术、分布式云存储等新技术,依靠政府力量、借助市场手段和社会智慧,将校、企双方更多资源、更多专家聚集起来,建立高校云服务平台和企业云服务平台,并通过各自云服务端结点之间的数据共享,构建以政府为主导的云技术平台。通过对合作项目和人才需求等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实现信息、人才和技术等资源的高度共享[9],形成校企区域经济合作、建设合作、服务合作的新模式。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主要功能是:

(1) 实现区域内校企合作资源的高效聚集、整合与对接,满足高校在教学条件建设、学生实习实训、培训与就业等方面的需求,实现企业、院校线上线下对接与公共服务资源的科学配置。

(2) 实现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设备租赁、人才服务、技术咨询等区域化服务职能。

(3) 与产业发展对接,与企业技术和管理对接,成为高校与企业紧密结合、产学研深入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地方经济发展中重要的社会服务公共资源中心。

3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概念模型

以信息技术和云技术为基础构建的集成化服务云技术校企合作平台,集信息处理、资源共享、难题招标、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模块于一身,实现校企合作资源的自动接入和合作项目的在线管理[10]。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通过运营商云门户实现政府、学校、企业和个人网络组织联盟的资源整合、匹配与对接,提高校企合作参与者的公共服务水平。用户通过所在云服务端接入云平台,即可实现云平台下的在线学习、兼职与就业、项目发布与对接以及信息检索等具体功能。

云技术平台包括企业服务云、高校云、政府云、云用户端和运营管理模块(见图1)。

图1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的概念模型

企业服务云主要以企业云服务端用户工作台为载体,提供企业人才、技术、设备、服务需求信息发布,具备合作信息的智能匹配与推送、项目评价、自动生成校企合作项目进度跟踪表等功能。

高校服务云主要包括院校用户的入驻审核、人才培养与地方服务合作意向发布、院校介绍与政策发布、合作案例发布、项目追踪与评价等,具有校企合作项目资源的自动组织功能。

云平台个人用户端主要包括在线网络课程学习、求职简历与兼职信息发布等,以揽活的形式完成企业用户的悬赏任务,实现个人用户在线找培训、找任务和找工作的功能。

政府云主要负责云平台设施和门户网站的管理、企业云和高校云结点接入审批、信息数据的审核、相关政策的制定等。

云平台运营管理是在政府的指导下,对院校、企业、个人3类用户进行审核管理、用户数据的监控、相关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并以校企合作资源为基础整合数字门户,发布人才和培训预警信息、有关政策和线上线下活动信息等功能。

4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设计

4.1 硬件及网络架构

云技术平台要为高校和企业提供统一的网络与系统架构,而高校和企业没有必要配置单独的服务器和管理人员。各地区只需要政府在云中配置一套大型服务器系统,高校、企业和政府用户通过各自云服务端工作台访问云技术平台,就能获得高质量的功能软件和信息资源[11]。其网络构架(见图2)将使系统软、硬件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大大降低运营成本。

图2 云技术平台系统构架

4.2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平台结构模型

云技术平台采用分层设计思想,应用面向服务的SOA系统架构,整合企业服务云、高校服务云和政府服务云以及个人服务资源,统一以综合服务管理云门户提供服务,实现有关服务资源的线上线下对接。通过项目追踪获得不同用户合作指数,为校企选择合作伙伴提供决策支持。用户通过高校云或企业云用户端接口单点登录,即可对服务云计算平台中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访问。平台提供集云数据加密、云身份验证、云虚拟专用网络(VPN)、云存储安全技术等安全保障[12-13]。云技术平台结构模型共有4层,分别为资源云层、管理中间件层、服务层和运营管理层(见图3)。

图3 云技术平台结构模型

资源云层主要沿用已经存在于高校云、政府云和企业云中的各类服务器群、数据库资源、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构成,通过虚拟化云技术、智能化网络技术、分布式处理技术、负载均衡技术,将资源云层中的各类数据库和硬件设施进行整合,将类型相同或相似的资源构成云平台资源池,形成云技术平台的工作基础[6]。

管理中间件层是云技术平台的核心,负责为各类软硬件系统提供数据接口、用户权限和身份的管理、云平台中各项任务的调度、数据及系统的运行安全等,其功能包括用户和资源管理、数据交换、任务与安全管理、数据分析与挖掘等[14]。

服务云层是云技术平台中各类资源的应用层,云平台门户网站是整个云平台的数字门户和访问入口,实时发布政策、人才需求、培训等信息以及技术项目等内容。该层主要是利用智能化网络技术和云计算技术,为高校云和企业云的资源共享和智能化访问控制等提供实时支持,包括云服务接入处理、用户注册及信息查找、访问控制、数据监控与统计等。

运营管理层主要提供会员审核管理、资源数据库管理、会员数据监控、学校/政府/企业云平台协同管理等功能,包括学校和企业的云服务端工作站、个人服务会员用户的接入支持以及运营管理后台系统管理与维护。

4.3 平台功能设计

根据云技术平台的概念模型和设计理念,采用构件化开发技术和B/S多层结构,主要解决系统跨平台问题。构建了可视化、智能化的应用配置界面,进行统一身份认证,实现用户的可视和信息的同步[15]。云技术平台是展示和深化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业合作的重要载体,它可以实现公共基础信息数据、专业知识数据和行业数据库数据的有机集成。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有综合管理等7个主要功能模块(见图4),具有统一的接口,实现单点登录和一站式访问,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资源导航和智能检索服务。用户只要登录云平台,即可了解高校和企业以及政府在技术、人才、市场、政策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并通过课题和任务形式完成相关合作。

图4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功能模块

借助于云技术平台的技术和资源,通过学校/政府/企业的云服务端节点智能化处理和存储相关信息,可实现科技创新、项目及课题的合作和专业人才的共同培养。

5 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技术实现

5.1 云技术平台的工作机制

云技术平台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能高速处理、存储和整合各应用服务模块,以高吞吐量和流的形式访问各个应用系统中的数据[8]。终端用户通过所在的云服务端提供自己的技术信息、行业数据、特定的研发项目指标等资源,所有信息资源经云技术平台进行智能化整合后部署到云门户网站和相应的云节点服务器中。云服务端以Web Service网络模块向用户提供访问接口,进行数据集成和交换,实时提供服务清单并反馈用户需求。云技术平台管理模块负责调配和管理云平台中所有服务资源,对云服务端和用户的运行环境进行合理配置,监控云门户网站、云服务端和用户的运行状态,实时统计云技术平台整体系统和各个云服务端的运行状况,切实保证云平台资源负载均衡。

5.2 信息资源的存储与访问过程

用户在云技术平台中资源存储与访问过程见图5。用户使用客户端(浏览器)通过所属校、政、企的云服务端进入云技术平台,需提交本地资源存储位置和云平台中的存储位置;然后云技术平台管理模块在本地系统中使用临时文件存储缓冲的数据[3],当数据量达到一定阈值时,为其分配云存储空间;接着上传数据到相应的云服务端数据节点。在每个云端数据节点中,随着信息的不断积累,节点之间形成数据节点链,最后用链结构存储信息资源[11]。

图5 云技术平台中用户信息存储与访问过程

用户要获取资源,需使用客户端(浏览器)通过所属校、政、企的云服务端进入云技术平台,在云平台智能化网络技术支持下,通过云平台门户网站分类查询或检索相关信息,并依托所在的云服务端向云数据节点提交读取数据文件申请。云节点根据请求和用户权限将相关内容数据经过智能化处理,优化整合成用户资源文件并实时反馈到用户界面。

5.3 高校云、企业云、政府云之间的协同实现

云技术平台通过整合区域内企业云、高校云和政府云的资源,利用激励手段和评价考核机制,深化校企双方用户的合作与交流,及时发布政府政策信息、校企双方的需求信息,以实现协同创新、互助合作。学校、政府和企业云系统平台的协作关系如图6所示。

图6 高校、企业、政府云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图

政府云平台是企业云和高校云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负责校、企云服务端接入用户的身份验证、新用户的注册和用户权限审核、实时监控和及时处理各节点的数据,建立用户服务级别和层次、数据备份、流量控制、大数据分析及处理等工作机制,对云技术平台的服务流程、数据处理及分析、用户权限等进行实时监管。

企业云平台为企业设置云服务端接入节点和管理员。企业服务云管理员负责管理云服务端结点、云技术平台接入用户的注册、审核和权限管理等。企业用户可以通过企业云服务端节点实时发布企业需解决的问题和研发课题。接收转发处理模块将相关信息通过云技术平台门户网站或智能化信息推送方式通知所有的其他企业和高校云服务端各节点上的用户,让所有企业云用户和高校云用户实时接收云平台上所发布的任务信息。企业云服务端节点中的控制模块主要负责管理、控制和协调各项工作,保证技术研发工作的顺利完成。已完成的工作将存入技术资源库的解决方案中,作为数据分析案例资源,为以后问题的分析提供备选方案。分析处理模块还可以根据云平台资源共享库中案例或技术资源,通过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对学校、企业、政府的各类新问题、新技术和攻关项目提出多种解决方案。企业云平台还可以对用户提供的解决方案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并提交到云技术平台管理模块备案,供内部成员技术共享。

高校云平台为所有高校设置云服务端接入节点和管理员,高校服务云管理员负责管理云服务端节点和接入用户的注册、审核和权限管理等。学校师生和专家通过云服务端节点进入云技术平台,云平台收到师生用户合作项目信息,实时显示可接受的任务清单,控制模块立即将接收到的任务信息与云平台中企业发布的任务列表对照,推送任务方案并通知高校云服务端节点用户选择的企业合作项目,并提交给企业云节点。通过分析处理模块,学校用户和企业用户组成虚拟化临时研发团队,团队成员可实时就相关任务进行在线讨论,也可以将任务研究的进展实时发送到企业云服务端节点。当一项任务或一个课题完成后,云服务端节点会实时自动存储这个任务的详细信息,并实时上传至云技术平台。

学校、政府、企业云平台的用户端均以浏览器/服务器方式与云技术平台应用系统连接。云技术平台服务管理模块负责侦听和管理来自学校、政府、企业节点的连接请求,云服务端为各个云节点建立链接和信息处理机制,接收转发模块实时监控网络流量,建立排队缓存等候机制、防止网络拥堵,并将分析处理模块处理过的信息数据实时转发至相应的云服务端。学校、政府、企业云平台接收来自云技术平台的信息并转发显示在用户端界面。

6 结语

优化校企合作集成化服务云技术平台的系统架构,不断提高云平台服务资源质量,建立完备的云技术平台准入、监管、激励等机制,降低校企合作的风险和成本,是提升云平台环境下学校、政府、企业联盟组织的绩效和区域化服务云平台水平的有效途径。关于云技术平台下运营管理商、高校用户和企业用户的评价和考核,以及数据安全技术、营利模式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仍有待深入研究和探索。

References)

[1] 熊和平,岳爱臣.CDIO工程教育模式:误解的澄明与风险的规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5):48-51.

[2] Mell P, Grance T.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11,53(6):50.

[3] 胡坚达.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网络公共服务平台[J].教育研究,2015(6):151-156.

[4] 颜文胜,章伟.校企合作信息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化,2014(9):22-24.

[5] 鲁慧民,刘刚.基于云计算理念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设计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4):334-338.

[6] 张家贵,罗龙涛.基于云计算理念构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3):100-102.

[7] 梁爽.基于SOA的云计算框架模型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35):92-94.

[8] 罗军舟,金嘉晖,宋爱波,等.云计算:体系架构与关键技术[J].通信学报,2011(7):3-21.

[9] 王翔,潘郁.基于云计算的协同技术创新平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1(15):57-60.

[10] 熊聪聪,肖桐.基于云计算的高校数字化资源整合系统方案[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11,26(3):59-62.

[11] 钱琼芳,李春林,张小庆,等.云数据中心虚拟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2,29(7):2411-2415,2421.

[12] 刘金芝,余丹,朱率率.一种新的云存储服务模型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2011(5):1869-1872.

[13] 林瑜华.云计算环境下高校实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8):271-273.

[14] 陈巧,胡新平,袁红.基于云服务的教学资源大平台的构建[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112-115.

[15] 王玉芬,郭晓娟.云计算对高校教学资源影响解析[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11-113.

猜你喜欢

服务端校企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资源回收
新时期《移动Web服务端开发》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在Windows Server 2008上创建应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