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建立动画剧本节奏感的策略
2018-03-30达红
达红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常州 213022)
在人类的审美体验中,节奏的美应该是较早出现的,人类在四季交替、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以及各种不同的劳作中感受节奏,进而发现,人类的活动如果和这些节奏相一致时,从精神到身体都会感到顺畅舒服,会大大提高劳动效率,于是人们就有意识地去体会掌握自然及社会中的各种节奏,并努力将自己的生活与各种节奏相应和。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发展,艺术创作也越来越丰富,在不同的艺术中也会有其独特的节奏。在大学动画、数媒等相关专业中,会开设剧本写作的课程,学生在初练习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自己设定的剧本故事大纲挺有意思的,人物性格与形象的设定也很不错,但做出片子后就感觉没有想象的那么吸引人。分析其中的原因,有许多都是因为剧本没有设定好故事的节奏。一部吸引人的动画片,剧作的节奏感十分重要,它决定了动画作品能不能始终牢牢地抓住观众的注意力。作为大学动画剧本老师,必须思考如何引导学生建立节奏意识,并在讲授具体的剧本写作时将这种节奏变成现实。
一、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
在大学,开设“视听语言”“剧本写作”等课程就是为了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视听思维。思维模式不同,所制作出的作品会以不同形式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动画剧本虽然是以文字的形式进行叙事,但所呈现的故事却终将以镜头的方式进行叙事,因此学生在进行剧本写作时需要将这两种叙事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学生刚开始接触剧本写作的时候,往往会把剧本当作作文来写,只是试图用文字把自己想表达的思想表现出来,没有考虑到剧本是要进入制作和观赏的流程。文字表达更多地需要读者的文字联想,展现多维度更虚拟的情境。而镜头语言是一种视听语言,它通过一个个画面及声音将所要表达的思想传递给观众。剧本写作者在写作时对于通过文字将会呈现出哪种画面,这种画面会给观众带来何种心理体验都要有所感触,才能创作出既能表达自己的思想,又便于制作者制作出为观众所接受的动画剧本来。
这种思维的改变是不容易的,教师在讲清楚镜头语言与文字语言的理论的基础上,可以找出同样题材的文学版和剧本版让学生反复体会其中的不同,让学生将一篇短小的文章改编成剧本,而后教师对学生的改编进行认真的点评,不足之处继续再改,通过这样的反复练习让学生初步建立起以镜头感来进行剧本写作的概念。建立了这样的思维模式,后面的关于剧本节奏的训练才会有根基。
二、帮助学生了解掌握剧本节奏感设定的原则与规律
节奏感是有一定规律的,它在动画片里往往伴随着故事情节而存在,情节点的安排与设置往往就是影片节奏感设定的关键所在,学生必须了解动画片情节的设定原则与方法。
情节是指事情的变化和经过。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过,“情节,即事件的安排”。高尔基在其《论文学》中说,情节是“人物之间的联系、矛盾、同情、反感和一般的相互关系——某种性格、典型的成长和构成的历史”。也就是说情节是指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事件。
叙事文学中情节与性格孰重孰轻,历来就有较多争议,如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说:“最重要的是情节,即事件的安排;因为悲剧所摹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悲剧的目的不在于摹仿人的品质,而在于摹仿某个行动;剧中人物的品质是由他们的‘性格’决定的,而他们的幸福与不幸,则取决于他们的行动。他们不是为了表现‘性格’而行动,而是在行动的时候附带表现‘性格’。因此悲剧艺术的目的在于组织情节,在一切行动中,目的是最重要的。”亚里士多德认为在悲剧的情节、性格、思想、言语、形象和歌曲6种要素中情节是最重要的,他认为情节应该是完整的、有头有尾的,目前好莱坞影片便一直秉承这一原则。德国现实主义戏剧家莱辛在《汉堡剧评》中指出性格比情节更重要,性格决定情节而且通过情节表现性格。我国清代戏剧理论家李渔更重视情节,而金圣叹更注重人物性格。这些理论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今天的创作。在剧本中,只有那些能够表现人物性格及人物关系的事件才是有意义的,作者在设置情节时,首先要构思和安排情节点,要考虑到这个故事是不是讲得清楚,是不是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作为创作者在安排剧情时要充分考虑观赏者的心理变化,在安排剧情时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合理安排剧本的情节点,使之与受众的心理一致,从而形成有松有紧、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
动画剧本中情节的起承转合是故事的大结构,一般的电影叙事由4个部分组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剧本的开端介绍故事的时代背景、环境和人物关系等,让观众对故事的人物及背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剧本的发展是在开端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故事,让观众对即将到来的故事冲突、危机、困难等积聚期待值;高潮是整个故事情节的顶峰,它将故事中主要人物动作和情感推进到顶点,故事的悬念得以解开,故事的主题也得以集中体现;故事结尾是剧本的结束,它会再次强调主题,消除观众的紧张感,满足观众的期待,同时结束观众的审美体验。在动画剧本情节的起承转合方面,欧美动画、日本动画做得更加成功。如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剧情的“起”是一只普通熊猫误打误撞成为重要任务的承担者,剧情的“承”是主人公大宝经过自己的奋斗与磨练逐渐成长,剧情的“转”是主人公大宝经历斗争磨难完成任务成为一个英雄,将全剧推向高潮,剧情的“合”是剧本各个人物均各得其所,故事结束,观众得到情感满足。
在商业化发展的时代里,一些影视娱乐业发展较快的国家,如美国好莱坞在长期的大制片的运作模式下,对人类历史上的吸引人的故事进行归类,将艺术规律、人们的接受心理、时代文化和商业需求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故事类型,如歌舞片、西部片、灾难片、科幻片、战争片、恐怖片等。这一类故事其情节常常是公式化的:如爱情故事不外是青年遇见姑娘,青年失去姑娘,青年又找到姑娘;灰姑娘式故事往往是普通的女孩子因其美丽善良,从而得到白马王子的欢心,获得美满的人生;复仇故事常常是复仇者利用自身的智慧或能力最终复仇成功。目前,分类学家列出了75种故事和非故事的模式类型,这种模式类型是对创作中叙事元素规律的概括,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既要善于利用模式的合理性和实用性,但也要有所变化与创新。这实际上是掌握了观众“陌生的熟悉”的审美感受。剧本的模式使观众在观影时因有原先的观影体验而有一定的审美期待,但又因有变化有创新而使观众产生“陌生化”,使观众觉得新鲜而不会厌倦。
剧本中的情节框架安排好后,就要考虑情节点的安排与设置,情节点是影视艺术的一个编剧术语,特指被紧紧植入故事中的一个事变或事件,它的作用是将故事的情节发展转向另一个方向。著名编剧悉德·菲尔德在《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指出:“情节点,它是一个事件,它‘钩住’动作,并且把它转向另一个方向。”情节点是故事情节发展变化的关键,是全剧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基础。因此,剧作者必须精心安排每个情节点,以达到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一般来说,一部动画片从开端到结局,如果还算曲折起伏的话,大概需要七八个情节点的转折来不断推进故事的发展。
掌握这些剧本写作的规律对于初学者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对于这些往往不知从何下手,甚至会有学生认为创作不是应该天马行空的吗?任何一个领域,了解规律掌握规律是第一步,亦是创新的基础与前提。因此,教师在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就应该想办法让学生对这些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这就要用到影视学院最常用的一个训练手法——拉片子。拉片子是一件很花功夫和精力的事情,但却是剧本写作者必经的过程。老师可以选择当下学生较为关注并且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尝试拉片子,第一部片子老师可以陪着学生一起看并给学生示范,作为剧本写作的初接触者,以抓住故事的主要情节点为要务;然后再布置学生看一至两部作品,老师将相应的拉片子结果让学生对照体验;最后布置一部作品让学生独立完成拉片子的作业。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会对情节的起承转合及情节点的设计有一定的理性与感性的认识,再进行创作时就不会不知如何下手了。
三、通过层次性作业帮助学生建立剧本创作节奏感
在学生对剧本的节奏有了一定感性与理性的认知后,老师就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剧本写作训练。训练不应该一开始就让学生定一个题目然后信马由缰地写,而应该根据剧本写作的思路与过程,让学生逐步掌握剧本创作的各个层次。一般而言剧本写作要经过确定主题—设定人物性格及形象—情节设定及情节点的设计—写作大纲—完成脚本等几个阶段,教师可根据剧本写作各阶段的教学布置一个连贯而又有层次性的作业,在不同阶段布置相应的作业,老师及时点评,与学生共同讨论,让学生及时修改,一个阶段任务完成随之进入下一个阶段,当整个流程完成,一个完整的动画剧本也就呼之欲出了。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又通过实践对剧本写作的流程有一个感性、具体的认识,从而逐步了解剧本写作与传统作文写作的不同点,为今后完整流畅的创作奠定基础。
四、引导学生对动画剧本节奏进行整体性把握
节奏美或者说节奏感是一种生命的律动,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美学感受,在艺术创作中,掌握并自如地运用节奏感往往会使创作事半功倍,会使观众陶醉于艺术的节奏感中。动画的创作者除了关注情节及情节点的节奏设置外,在剧作的其他环节也要注重节奏,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性节奏。如人物形象的设置也有一种节奏,动画片中有主角、配角的设定,为了加强角色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突出各自的特色,角色设定时往往会高矮、胖瘦、美丑、强弱搭配,使造型存在一种相互对比的节奏感,如怪物史莱克和他的碎嘴毛驴朋友,《狮子王》中王者辛巴和高大萌蠢的彭彭、机灵娇小的“丁满”等。动画片动作也有一种节奏感,人物情绪悲喜平静之间的过渡,故事情节紧张与轻松之间的过渡,比如街头枪战、近身肉搏、汽车追逐这些情节紧张刺激,但这种桥段在剧情中持续5分钟或10分钟以上,观众就会在这种一成不变的“激烈”中习惯,甚至会感到乏味。由此可见,张弛有度的动作也是剧作节奏的有效手段。剧作的音乐也是动画剧作节奏的重要方面,音乐可以调动并呼应剧作及观众的节奏,从而帮助创作者完成动画片的整个节奏变化。
由此可见,一部动画片的节奏是源于方方面面的,剧作初学者应先从思维方式的改变做起,从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体会实践,努力成为一个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剧本创作者。
[1]吴丽娜,周倩雯,吕永华.戏剧专业经典教材系列:剧本写作元素练习方法[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2]罗伯·托宾.好剧本如何讲故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劳拉·薛哈德.我的第一本剧本写作书[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4]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2.
[5]孙立军.动画创作中的节奏[J].装饰,2011(6):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