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8-03-30戈,彭静,张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硕士用人单位毕业生

许 戈,彭 静,张 聪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

一、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现状

当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问题凸出。重庆某高校近三年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率的数据分别为13.23%、16.72%、14.51%。由此可以看出,其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的人数规模相当大。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的失信行为,不仅给自己造成了影响,同时也给学校、用人单位及社会增加了负担。以小见大,全国高校在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方面的工作不容乐观。

二、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产生的影响

(一)从学校角度出发

高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关系”基本上是长期的、稳定的。这种“合作关系”需要双方来共同维护和经营。学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会打破这种平衡,也会降低学校在用人单位心中的地位,影响学校的口碑和社会声誉,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用人单位的招聘计划减少,甚至后期的停招。在挤压其他同学就业机会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校负责学生就业部门的工作效率,加大了其运行成本。

(二)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

用人单位每年的招聘计划是根据本单位实际人才需求情况制定的。学生就业违约会打乱用人单位原本的用人计划,带来的是其直接的利益损失,导致用人单位不得不浪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进行重新招聘。同时,由于用人单位在各高校招聘的高峰期多集中在9月份、10月份,学生就业违约会造成用人单位错过招聘的黄金时期,后期招聘的硕士研究生会出现在质量和数量方面达不到企业要求或根本无人可招的情况。

(三)从学生个人角度出发

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行为直接反映出其存在着严重的诚信失范问题,也是学生自身人格不健全的一种体现。古语云:“人无信不立”“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都强调了做人需要诚信的重要性。也反映出个人诚信与否会决定个人未来的命运和走向,影响自身未来长远的提高和发展。另外,学校和用人单位针对学生就业违约设置了很多“门槛”,比如增加违约办理流程,推迟违约办理时间,约定违约金,增加了学生就业违约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金钱成本。

(四)从社会角度出发

一方面,学生就业违约冲击着整个社会的就业市场,挤占、浪费社会就业资源,导致就业市场的不健康和非良性发展。另一方面,党的十九大发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召,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整个社会的诚信体系构建。就业违约反映出来的部分高校硕士研究生的诚信缺失会对诚信社会的建设产生消极影响,从而延缓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军的步伐。

三、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成因分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数据采集的群体是重庆某高校三个已毕业年级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三个在校硕士研究生的年级,共收回调查问卷295份。通过分析问卷反馈的结果,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可能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人单位方面自身原因

就业工作是用人单位之间的博弈,同时也是用人单位与应届毕业生之间的博弈。一方面,部分用人单位为形成招聘的竞争优势,在面向学生进行企业宣讲的时候,过于夸大企业事实,给予学生的待遇及发展岗位、平台与实际严重不符,直接造成学生对用人单位信誉失去信心,丧失了学生继续留下工作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通过简单的笔试和面试对应聘学生进行筛选,缺乏对应聘学生更深层次的了解。同时,大部分用人单位为防止已招聘的学生再选择、再比较,会督促学生尽快签约。这些情况都会导致就业违约情况的发生。

(二)用人单位之间对比产生差异

图1 倾向的就业区域

图2 会导致违约的原因

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高校硕士研究生在用人单位选择上,尤其看重用人单位在企业发展前景、个人的发展平台及其待遇方面的问题。这几个方面是导致应届毕业生就业违约的主要因素。同时,就业区域的对比也是硕士研究生在选择用人单位期间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硕士研究生在选择工作区域的时候更倾向于家庭所在地的城市、男女朋友所在地的城市以及国内的一线城市。

(三)学校方面因素

部分学校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式简单粗暴,盲目追求“就业率”数据,应届毕业生就业率成为衡量学院、导师、辅导员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样的环境会导致为盲目追求就业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出现“为签约率而签约”的现象。另外,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从其数量、质量上满足不了应届毕业生的要求。学生在校期间缺乏就业方面的有效指导,缺少走进企业、深入企业的学习机会,这些因素都会造成高校硕士毕业生盲目签约,进而导致违约情况的发生。

(四)个人因素

除了用人单位自身原因、新老用人单位对比产生的差异及学校方面因素,硕士研究生在个人因素方面也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为缺乏对自我的全面认知、过于自卑、缺乏自信的心理特征,缺乏就业的方向性和目标性。比如在选择是否就业或者升学、参军上徘徊不定,就业选择上的“随大流”以及周围已就业同学无形中对自己造成的压力,都会迫使其尽早就业、盲目就业。这些条件的成立,极有可能会导致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现象的发生。

四、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对策研究

为更好服务于学生及用人单位,保证学校、学院就业工作的平稳性,引导高校硕士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帮助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减少高校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给学生、学校、社会及用人单位带来的消极影响,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方面:加强学生思想引领,多途径保证就业效果

图3 倾向的就业单位类型

图4 促进就业效果的方式

首先,发挥研究生辅导员“管理育人”及研究生导师“教学育人”的功能,二者形成合力,促使高校硕士研究生养成重诺守信的良好品格,帮助他们全面地了解自我、准确地定位自我,为就业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其次,学校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提高硕士研究生对就业的认识,为他们更好地认识企业、了解企业提供平台。例如:开展校企联合培养,开设形式多样的就业指导课程,把专业实践课程与专业理论课程深度融合,畅通应往届与往届生联系沟通的渠道等。最后,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比例高达61.36%的学生选择愿意进入国企工作,34.58%的同学倾向于去事业单位工作。所以,应当结合硕士研究生的个性化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学校招聘会。比如国企专场招聘会、某某地区企业招聘会等。最大限度满足硕士研究生对就业单位类型、区域、待遇等方面的不同需求。

(二)用人单位方面:营造良好招聘环境,实现稳固“双向选择”

一方面,用人单位要严把招聘“进口关”。招聘初期不仅应该全面如实宣讲企业情况,用企业的硬实力或软实力去打动学生,同时也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了解应聘学生在待遇、个人发展平台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情况。另一方面,用人单位为迅速招聘到符合自己要求的毕业生,通常采用限制学生签约时间的方式,加剧了学生签约的“盲目性”。用人单位应当放宽学生签约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这样带来的是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双方的“共赢”局面。否则,学生的违约导致企业增大招聘成本和学生被限制“再就业”,形成的是双方的“两败俱伤”。只有达成用人单位和应届毕业生双方互相满意的“双向选择”,形成的契约才会更加稳固。

(三)学生方面:提高自我认知能力,明晰个人就业方向及目标

就业违约的主体是学生本人,基于学生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弱、自我定位不准、方向把握不好的客观现实。高校硕士研究生要充分提高对自我的认知能力,对自己展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着重从就业方向定位、待遇薪资要求、就业区域要求等方面进行思考。根据往届来校招聘单位及往届毕业生应聘的实际情况,列出符合自身专业能力、素质能力的就业目标清单。另外,面对多家适合自己的就业单位,可以对照就业目标清单,找出满足自己最大化要求的用人单位,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就业违约情况的概率。

(四)社会方面:构建社会信用体系,促进法治社会建设

当代青年学生应该是践行“诚信立身”的先锋。签订就业协议书的行为是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彼此承诺,是具有法律效力的。然而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显示,近1/3的硕士研究生认为违约对自身没有任何影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青年学生责任意识淡薄,法治观念淡薄,同时用人单位因自身结构调整等原因违约的情况也时有发生。法治社会需要建立社会信用档案,形成关于社会信用的一套体系。信用档案应该与用人单位、学生的直接利益挂钩。用制度去管理和约束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就业违约的行为,加大其就业违约的成本。在维护一方合法权益的同时,提高另一方的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

[1]张建军.从博弈论解析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违约现象[J].思想理论教育,2006(3):66-69.

[2]程荣晖.大学生就业中的违约现象[J].人才开发,2005(6):34-36.

[3]李素云.关于大学生就业诚信缺失行为的思考[J].文教资料,2006(14):56-57.

猜你喜欢

硕士用人单位毕业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昆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简介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如何写好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集体合同纠纷,用人单位“三不能”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