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法在饲草生产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30段新慧单贵莲罗富成
韩 博,段新慧,姜 华,单贵莲,罗富成
(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云南昆明 650201)
饲草生产学是研究牧草与饲料作物的栽培技术、加工调制和经营组织的科学。它是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选修课程,也是学生了解和学习饲草作物栽培、饲喂技术、加工调制等相关知识的唯一课堂教学教材,具有综合性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而又侧重于应用的特点[1]。然而近些年来,一直采用大班全程“填鸭式”和“灌输式”等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降低,实践能力差,教学效果越来越不理想。鉴于此种情况,笔者在分析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大量调查不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选择PBL教学法应用于饲草生产学的教学中,对教学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以期探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提高饲草生产学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为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打好基础。
1 教学现状与问题
笔者对2013—2015级连续3年的动物科学专业共243名学生进行了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和学生学习情况的调研,结果显示传统的饲草生产学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1学生农学基础知识薄弱由于动物科学和水产专业学生缺乏土壤学、植物学、栽培学等相关农学基础知识,因此很难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课程中相关知识,大部分学生只是死记硬背,不求理解,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及时关注和解决,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1.2教师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在传统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大多仍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虽说目前多利用多媒体课件,用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将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但仍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长此以来,学生丧失了学习的主动性,并且学习课本中理论知识的时间偏多,很难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3教学实践不被重视饲草生产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但是本校所编制教学大纲存在理论学时长,实践学时短,且实践课不被重视的现象。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普遍出现松散现象,在实践学时少、经费不足以及教师人数不够的情况下,实践课程很难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很难将理论与实际生产联系起来,觉得无法学以致用,因此兴趣不高,重视程度不够。
2 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1PBL教学法简介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又称问题导向教学法,1969年首创于加拿大McMaster大学[2]。该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其教学理念是在学习过程中,由教师将问题设置于现实的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真实性问题,从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并锻炼其综合思考模式。该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医学、教育、心理学等众多领域,是近年来国内外教学模式改革的热点[3-5]。
2.2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2.2.1教师提出问题。在PBL教学中,提出恰当的问题是整个环节中最难的部分,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一般来讲,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需要学生查资料、认真思考、相互讨论研究后才能得出正确答案,但是问题也不能太复杂,超出学生所能承受范围,或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解决。例如在课程中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规律部分,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民谚有根深叶茂这一说法”;又如讲到牧草加工调制版块,可以提问:“为什么青贮饲料在现代畜牧业中应用最为广泛”。根据课程内容,教师可结合生产实践中的实例,提出有意义且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提前让学生准备。
2.2.2资料查阅,小组交流。在开学初期,可以提前对学生进行分组,也可由学生自行分组,每组4~5人。之后,每组学生带着问题在课下查询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图书馆、参考书、文献资料以及互联网资源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讨论交流。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可以有不同分工,每个成员负责一个问题的不同方面,例如在青贮饲料在现代畜牧业中的重大作用的问题上,一个成员负责查询青贮饲料的概念及原理,另一个成员可以研究青贮饲料的制做过程及其设施,别的成员则可以查阅青贮饲料制做过程的难点及饲喂技术等。通过这种成员间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对青贮饲料的重要作用进行全面、彻底的了解,并在此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问题,或者更感兴趣的问题,从而使学生更有动力去查阅相关资料并探索答案。
2.2.3课堂讨论。在每个小组进行充分的资料查阅与学习交流后,由每组推选出一位代表,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发言,其他组成员可以做笔记,并且对所讲内容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生沉默时打开话题,但尽量对学生的发言不予干涉,同时,要做好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把握,不能偏离主题,对于学生遗漏的知识点及时作出补充、完善。课堂讨论中,每个小组都可以从别的组员处获取其他问题的相关知识,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可以解决因为学时不够而没法对教学内容全面掌握的问题。
2.2.4教师总结评价。每个小组在课堂讨论交流结束后,根据学生的汇报讨论情况,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回顾总结,同时要对各组的学习活动给予评价,针对学生汇报时的方式和内容,以及小组各成员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与方法,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小组进行表扬,让各组员有集体荣誉感,进一步提高学习兴趣。最后,大家共同讨论学习过程的收获与体会,为以后饲草生产学及其他类似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3 教学改革实施成果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以学校2015级动物科学专业1班作为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教学法,2班作为实验班,实施PBL教学法,在教学内容完成后,通过期末卷面成绩、课后问卷调查和学生约谈、探讨的形式对此教学方法进行效果评价和总结(表1)。
调查结果显示:
(1)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更容易被接受,比教师单纯授课的效果要好,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很多,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同时可以将理论适当地融入实践当中,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更多的认同感,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2)90%以上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发言和讨论,大部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同时培养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表1PBL教学法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Table1ThestatisticsofthequestionnaireresultsofPBLteachingmethod
序号Code调查内容Investigationcontent结果Result∥%明显Obvious一般Commonly无Nothing1学习兴趣的提高96402对自学能力的提高90643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92804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97305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94426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861047占用过多课余时间6030108增加PBL教学课时的意愿82108
(3)大约60%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法需要准备时间过长,占用课余时间较多,但是学生的积极性还是很高。
(4)期末卷面成绩显示,采用PBL教学法的动科2班平均成绩为71.13,而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1班平均成绩为64.83,可见PBL教学法的实施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5)大部分学生在课程结束后认为,通过角色的互换,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上好一堂课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并表示在以后所有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更加尊重教师,努力上好每一门课,从而培养了良好的师生感情。
4 PBL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截至目前,PBL教学法在各个学校的各门类课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其在各类课程的应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在本课程的应用过程中发现以下问题:
4.1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PBL教学法的核心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偏重于引导作用。但是,受长期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的主动性普遍不高,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导致这种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必要的心理和技能上的准备;同时教师在心理上对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个适应过渡阶段,因此教师在运用PBL教学法的过程中,切记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变动[6-7]。
4.2教师综合能力的提高PBL教学法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力,还要引导、协调各小组的讨论内容以及方式,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8],然而在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容易对这种授课方法本身产生误区,认为学生是讲课者,而教师只需要听课评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案的撰写、指导和协调小组讨论等情况进行课前预测和准备,要有及时解决学生可能出现问题的能力。
4.3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经过一个学期的初步探索发现,由于我国一直是“填鸭式”教学,大部分学生在心理上均形成一种依赖习惯,不善于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也缺乏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很多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存在误区,认为小组讨论时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进行授课,而学生之间难以形成讨论,无法达到学生之间沟通交流的效果。因此,在课程进行之前,教师应该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PBL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及具体方法,以及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等;在整个新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小结
PBL教学法在饲草生产学课程中的实施明显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口头表达能力等,此教学方法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饲草生产学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动科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在行业的发展中与时俱进,对其他类似课程和专业课程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1] 赵凌平,王占彬,武晓红,等.《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24):8448-8449,8462.
[2] RHEM J.Problem-based learning:An introduction[J].The nation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firum,1998,8(1):10-12.
[3] 张冰冰,孙鑫.PBL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中医,2011,27(10):57-59.
[4] 韩艳梅,张明艳,史小琴,等.PBL教学法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医学研究与教育,2009,26(6):89-90.
[5] 冯彬彬,张建海.高职高专中药药理与应用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9):257-258.
[6] 许闽广,叶凤,王晗,等.开展PBL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114-115.
[7] 曾兵,左福元,梁欢,等.饲草生产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7):132-133.
[8] 鲍美华,李艳辉,蒋己兰.结合综合讨论的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8(1):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