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及疏导策略探究
2018-03-29蒙严莲
蒙严莲
摘 要 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逆反心理具有明显的年龄特色,在初中阶段较为明显。目前来说,初中生逆反心理比较常见,不利于初中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急需老师合适的疏导。因而,研究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根据原因寻找一些针对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是值得我们研究的。
关键词 初中生;逆反心理;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20-049-01
逆反心理,又稱逆向或对抗心理,通常表现为学生跟老师对着干,做出跟对方的要求相反的一些言语和行为。近几年,初中生逆反心理现象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反映初中生过于“追求自我”、“不服管教”、“不听教诲”等。初中生具有逆反心理,跟教师和家长对着干,对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日常学习生活都是不利的,也会导致他们有可能丧失融入社会的一些技能,缺失人际交往的正确态度,影响到正常的生活状态。因而,探究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和疏导策略,值得我们一探究竟。
一、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
(一)“明令禁止”导致产生逆反心理。心理学家费尼·贝克做过一个实验:在男厕挂上禁止涂鸦的牌子,其中一个用温和的语气说明“请不要胡乱涂写”,另一个用严厉的语气说明“禁止胡乱涂写”。最后调查牌子被涂写的数量,发现写着“禁止胡乱涂鸦”的牌子被涂鸦更严重。这就是“禁止”而产生的逆反心理。人们对于一些“明令禁止”的事情,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时,会有一种想要触犯的好奇心,也会有初中生也是如此。在校规班规、规范要求、教师用语等对象上,使用“禁止”,反而容易让充满好奇心的初中生忍不住试探;更有一些同学,会觉得越不让做的事情越要做,以彰显独一无二、好玩、自尊等,逆反心理就此产生。
(二)初中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导致逆反心理。初中阶段进入了“第二断乳期”,初中生们在生理和心理得到发展之后,内心更趋向于成人,有了“成人感”和很强的独立意识。在这个时期,他们需求强自尊,希望得到尊重和独立;好奇心强,敢于质疑和改变,有了自己的见解。但是受到人生阅历、认知发展不足、辩证思维较少等原因的局限,不能够辩证地看待事情。遇事易受挫,小事以受伤,自尊易受损,家长和老师的指导容易当成是批评和独裁等,就会形成跟家长和教师对着干、口头和言语的反抗等现象,出现逆反心理。
(三)观念不一致导致逆反心理产生。每一代人经历的社会都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价值观等也会略有差异。当教师或者家长也初中生的观念产生不一致时,容易导致初中生形成逆反心理。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跟学生的观念可能不一致,学生固执己见,就容易情绪化,跟教师对着干;家长跟初中生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观念也是天差地别,初中生认为的时髦可能在家长眼中就是出格行为,容易使初中生感觉不受尊重不被肯定,产生逆反心理。
(四)教育教学方式刻板单一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学校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关注的是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在学生的眼中,这样的教育方式既刻板又无趣,缺失新鲜感与魅力,与初中生所追求的时代感、新奇感不符合,不能达到追求独立民主、展现自我个性的诉求。这样,学生就容易逆反学校环境与教育,不听从教师的教诲,不服从校规,甚至跟教师对着干。
二、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
(一)改变教学方式,改善家庭环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注意转变刻板的教学方式,注重建立和谐的教学气氛。在课堂中,可以适当加强情感的投入,建立和初中生的情感共鸣,将说教的方式改为引导和共同探讨,以便于达到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在初中生的家庭教育当中,要深刻理解“代沟”的存在,在适应现代新观念的同时融入传统的优秀方法。转变“专制型”教养方式为“权威型”,在引导孩子发展的同时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与尊重,建立民主的家庭气氛。
(二)多用“请”字和委婉劝说。按照初中生的心理特性,越是被禁止的事情越能吸引注意力,越是充满好奇,越是感觉具有挑战性,也就越是会去尝试触碰,越是会想要反抗“被禁止”。譬如,“禁止乱涂乱画”,就会有人偏偏留下痕迹;“禁止踩踏草坪”,就会有人偏偏留下脚印。因而,我们不妨转变一下设计理念,将“禁止踩踏草坪”改为“小草也有生命”;将“禁止乱涂乱画”改为“请爱护我的洁白”等等。“请”字,能够让人感到被尊重感,而委婉劝说,则更能赋予事物生命,使人产生共情,从而顺利接受劝告,减少逆反心理。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初中生情绪调控能力。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第二性征发展、异性相吸、思维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下,对于情绪的调控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树立健康的心理等方面,都急需我们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不及时处理初中生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及时正确的认识自己,情绪起伏不定,认知和情感发生矛盾,从而在矛盾下产生逆反心理。在初中生飞速成长的关键期,教师要及时结合年龄段即将面对的问题,开展不同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获活动,帮助初中生提高对于情绪的调节能力、换位思考能力、共情理解他人能力、自我信任能力、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等等。让初中生在每一阶段正视问题,学会辩证看待问题,面对问题可以自我调控改善,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三、小结
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具有十分复杂的原因,解决初中生逆反心理,也具有多种方法策略。我们要结合学生实际问题实际情况,从家庭、学校、个人、同伴等各方面,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自己、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更好的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海燕.初中学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对策探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