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2018-03-29王旭

人民交通 2018年14期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王旭

摘要:公路工程建设是我国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直接关系着我国道路交通体系的稳定运行以及居民的出行质量。因此为了提升公路工程建设的成效,许多新型技术在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应用。本文将结合实例对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的探索研究,并对其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以期推动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公路是道路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沥青混凝土是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建设中最常用的材料类型,对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和改进对于我国公路建设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1.1工程概况

本次公路工程项目路线总长度为38.561km,为4车道高速公路,路基宽度为24.5m。其中单幅路基全宽为12.25m,其中行车道宽度为3.75m×2,行车道右侧硬路肩宽为0.75m。双向车道路基宽度为15.5m,其中行车道宽度为3.5m×2,硬路肩宽度为2.5m×2。

1.2混凝土面层施工前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

在本次公路工程项目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开始前,需要进行一定的准备工作,为正式施工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主要工作内容就是进行水线和中线的测量。在将布乳化沥透层油洒在基层之前,必须要对基层进行严格细致的检查验收,同时还需对透层油破乳进行不粘轮胎试验。对于黏层沥青过多的部位,必须安排人员进行适量的刮除。此外,在浇洒工作完成前,必须要禁止出洒布车以外的任何的车辆进入到施工现场。

1.3上面层沥青混凝土的材料标准和配合比设计的

在上面层沥青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上面层元原材料的标准进行明确,具体内容如下:其一,为了上面层石料和沥青之间的粘附性,可以适当的采用具有是粘附力较强的抗剥落剂。其二,对于施工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必须保障其各项指标符合我国《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其三,在准备集料的过程中,要对集料外观的整洁性进行检查,同时其质量需符合沥青面层粗集料质量的相关要求。

其次,科學设计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在具体工作中,第一步要对各项材料的比例进行确定,这需要设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计算,保障混合料的组成成分符合图纸要求矿料级配的标准。若是采用改性沥青,在确定级配前,一定要通过马歇尔试验对混合料的稳定性进行的验证。

1.4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在沥青混合料拌制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根据各项材料的性质以及沥青混合料的各项要求选择合适的拌合设备。拌制工作通常情况下要在专门的拌合场完成,在拌合期间,工作人员要对现场工作环境进行严格的控制,同时做好防水和防火等相关工作,避免对的沥青混合料的拌合质量造成影响。对于沥青混合料拌制中所使用到的各类材料,在投入使用前必须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分类存放方法,同时表标明名称。在实际拌制工作中,温度最好控制在170~180℃之间,同时还需对矿料进行适当的加热,保障其出厂时的温度达到175~185摄氏度之间。

通常情况下,沥青混合料的拌合温度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拌合工作要做到均匀,使沥青覆盖所有的矿料颗粒,避免出现结团的情况。对于改性沥青混合料最好做到现拌现用,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其性能。若是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储存,则要对储存环境条件进行严格的控制,避免沥青混合料出现温度降低或是老化的现象。而且,储存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1.5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在拌合场完成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之后,需要将其尽快运输到公路工程施工现场,自此过程中若是控制不当,也容易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和性能造成损害,因此应该注意以下几项要点:首先,若选用自卸汽车对沥青混合料进行运输,要在装料前对车辆的底部和两侧进行细致的清理,并涂抹油水混合料,混合料中油和水的比例最好控制为1:3。其次,为了避免装料过程中沥青混合料出现离析现象,要时常对汽车位置进行变动。再次,沥青混合料在运输到施工现场后即会投入使用,因此为了确保施工的连续性,车辆运输能力必须高于摊铺的能力,务必保障施工现场停留的卸料车数量维持在5辆以上。最后,在沥青混合料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保温措施,保障车辆达到工程现场后其温度可以维持在130℃以上。

1.6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铺是公路工程面层施工最关键的环节,对于上面层通常采取半幅一次铺注成型的施工方式,使两台摊铺机呈梯形同时开展工作。在沥青混凝土铺筑之前,公路工程监理工程师必须要对下承层进行检查,确认其表面清洁干净之后,才能开始施工。在摊铺过程中,两台摊铺机之间的距离最好维持在15~20m之间,同时使二者的纵向接缝重叠3~5cm。为了防止沥青混合料摊铺机在工作中出现粘料的情况下,在其首次受料前应在料斗内涂抹一定的柴油。同时,要综合考虑沥青混合料的类型以及公路工程面层施工采用的工艺以及机械设备种类,在此基础上对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进行确定,具体数值如表1所示。此外,在沥青混合料摊铺过程中,还需对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对此施工人员应该结合摊铺机厚度、沥青标号、施工现场气温条件等多方面的因素,对摊铺温度进行合理的选择,以保障摊铺作业的有效开展。

沥青混合料摊铺作业应该缓慢、匀速以及连续的进行,在摊铺完成并压实后,可以根据沥青混合料的用量以及摊铺的面积对其平均厚度进行计算,若是不符合要求,则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适当的修改。在一些较为狭窄机械无法有效工作的路面,若是需要对沥青混合料进行修整,可以使用人工替代机械。

1.7沥青混合料的碾压

在公路工程面层施工中,沥青混凝土的碾压要经过初压、复压以及终压三道工序。其中初压阶段,通常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开展工作。具体工作中采取双边碾压的方式,碾压顺序是从公路一侧向中心逐步推进。在初压完成后即可开展复压,复压需要将双钢轮压路机更换为20t的轮胎压路机,两台同时开展工作。在这一阶段的碾压工作中,要对碾压速度进行适当的控制,同时将碾压次数控制在6次以上,具体工作程序和初压相同。终压工作要在沥青混合料温度下降到120℃之间开展并完成,在这一阶段,要对以上两个阶段工作中遗留的轮胎痕迹进行清理,并保障铺筑层的平整度。终压应再次替换为双钢轮压路机,碾压次数控制在3次以上。

2.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

2.1裂缝问题

在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裂缝是十分常见的一种问题,由于可能引发这类问题的因素较为复杂,因此很难从根本上实现防治。结合我国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裂缝问题都是因是施工完成后未采取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养措施造成,具体表现为沥青老化、抗裂缝性能下降等,对公路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导致其使用寿命大幅度下降。对于此类问题,应该将裂缝预防技术引入到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中,首先,根据施工材料的性质进行回填土的分层填筑和压实。其次,在沥青混合料摊铺环节最好做到的一次施工完成。最后,在整体施工作业完成之后,要在公路工程面层上铺设一定的织物,并在施工部位加设罩子进行防护。同时,采取一定的温度控制措施,避免因温度应力造成的裂缝问题。

2.2坑槽问题

导致沥青混凝土面层出现坑槽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其下層表面存在未清理干净的垃圾或是杂物,导致施工面层平整度不足,随着问题的不断恶化,最终形成坑槽。除此之外,路面施工过程中车载过大会导致沥青面层上部越来越松散,最后也会形成坑槽或是开裂问题。这类问题对施工作业以及维护工作都会带来一定的困扰,影响到工程的整体质量。对此,应在施工中采取坑槽处理技术,首先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对路面下层进行全面细致的清理。其次,保障面层的厚度或是采用改性沥青,提升其抗压能力,最大程度的降低车载的不良影响。再次,若是在施工后发现坑槽问题,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修补处理,避免问题的进一步恶化。

2.3松散问题

一般情况下,沥青混凝土材料的粘附性较强,不会出现松散问题,但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若是对材料的检查不够细致,导致性能和质量不合格的材料混入其中,或是施工采用的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过低,就有可能导致松散问题的发生,影响到公路的整体质量。对于此类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路面修补技术,在具体工作开始前,要喷洒、清扫粘层,并在修补完成后在原来的面层上铺设全新的沥青面层,并采取良好的养护工作,促进沥青混凝土面层整体性能的提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是现阶段公路工程面层施工中常用的技术类型之一,本文从前期准备、混合料配比、拌制、运输、摊铺、碾压等多个方面对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阐述,希望可以为我国公路建设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霍丽娜.谈沥青路面面层在路桥工程中的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05):151-152.

[2]施锡堂,路杨.公路工程中沥青混凝土面层的施工技术要点[J].四川建材,2018,44(02):153-154.

[3]王风学.探析公路工程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15(06):241.

猜你喜欢

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各阶段造价控制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中的水泥比对试验
工程量清单在公路工程招投标中的应用
公路工程投资快速估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