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引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简谈

2018-03-29刘永继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问题引导历史探究

刘永继

摘要:新课改理念就像温暖的春风,给我们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我们的学生是有生命的人,他们有理想、有追求,他们渴望在教育中获取生长和发展的力量,获得展开生命过程的“燃料”,那我们的课堂也应该具有思想、活力和发展。问题引导教学模式是我校新的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改变了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给课堂注入了新的动能,试验中效果良好。本文我结合科研和教学实际,对“问题引导”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作以简单论述。

关键词:问题引导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问题引导”教学法就是借助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自主学习的方法。历史是一门人文学科,每个历史事件都是一个极具教训、借鉴意义的“故事”。在历史教学中借助问题有助于有效解决一些规律性理论性的知识点。问题引导的外在表现就是提问,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诊断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障碍,反馈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具体策略如下:

一、用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引领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历史

疑问是思之始,学之端。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认为教学的基本方法是一种归纳的或诱导的、分析的、回归的、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设疑,创设科学的诱导源或启发源,以最大化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我们的问题要具有激发兴趣的功能。使学生立即进入学习状态,为课堂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兴趣是教学的基础,教师在任何一个阶段里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必须注视学生的反应是否自然发生,如果自然发生则被称为是注意的,教學本身就是有兴趣的”。因此,导入新课时的提问,其目的是为了创设学习的条件,其要旨在于激发兴趣。教师可因生、因时、因材,细观察、巧琢磨,创设新颖的情景,设计新奇的问题。问题的设置一定要巧妙、生动、形象、直观、贴近学生实际经验,发人深思,给学生以强烈的刺激,引起其反映,吸引其注意力,激发其求知欲。比较好的做法是,教师根据学习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设计成由浅入深的问题链,进行诱导式提问,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及早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用问题呈现教学目标,引领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历史

每个问题就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知识点的具体呈现,每一节课都有其中心内容,这些中心内容,包括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和基本的历史概念和结论等,就是历史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热点。如《洋务运动》一节,其重点有洋务派、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失败原因,难点是洋务运动与洋务人物如曾国藩、李鸿章等的评价,热点是中国军事、企业、教育科技等领域的近代化问题。教师就要围绕这些问题认真设计问题,巧妙提问,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视野。只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提问,才能提高课堂效率。

具体来说是在巩固学生已有知识的前提下,突破学习的难点、重点和疑点,生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下面以“法国大革命”的学习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如学习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时,可设计以下问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分别有哪些?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又有哪些?法国与英美相比,革命爆发的原因有何异同?通过引导学生思考英法美三国资产阶级革命制订的一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如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的《1787年宪法》和法国的《人权宣言》、《1791年宪法》等,这些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在各国历史发展进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是学习的重点。教师可设置新的情境,如提供这些法律文件的图片、引用这些法律文件的原文等进行设问。通过对这些法律文件的分析,不仅突破了学习的重点,而且形成了完整的知识结构,充分认识了法律手段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加深了对资本主义法制社会的认识。

三、用问题强化探究行为,引领学生规范有效学习历史

学生不同于成人,他们的探究活动可能是幼稚的,漫无目的,因此是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需要问题的激发和调动,因为有效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与动力。有效的问题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形成质疑的氛围,学生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求知。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共同探讨并深化对历史现象、历史事件本质的认识,通过环环相扣的设问,层层深入的剖析,这样,就能有效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历史问题的来源是广泛的、多元的。教师应该具有开放的眼光,综合来自学生的、生活中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使提问和学生个人的问题发生共鸣,问题应该注意引导学生探究和挖掘思维过程中所得到的那些可以继续拓展的思维结果,既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又让学生享受到自我创造的愉悦,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唐朝盛世经济的繁荣”一课时,学生先熟悉课文,再带领学生“乘着时间的隧道回到唐朝”,学生分组,每组学生假设自己是唐朝的皇帝、农民、商人,经讨论丰富人物内容后,进行角色扮演,有学生说:“朕是唐朝的皇帝,身上穿着考究的丝绸衣服,经常在大堂之上接待来自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的名士……有学生说:“我是唐朝的农民,用曲辕犁耕地,用筒车灌溉庄稼,农田里的收成比以前大大提高了。”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体验不同角色,探究唐朝经济发展的特点及表现,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到历史学习中,引发学生的探究行为,使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探索者”、“发现者”。

四、用问题结合社会热点,引领学生灵活亲切地学习历史

也就是从社会热点与生活热点入手,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设计问题,提高学习效率。比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问题、台湾问题等,针对台湾问题,教师可提供当前的重要材料,如台独活动的猖獗、两岸的交流、我国政府对台湾的政策、美国政府有关台海问题的政策等,进行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台湾问题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奋发向上的斗志。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生动活泼,使学生感到亲切,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引导学生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从历史的高度来把握问题,总揽全局,提高对历史学习的驾驭能力。

五、用问题品评闪光之处,引领学生自信满满学习历史

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要不拘一格,并根据问题的难以程度及学生现状注重激励,要肯定学生的努力与潜力。当学生自信地回答正确时,说明这个问题对他来说挺简单,加以肯定,可用"正确"、"不错"等评价语言,不要做过多表扬。当学生不自信、犹豫回答正确时,应给于积极肯定,可用"完全正确"、"非常准确"、"很好""太棒了"等评语,使得他以后更有积极性回答问题。当学生自信地回答错误,首先对学生积极思考做出肯定,引导他得出正确的结论。或者可以叫另一个学生回答这个问题,使得他受到挑战,会更努力。当学生不自信回答错误,这时教师不应马上叫学生坐下,可以再复述一遍问题鼓励学生回答,也可改变提问的角度或添加辅助性的问题引导回答,即使多次启而不发,也可请学生先坐下,让他听别人的回答。有经验的教师总不放弃任何一个回答问题的学生,,因为我们强化的是学生的参与与努力。

综上所述,每一位历史教师在探索问题引导式教学之路中,应遵循新课标所强调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构建历史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投入到历史学习中去,想学习,乐学习,最终得到持续、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艳会.关于教学观的一点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2.2:84-85.

[2]蔡梓权.采用问题教学法实施新课程教学[J].人民教育,2012.10:45.

猜你喜欢

问题引导历史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对中职机械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中政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的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新历史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