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社会转型期的备考策略

2018-03-29李良雄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转型期社会转型基础知识

李良雄

摘要: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在东西方文明发展演进的进程中,历史转型时期是高考历史的重点,本文试图从归纳中外历史重大社会转型期,如何有针对性对中外历史重大社会转型期复习来展开论述。

关键词:社会转型期;备考策略

社会转型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东西方文明变迁中的社会转型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断,是人类文明连延的新起点。这种转型往往诱发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变革式革命,成为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节点。本文试图从归纳中外历史重大社会转型期,如何有针对性对中外历史重大社会转型期复习来展开论述。

一、中外历史上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1、中国历史主要涉及到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时期;明末清初(17~18世纪)时期;甲午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世纪末20世纪初)时期;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1912——1919年)时期;过渡时期(1949~1956年);改革开放以来(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共六个时期。

2、世界历史主要涉及到14~16世纪,西方由中世纪向近代的转

型时期;17~18世纪,西方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时期;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全面展开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共四个时期。

二、转型期的高考备考策略

1、重新整合教材,全面掌握基础知识

高三复习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在基础知识的研究、整合上做好文章,对知识的把握程度、角度,决定着考生备考的高度。而现行的高中历史教材上的重大历史转型时期的知识都是分散和零碎的,这就要求师生在知识整合上下功夫。教师要厘清基础知识的内在关联,将主干知识找出来,以主干知识提纲挈领,让学生学会用逻辑推理的方法,从主干知识推导出知识细节,由知识细节归纳出知识主干,形成相互关联的知识体系,提升知识管理能力。如此,学生的历史知识便不是背出来的,而是推理出来的,考试时就可以运用自如。学生要学会宏观把握知识脉络,备考时要注重必修专题目录结构。专题目录是知识框架,对具体、零碎的知识起提纲挈领的作用,考生如能记住知识框架,考试时就能迅速将思维集中于所解答的试题中,尤其是非选择题。例如在整合“春秋战国(公元前5~3世纪)”时期时,可整理如下:

总体特征:中国社会经历着大变革。

(1)从国家政局看: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2)从社会性质看:井田制的瓦解、土地私有制的兴起预示着中国社会由奴隶社会逐步向封建社会过渡。

(3)从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看: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表明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中国历史由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耕作动力由人力转向畜力;耕作方式由商周时期的大规模简单协作转向以户为单位,以男耕女织为特点的家庭个体经营。

(4)从民族关系看: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直接推动了中原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往,我国历史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

(5)从思想文化看,呈现出繁荣景象: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儒家的“以德治民”,法家的“以法治國”,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尚贤”等思想主张,不仅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而且对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6)春秋战国时期,正值西方(欧洲)古典文化(古代希腊、罗马奴隶制繁荣)时代。古典文化倡导的“人文思想”,为14~16世纪“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最为直接的思想武器。

2、夯实基础,提升能力

就历史重大转型时期而言,要注意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来全面把握。宏观就是要把重大转型时期放在整个历史发展阶段中去把握,中观就是把握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微观就是把握历史史实、概念。在此基础上做到抓“点”、串“线”、铺“面”、织“网”。

历史的联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纵向联系,如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线索、基本历史进程等。要认识这种联系,必须立足于长时段观察历史长期的发展演变。二是横向联系,如同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不同文明之间的碰撞、交流与影响等。要认识这种联系,必须从历史的整体性出发,观察历史不同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在复习时必须有中外历史关联的整体意识。

3、加强针对性训练,提高解题技巧

训练应关注以下几个原则:

(1)同步。习题训练要以当前教学内容为主,适当兼顾此前内容,培养目标要有系统性、层次性,做到针对实际,适当加压,逐步提高。

(2)精当。即精心选择典型试题,让学生通过训练既能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科能力。

(3)及时。即及时反馈,发现教学或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或学习策略。

(4)规范。即努力实现平时训练考试化,平时考试高考化,时刻注意答题规范,不将对规范的要求拖到最后。

4、重点突破,有的放矢

(1)从近几年高考考查内容来看,高考较多地考查社会转型期的时代特色和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的具体表现以及如何解决。因此,学生在备考中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归纳不同时期社会转型的具体表现。与此同时,注意社会转型期“矛盾凸现”的具体表现和具体解决办法和方案。

(2)从近几年高考考查角度来看,高考较多地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学观让学生分析社会转型期的原因、表现、影响。据此,学生在备考中一方面要掌握社会转型期的原因、表现、影响等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要掌握全球史观、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等新史学观相关知识。

(3)从近几年高考考查题型和能力来看,高考考查以非选择题为主,注重从宏观方面考查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呈现如下特点:一是考查时间跨度较大,从古代一直延伸到近现代,甚至当代。二是注重考查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社会转型的异同点,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三是注重考查如何解决转型期的 “矛盾凸现”, 较好地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关注现实生活,强调史学的“致用”功能,是历年高考的一大特色。而当下中国最大现实是处在社会转型期,如此一来,社会转型期无疑就成为了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我们只有做好有的放矢,重点突破,科学备考,才能科学有效的备考。

参考文献:

[1]袁金华等主编.《课堂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

[2]王铎全主编.《历史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转型期社会转型基础知识
聚力铸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底座”
国际中文教育转型期中文教材研发出版的思考
通过变式训练,夯实基础知识
转型期完善公共危机管理路径浅析
《双城记》
转型期家庭伦理剧中婚姻观的探究
《偷自行车的人》与《小武》分析比较
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与成因浅论
假期数学竞赛指导(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