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制剂接骨丸在临床应用中的疗效
2018-03-29高玉森况晓文
高玉森 况晓文
【摘要】探讨我院自制制剂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临床病机的研究。方法 选自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各部位骨折、骨不连、脱位、软组织损伤等症的病人120例,随机分配,分为内服本方组和对照组,内服本方组口服接骨丸,对照组服用维生素C。观察两组的治疗时间、治疗效果及骨细胞的修复程度。结果 口服接管丸组有效率达87.95%,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9.84%。内服组比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提前21天,P<0.01。结论 内服接骨丸组比对照组在治疗时间及治疗疗效上效果更好,更能解决患者痛苦。
【关键词】接管丸;胫腓骨中下段骨折;维生素C
【中图分类号】R2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3..02
接骨丸”有十分良好和独特的疗效,处方来源于当地民间整骨传人七城郭秀兰老太的祖传秘方。能切实有效的治疗解决广大患者的疾苦,有近百年的历史,用于骨折的治疗收到良好的效果。1996年我院将郭秀兰的祖传秘方申请了中药制剂,在应用内固定及手法整复加外固定复位的基础上,应用“接骨续筋丹”治疗各类型骨折,通过临床观察,能够促进骨痂形成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皆为胫腓骨中下段骨折。选取2016年8月~2017年10月治疗120例病人,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分为2个治疗组,即内服本方组60例,对照组60例(服维生素C,每日2次,每次0.2克)。120例中,男88例,女32例;年龄为18~55岁,平均28.l岁。开放性骨折72例,闭合性骨折48例;粉碎性骨折84例,单纯性骨折36例;稳定性骨折28例,不稳定性骨折92例(含双段骨折12例)。120例骨折经2种不同治疗,骨折临床愈合平均天数;对照组为102天,内服组为78天。各组骨折远期疗效的优良率:对照组随访30例,优18例,尚可12例,优良率60%;内服组随访30例,优26例,尚可4例,优良率86.7%。
1.2 治疗方法
除常规对症选择应用抗生素外,治疗组口服接骨丸每次9 g,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维生素C,每日2次,每次0.2 g。
2 結 果
胫腓骨骨折,尤其中下段骨折因其血供原因临床愈合时间较长,极易发生骨不连。据我院资料室统计,2016年8月~2017年10月此类骨折3个月内临床愈合率为30%,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率达20%。自应用“接骨丹”药物治疗以来,本组观察30例病人,3个月内胫腓骨骨折临床愈合率达83.3%,无一例骨不连。从分组研究中可知,内服组比对照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提前22天,P<0.01,差别有非常显著性,说明有明显的促进骨折愈合作用,对接骨续筋起良好作用,其中含有自然铜,能对某些酶有激活作用,在酶的活性基上结合铜离子,可促进成骨细胞的活跃,有助于骨基质的形成和钙化的提前出现。与治疗同样适应症的其它药物相比,“接骨丸”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优势。
3 讨 论
本方来源于民间祖传验方。临床效果显著,在当地享有很高声誉。为了更好得发挥祖国医学治疗骨折的宝贵经验,依据中医:“瘀去、新生、骨合”的理论,以科学的态度,对原方进行筛选、加减而成
方中骨粉是合成物,由狗骨,花蕊石经野草或农作物秸共同烧制呈灰褐而成,其含丰富的钙、钾、磷、等离子,具有收湿,生肌,敛疮,止血功效。补充了大量骨折愈合所需的钙、磷、鎂、锌等,这一特殊加工技术使其又具有“百草霜”、“伏龙肝”的化瘀、壮骨、健脾、安神的作用。自然铜被用作接骨疗伤的药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传统接骨方药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内服外用皆宜,促进骨折愈合作用显著,为接骨方剂中不可或缺的药物。实验研究自然铜药液中含有大量锌、钢、铁、锰、钙等元素。机体吸收后沉积矿化在骨痂中,有利于胶原合成,使胶原纤维韧性加强,胶原不溶性增加,从而增强骨骼生物力学强度,促进新骨生成。方中骨粉和自然铜用量较大,也就为骨痂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鹿茸补肾阳,益精血,强筋骨。鹿茸多肽通过促进表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殖加快皮肤创伤愈合。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续断 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续折伤、止崩漏、安胎等功效。鹿茸,骨碎补,续断补骨生髓,扶正固本。以确保机体能及时吸收成骨原料,促进骨痂形成。配伍精巧,相得益彰。乳香、没药为临床常用的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的一对药。而乳香辛香走窜,入心、肝经。味苦通泄入血,既能散瘀止痛,又能活血消痈,祛腐生肌,为外伤科要药。
参考文献
[1] 赵新杰,夏华玲.特制接骨丸的质量标准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6(6):1007-1007.
[2] 谢 晶,沈 霖,杨艳萍,等.复方续断接骨丸治疗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3,11(2):25-27.
[3] 张 猛,潘良春.双龙接骨丸对SD大鼠骨折愈合影响的实验研究[J].实用药物与临床,2007,10(5):267-269.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