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梦想从这里起航

2018-03-29李英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分数梦想

李英

记得初中语文中学过一句话,“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起初我理解的意思是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师,想来那时自己好可笑啊!可是一晃十几年的教师生涯过去了,现在我重新思考这句话,却觉得不是那么单纯的可笑。在这些年月里,我听闻过许许多多教育名家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但是对于教育,我曾有过无数的感慨与无奈,也有着几许的希冀和梦想。

我上班没几年就开始了新课程改革,先是通过学习知道了语文课程对初中孩子们的学习要求,而后才逐渐的一步一步的在课堂中实践。我梦想没有压力的教书,教自己喜欢教的书。从第一天教书以来,凌晨五点起床已经成了生物钟的习惯。在头脑中设计这一天的教学活动,思考着一天班里的事情,密密匝匝,忙忙碌碌,始终也没有觉出什么快乐。同时,也感到了学生们学的也不是那么快乐。这样的生活周而复始,年复一年。我多么希望没有早晚自习,朝九晚五,悠闲自在地教自己喜欢的书。春天,我和学生们一起踏春郊游;夏天,我们一起寻找蝉蜕和桑葚;秋天,我们爬山涉水,顺便帮助农民收割金黄色的稻谷;冬天,我们堆雪人打雪仗或者背诵一曲《沁园春·雪》感受自然的美景和伟人的胸襟……可是,一想到孩子的升学、学校的要求、家长的期盼,我不得不板起脸来“逼迫”孩子们学习。

我曾经做过一个梦。我梦到,我们(教师和学生)不再为分数所累。可梦醒了,看到的依然是唯分数是举。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年级,周考、月考、半期考、期末考,各式各样的考试应接不暇,从未间断。为了得到更高的分数,只要家里有学生的,真是万众一心,全力以赴,不惜以消耗物质资源,甚至于牺牲孩子的兴趣和特长作为代价。“为分数而战”“为命运而战”……应试教育的成果换得的是少数的人出类拔萃,而更多的人却默默的流逝在社会的洪流中。

我和学生们在QQ中联系很频繁,甚至加入学生的群体中---当然是作为一个默默的“看客”。我看到了在课堂中、学校中所看不到的东西。分桌了,同桌哭了,虽然只是一桌之隔,却似天涯海角的距离;吵架了,虽然只是为了一句话,却是伤痕累累;考试了,虽然只是一个分数,却是谁好谁差的挑拣;和老师谈话了,虽然只是一个简单的谈心,却是老师“偏向”谁“讨厌”谁的刺激……虽然老师和家长十分殷切的期盼着,焦急的等待着他们的成长和提高,可学生们却似乎对这一切毫不关心,他们关注的是属于他们的快乐和忧愁,自然这些我无法干涉,也不能干涉。于是我思考一个问题,这样他们快乐吗?可是,在孩子们毕业的时候,谁都表现的依依不舍,泪流满脸。谁说哪个孩子不可爱呢?

最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在唯分数是举的课堂里,师生们不得不把很多精力和时间拿来研究“怎么能获得更高的分数”。新课程改革了一轮又一轮,应试的牌位从教育的神坛撤走后,可是,它的阴魂依然笼罩在教育的上空。我思考,我痛苦,我的教学一点也不快乐。

我梦想我们每一位师生都可以有尊严地生活和学习。教师有教师的尊严,学生有学生的尊严。学生应该被尊重。我们应该看到超额度的大班制以及教育资源的高度集中,让多少学生被忽略被埋没,甚至于有部分学生失去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我们不能这样下去了。一个教师最宝贵的职业生命,就是我没有让任何一个学生的生命虚度。

俗话说,“没有想不到,只有做不到。”现在我们把这句俗话改成,“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

首先,在我们学校的课堂里,真正实施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每八个学生围成一个学习小组,每两个学生成为一个对学小组,组内有组,有组长,有帮扶对象,有师友,有学友。上课前組长布置学习任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每天上课有一个简单的思路,也可以称为“五步曲”温故知新,自主互动,聚焦点播,探学导航,综合测评。有了这个简单的教学流程,学生和老师心中都会产生一个清晰的学与教的目标,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折。教师角色发生颠覆性变化,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引领者、促进者、帮助者、合作者,师生关系也发生了改变,成了学生学习的良师益友和健康生活的服务导游。杜威《学生自制的组织》提到:“学校里的一切事情,教师和学生当合二为一,互进职责,不必分彼此的权限。即以上课时分发用品的一件事而论,有许多教师往往不肯教学生去做,或恐怕学生做得不好,而自己去做。做教师的切不可把一切事物都要自己去做,使学生误会学校是教师的学校,而应该和学生一起去做,使他们知道学校是自己的学校。”学生一旦有了渴求知识的欲望,才会有所作为;没有对知识的渴望,即使把知识摆到他们面前,他也不会有兴趣理会的。

其次,营造一个追梦的环境。谁没有梦想?谁没有一个对美好未来的追求?孩子晚上做梦说梦话大叫道:“妈妈,快点,我还有工作!”我们班的一个女生,把过去一直当作负担和谁也不愿意看的板报办成了形式新颖、信息量大又快捷的“快乐园”。在那里有学生活动、焦点访谈、学生风采、梦想校园、同学启示等等,充分展现他们一颗颗炽热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天地。寄宿的学生很少在自己生日的日子去度过一个美好的生日,我们的班委们却利用了晚自习的课间给每一位过生日的同学送上一份份独特而有意义的礼物,或是齐唱生日快乐歌,或是送上一个插上几个蜡烛的小蛋糕,或是一个精致的笔记本,或是……学生们的想象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谁说实现一个梦想需要多大的代价?谁说实现一个梦想十分困难?看着孩子们敢于去实现自己的梦,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啊!

再次,环境育人最能升华人的是校园文化,但是校园文化离不开班级文化。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我接班后,给班起了一个名字叫腾飞班,班徽、班歌、班誓词等等都是由学生围绕着梦想、实现梦想而设计、创作的。练书法的同学写了一幅书法作品《腾飞》,挂在教室的一角,学习绘画的同学组织同学们都画出自己的梦想,张贴在教室的边边沿沿。在纷纷杂杂的教室墙壁上,属于我们班的班级文化就生长出来了。试想,每一个班级都这样,我们的校园文化不也就展现出来了吗?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的评价的多元化,重视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心有阳光就要走到太阳下面去。开展特色教育和个性教育是每个老师要参与的,健美操课、舞蹈课、魔方课、书法课、体育活动课、音乐活动课、美术活动课等等特色课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学们说:“谁说梦想不会实现,我们的梦想从此起航!”

我的教育梦是学生梦、老师梦,是课堂梦,是教育梦,是中国梦!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分数梦想
智慧校园在中职学校校园文化中的建设与应用
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 助力基础教育阶段人才培养
新生态学校的校园文化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梦想
梦想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奇妙分数与特殊数列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