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语课堂中双向文化导入的调查与研究

2018-03-29肖瑶陈晶晶李志豪符婷

东方教育 2018年2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

肖瑶 陈晶晶 李志豪 符婷

摘要:在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识到语言教育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日语课堂教育中也加入了日本文化的导入。但是,在实际的日语教育中,更多注重的是如何把日本文化导入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当中,却忽视了让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掌握,这就造成本土文化缺失的现象。本文以吉首大学日语系为例进行了日语课堂中双向文化导入的现状调查,并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探讨日语课堂上双向文化导入的方法。

关键词:日语课堂;双向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一、日语课堂上双向文化导入的必要性

我国日语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采用传统语言技能教学方式,强调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而忽视了文化差异的培养,导致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意识。不过近年来,随着人们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掀起了日语教育的改革,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在日语课堂上开始导入日本文化,但与此同时我们发现单方面导入日本文化并不够,因为学生们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并未得到本土文化知识及语言的系统性灌输和传授,本土文化在教育中没有提升到同目的语和目的语文化知识的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和程度。导致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的母语水平和文化知识都十分有限。单单只学会如何表达目的语的文化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只有输入和吸收,没有输出和传递,忽略了“双语双文化”的人才培养,严重地影响着跨文化中的双向交流,大大削减和降低了跨文化交流的意义和价值。

二、以吉首大学为例课堂双向文化导入情况的调查结果阐述与分析

语言教育的日益成熟,对教育其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语言的单方面学习,越来越多的教育学者认识到语言教育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日语课堂教育中也加入了日本文化的导入,但在实际的日语教学课堂中,教学模式离双向文化导入的理想状态是否存在差距。本次调查以吉首大学日语系四个年级为调查对象,分年级、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现日语课堂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情况而展开。本次问卷均由吉首大学日语系学生随堂填写,既保证了数据来源的准确性,又可以保证数据的真实性,用于分析调查结果。基于此次调查问卷分析的结果,吉首大學日语系课堂教学关于双向文化的导入存在着以下一些问题:

(一)对于在日语教学过程中导入日本文化的必要性

从这一问题结果分析来看,只有不到5%的学生认为没必要或者不清楚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导入的必要性,而25%的学生意识到非常有必要进行文化导入,70%的学生认为语言课堂教学中有对其文化的专门导入的必要性,而实际的课堂教学并没有充分满足学生对文化教学的需要。学生对文化导入的需求与日语系课堂实际教学情况存在偏差。

(二)对于日本文化和本土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性以及在中日文化交流时,因本土文化掌握不足而感到困惑的情况

从问卷收集的结果分析来看,没有同学认为日本文化和本土文化不存在差异,近73%的同学认为日本文化和本土文化虽然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是很大,27%左右的同学认为日本文化的本土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并且通过问卷分析,我们发现只有不到10%的同学不会因为本土文化掌握不足而在中日文化交流时感到困惑。我们知道日本文化和中华文化是同源文化,随着时代的迁移慢慢地发生了改变,对于日语学习者来说只有双向文化同时导入才能更好地跨文化交际。

(三)对于文化导入课程的设置

各年级之间文化导入的情况存在着不小的差异。例如在大一至大三的课程中,安排了《日本概况》、《日本文化》、《日本礼仪》、《日本文学史》来对日本文化进行导入,而大四基本没有专门的课程来进行解释,日本文化的导入仅靠学生课外涉猎和《高级日语》课堂上的简单介绍。而本土文化导入课程只停留在大一第一学期《大学语文》的学习上,而且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课堂学习也无法突显出本土文化和日本文化之间的对比。

基于以上问卷分析,从调查结果来看,日语教学课堂上开始慢慢有了日本文化的导入,但是导入的力度还不够,本土文化的导入基本近乎为零。接受调查的同学也表明自己不仅仅只想学习语言,觉得语言背后的文化背景,日本社会文化也有必要了解,也有兴趣去了解。提到本国语言与文化,同学们也并非十分自信,不少同学表示在与日本外教交流时,谈到中国文化,自己也有很多不懂的地方,或者不知如何表达的地方。因此我们首先应当继续加强日语课堂上日本文化的导入,日本文化导入有助于提高日语教学有效性,培养复合型的日语人才。与此同时,本土文化的导入也不容忽视,我们需要帮助日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差异,能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能向国外传递本国文化。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日语专业学生也将是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的双向交流的“双语双文化”人才。

三、探讨日语课堂上双向文化导入的方法

(一)直观式导入法

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网络媒介,图片、视频、语音等直观的方式跟学生讲解日本文化以及与其相似或者本是同源但如今产生了差异的本国文化,首先在通过教材进行基础教学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脱离文化背景无法理解的单词、句子抑或是会话场景,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重点解释说明这些单词句子所蕴含的文化背景以及风俗习惯,同时与本国文化进行比较,让同学们观看相关视频、图片等多媒体的效果比起单纯口述的效果更能提起同学的兴趣,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所以文化意识的培养应从初级阶段着手,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循序渐进,加以各类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适应文化与语言的制约关系,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究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外语教学新的方法和新的技能,更好地使用现代化设备,提高课堂积极性,使教学更有时代感。

(二)差异化导入法

教师在介绍日常生活交往方面与主流文化的差异以及在语言形式和运用中的具体表现时,要着重强调母语文化在日常教学中的输入,充实母语文化教学内容,在外语课程内容上必须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输入,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素养和民族文化心理,再与日语教学相结合,如两国在日常交往中的相互称呼、问候、聊天以及应答等,使学生掌握存在文化差异形式下的日语表达方式, 提高学生用日语表达不同文化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汉日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跨文化交际的平台是母语文化,如果离开了母语文化,跨文化交际就没办法进行。母语文化为跨文化交际提供前提和基础,让学生明确在差异文化背景中,如何有效学习日语知识,提高日语水平。

(三)对比式导入法

在教学中通过比较中日两种文化的异同来分析导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内容。由于中日两国的语言,习惯,价值观等文化背景不同,许多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相对于文化共性来说,积极探求中日文化的不同点可使学生意识到文化的差异性,激发学生想了解其他民族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提供了学习该民族语言的心理基础。这要求教师不能停留在已有的知识水平上,要研究中外历史的渊源,站在传承的角度上,来研究中外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我们应该立足于本国文化背景知识去思考、比较外国文化,用传统的中国文化意识形成对外国文化的敏感性。

通过不同文化的比较,能够更加直观、鲜明地引导学生关注不同社会文化之间的差异性,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感知力,提高文化辨识能力。

(四)情境式导入法

教师应结合文化背景制定特定的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创设典型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发掘中日文化内涵的共性。在形式山可以就某个文化专题组织开展文化实践周,比如中日的节日文化、饮食文化的对比等等,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现场模拟,扮演角色,自觉地置身于文化环境中,亲身感受到生活化的日语交际中所蕴含的中日文化的差异性,最终以实现文化共享为目标,让学生提升对日本文化的理解与表达。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学习和应用,从而使所学的语言知识更有效果。

四、结束语

日語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是一个重要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有效地将中日两国文化同时导入到日语教学中,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现象和文化背景,从而通过学习和交流,尽量减少因文化因素所产生的误解,达到更好的交流与沟通的同时也让学生加强对本国文化更深更系统的理解和传承,更好地实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各方面的相互配合以及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罗燕,黄冰.从中日文化差异探析日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外语论坛,2010,(7):607.

[2]陈亚敏. 浅析日语教学中的“双向文化导入”——以中日成人礼为例[J].新乡学院学报,2015,(2):56-59.

[3]郭崇. 日语教学中“双向文化导入”模式的探索和应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2):78-79.

[4]于勇. 网络时代双向文化导入的日语教学[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60-62.

[5]杨洁,吴晗. 日语课堂教学文化导入问题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120-121.

课题:吉首大学2017年大学生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

课题成员:肖瑶 陈晶晶 李志豪 符婷(指导老师)

作者简介:符婷,1982年8月出生,吉首大学外国学院担任日语教师。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交际因素在中美商务谈判中的体现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浅谈中日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