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过剩钢铁产能对外转移能力研究
2018-03-29魏曙光杨茜
魏曙光 杨茜
摘要:内蒙古自2002 年以来经济增速进入“超常速”的跨越式发展,但随着经济新常态发展及国际市场影响,煤炭、钢铁等行业的产能过剩严重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文章聚焦内蒙古钢铁行业,分析其产能过剩程度及行业主要经济指标,研究是否具备对外转移能力,并结合内蒙古自身特点,提出对外产能转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能利用率;边际扩张论;产能过剩;中蒙俄经济走廊
作为钢铁产能大国,中国近几年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严重。如何顺应新常态发展趋,响应十九大号召去产能,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内蒙古资源丰富,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在重工业和能源密集型产业中长期运用,导致产能过剩现象严重,钢铁行业尤为突出。内蒙古虽大力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相关行业新产能投放,但效果差强人意。
当下,国内进行的“走出去”战略,为如何化解内蒙古庞大钢铁产能提供了新思路——产能对外转移。内蒙古过剩钢铁产能是否具有对外转移能力,亟待研究。
一、过剩产能对外转移的测算方法
实现产能对外转移必须明确产能过剩程度,虽关于产能过剩程度的测算方法种类繁多,但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产能利用率。产能利用率计算公式为:Ut=yt/Yt,Ut为t年实际产能利用率,yt为t年实际产量,Yt为t年该行业的潜在产能。当下国内学者认为当Ut<75%时该行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
此外,小岛清边际产业扩张论认为产业一般在衰退阶段具备对外转移能力。随着生产成本提高、闲置产能增加、利润减少,成熟技术与生产规模会促使其流入“低梯度”国家获得比较优势,实现产能对外转移。判断某一产业是否具有对外转移能力可以从PPI、企业收入和利润等几个经济指标入手。本文将从以上两个方面研究内蒙古过剩钢铁产能是否具备对外转移能力。
二、内蒙古钢铁产能过剩程度测算
作为内陆地区,内蒙古要想发展本地经济,自然不会错过极具优势的钢铁行业,大力发展的钢铁行业,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确实为其GDP增长做出巨大贡献。但随着内蒙古国际市场的逐渐打开,外商增加的投资、庞大的市场需求、财政的过度管控、政府的过度优惠及扶植政策等导致内蒙古钢铁行业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
由图1可知,钢铁行业Ut大体呈现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并存在线性下降。2010年Ut开始上升,虽2011~2013年均达到80%以上,但2014年开始迅速跌落至不足65%,近6年Ut平均约73%<75%,数据显示,钢铁行业依旧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近年来内蒙古虽大力治理钢铁行业的过剩产能,但如果不采取措施,化解这部分落后产能,必将为内蒙古的经济民生带来巨大负面效应。
三、内蒙古钢铁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分析
根据小岛清的边际扩张论,可以从内蒙古钢铁行业的企业数量、企业收入和利润及PPI等指标入手,研究内蒙古钢铁产能是否具备对外转移能力。首先,从图2可以看到PPI 涨幅自2010之后开始呈现下降趋势,2011、2012两年以平均约9%的速度下降,2012、2013甚至出现负增长。PPI 数值越高说明产品出厂价格越高,生产者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便会扩大生产投入,反之PPI越小生产者越不愿意扩大再生产。2010年之前其涨幅较大,约10%,之后一年也在缓慢增长,生产者面对较高的出厂价格,增加投入,扩大生产,导致钢铁行业生产部门投资过大,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加之PPI不断下降导致利润下降,产能矛盾加剧,生产优势消弱。
其次,从企业数量、营业利润和收入方面进一步判断钢铁行业是否已进入衰退期。如图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2010~2013年主营业务收入以涨幅变缓的趋势不断增长,2011年涨幅高达20.48%;而2013年分别下降到7.34%和12.44%;从2014年开始甚至出现-1.84%的负增长,未来依旧有下降趋势。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趋势线也可以看出,2011年开始基本以跌幅逐渐加快的趋势下降,2015年行业利润总额仅为46.1亿元,仅占工业企业总利润的5%。从企业数量来看钢铁行业也是基本以逐渐下降姿态发展。
综上所述,内蒙古钢铁行业出现的产量减少、营业收入及利润下降、生产成本增加等现象,表明其产业优势正在削弱,并逐渐进入衰退阶段,具备对外转移能力。
四、对策建议
(一)借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探求中蒙俄经济走廊新通道路径
中蒙俄三国贸易互补性极强,特别是资源密集型产业如钢铁,内蒙古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蒙、俄经贸往来密切,国务院近期提出的中蒙俄经濟走廊建设使三地贸易往来如虎添翼。目前已存在的两条中蒙俄经济走廊大通道都有着较强的历史背景,部分路况并不理想,整体路况较差,因此融合蒙俄两国未来道路规划与中国未来发展需求,建立一条符合三国利益的全新中蒙俄大通道极其重要。应尽快建立高规格联席协调机构,统筹推进新通道建设相关事宜,尽早规划新通道路径、消除铁道标准分歧、打破蒙俄语言封闭性。
(二)完善商贸物流体系,推广跨境电子商务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拓内蒙古与境外企业相互渗透的增量市场,放大线上线下空间,大力推广跨境电子商务,创建贸易电商服务平台,完善商贸物流体系,打造现代智能物流产业群,培育现代电商物流基地,分担基础交通运输的负担,降低运输税费。
(三)政府引导生产要素流向,打造“互联网+”型跨境钢铁产业
钢铁企业增强对外投资竞争力必须从提高创新能力入手,利用国务院最近提出“互联网+”思维,整合现有交易渠道、市场,推动资源有效共享,促进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形成强大跨境的“互联网+”型规模优势,推动钢铁交易发展,提升合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连济,王云.中国转型期的产能富余问题研究[J].经济问题,2012(12).
[2]李志鹏.利用国际市场调节富余产能的效果和策略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6(06).
[3]冯梅,陈鹏.中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程度的量化分析与预警[J].中国软科学,2013(05).
[4]刘豫杰.新常态下促进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研究——探索内蒙古自治区沿边贸易合作开放机制创新[J].前言,2016(03).
[5]董小君.通过国际转移化解过剩产能:全球五次浪潮、两种模式及中国探索[J].经济宏观参考,2014(55).
*基金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NJSZ17177)。
(作者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