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2018-03-29白小斌
白小斌,薛 羽
(常熟理工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常熟 215500)
“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简称“双创”)已经成为深化改革进程中的常态,“双创”教育也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部分。“双创”教育在推进过程中,作为高校生命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如何接纳新知,革新自我,提升教育实效,为不断解构和重塑的社会培养人才,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双创”教育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以“中国梦”的形式唤起每一位国民的创新奋斗动力、将国民实现自己的梦与实现国家复兴梦统一起来,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发展。面对如此社会背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要摆在突出位置,强调它的激励、保证和导向作用,在理论和实践上发挥其应有功能。
“双创”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价值导向功能的深化。在历史发展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导向已经从政治领域延展至服务经济发展、营造文化环境、塑造生态意识等多层面。其价值功能 “是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工具性目的(人对社会的有用性——社会发展)和价值理性(生命意义和精神成长——幸福人生)的最佳结合点”[2],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本质特点,即注重人的发展,实现个人价值和集体价值的统一。在“双创”推进的过程中,国家、社会和个人在不同层面上得到价值展现和生产力释放。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线,其“双创”教育必然走在普及和研发的前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必然要做好“双创”教育的价值引导。
“双创”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能的历史拓展,带来了新秩序的诞生,同时其中也充满了疑虑、议论、碰撞和追捧。这种“热闹”的新环境势必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拓新的适用空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航功能必将引发其社会管理效能。具体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发挥出文化安全功能,应对各种思潮的冲击,做好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建设并且增强话语权;要发挥社会建设功能,做好社会发展的政治保证和精神支柱,培育良好的社会文明环境;要发挥人文关怀,帮助个人建立科学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个人和社会和谐相处。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双创”教育中的现状分析
总体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双创”教育中既有发展,也存在问题。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双创”教育进程中的发展
1.理论内涵的扩充
“双创”教育已经发展了二十多年,至今各大高校在理论构架、实践环境和培养成果上都有了丰富的成果。其与社会适应性相关的思想观念、道德素养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现象或问题,同样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内容。在此意义上可以说,“双创”教育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了相应的教育内容。
2.理论适用领域的拓展
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在短期内投入社会建设之中,成为社会建设中的生力军,快速展现教育效果。所以,创新和创业教育过程中融入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励能力、凝聚能力、转化能力、引导能力和科学辨证能力培养创新人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其隐形功能和交叉学科适用能力作用于其他专业教育,适用领域得以拓展。
3.实践方式的革新
“双创”教育呈现出高度化的实践性特征,以实践活动的开展为主要体系,在活动中完成理论学习,并且在短期内看到效益,学生学习和接收的主动性得到增强,学校教学效果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双创教育之中,能够革新“双创”教育实践方式,为之寻求新的切入点;使用协同教育法,将“双创”教育作为实战平台,引导学生培育思辨能力、受挫能力、运用能力等社会核心能力;在案例分析、团队实践等项目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优秀文化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等。
(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双创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1.高度理论化与教育活动的表相分离并存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科学化、理论化、学科化以来,一直不断发展和自我充实,是培育人才的关键抓手。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环境下已经形成了以课堂教学和党团领导下的各项校园文化建设为主的格局,呈现出高度的理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融入“双创”教育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阐述,而对理论作用于实践的释义不足,使双创教育过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沦为表面文章。这与高校普遍采用国外成熟的理论教材或者学校自我研发教材的片面性有关,在实践项目选择上也多以学科专业团队项目为主,学科专业教育比重过大。“双创”教育过程中对创新创业专业知识加强教授,而思想政治教育多在行业规范中涉及,不具有针对性和系统性;授课教师多为学院派,授课以总结归纳为主,在实践技巧上不够深入。
2.价值引导与市场情况的脱节
高校各类创业项目非常多,但项目的持续性和效果不能得到保障。许多高质量的项目多依托于少数专业研发团队,对于部分学生而言,创新创业似乎还只停留于立项,或是从事低层次的商业事务,对于创业本身能力的提升效果不明显。尤其是创新创业类学分置换政策出台后,如何平衡学业内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实践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当创业停留在财富和利润的功利层面,而没有上升到承担社会责任层面时,创业的理性层面和价值论高度都是功利性的[3]。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引导、塑造功能等方面都是去功利化的,这就使双创教育实践结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结果产生了矛盾。思想政治教育亟需在方法论上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帮助,将其高度升华。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层次性与针对性
现有“双创”教育中,多数学校的培养模式呈倒漏斗型,即在低年级中开展启发式的创新教育;中间年级培育专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高年级,辅助完成已有“双创”项目。事实上,现有的“双创”教育,前期没有明显的培育过程和阶段性分化。学生特质也各有不同,有些适合开拓创业,有些适合守业,而“双创”项目多数以学生自愿参与为主,学校又没有更有效地针对性教育。所以,“双创”教育自身运行的层次缺陷,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层次化开展。究其原因与“双创”教育的理念以及教育体系的不健全有关,就“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而言,于内缺少明确的科学导向,缺少注重个性、因地制宜的教育理念;于外则缺少强有力的行业支撑,教育工作浮于表面。
4.专业师资力量薄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原有的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完善,从专业教师到辅导员结构序列,开展了有效的工作。但与“双创”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师资队伍却相对薄弱。
首先,对于传统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而言,缺乏对创新和创业教育专业知识的了解,更没有相关的资历背景,也就导致教育工作中教育力量流于表层。“双创”教育专业教师的选择,大多由专业学科教师和行业、企业特聘教师担任,职业性、专业性教学能力过关,而在思想信念上可能会出现漏洞。所以,“兼顾性”的师资缺乏。其次,没有架构完善的,既可培养教师业务能力,又可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训体系来培训相关教师。最后,考核任用标准不明,在聘任和考核“双创”教师或是“双创”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时,对其专业能力、政治思想素质、职业能力等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性要求,对于教育的成果也没有相关量化考核标准,缺乏后续的信息反馈。
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双创”教育工作中的探索
基于上文对存在问题的探究,突破困境还需要从内外两个维度展开。在外部大环境上,要在政府、高校、企业之间形成三位一体的互动机制;在自身内部教育体系的构建上,应完善“双创”教育理念,明确“双创”教育目标,增加指导力量。
(一)强化实践,构建实践育人的“双创”教育体系
首先,对实践性质的选修课应该予以支持,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应该增设。其次,积极依托学生组织,将“双创”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关联,通过活动、比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出较好的“双创”氛围。再次,完善“双创”教育效果评估体系,通过总结和引导,来规避教学的表面化、形式化等问题,完善监督反馈机制,以促进“双创”教育体系的协调发展。将“双创”教育融入大学科体系建设,完善实践平台,实现“双创”教育的育人功能,以社会化育人的方式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效。
(二)协调统一,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
“双创”活动带来了个人和社会的头脑风暴,刺激和激发了人们的无限遐想和实践勇气。随着社会市场的高度开放,各种思潮涌动,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观念触碰着每一个人的神经。高校学生正处于思维激发和价值选择与定型的关键时期,不良的观念一旦根植,后果无法估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双创”教育中,起着良好的引导和塑型作用,有助于夯实主流意识形态阵地和正确释义与培育具体价值观念。
“双创”教育并不是要培育出操作人员,而是要培养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人才,使其了解创新创业的意图和实践过程,甚至是产品的研发模式和企业文化的塑造,能够意识到某个项目或产品将对自己和周遭环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和如何去影响。社会需要的人才要正确释义国家的政策方针、先进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传递党的执政理念和解释党的组织行为,帮助学生减少可能出现的误解,使其深刻理解自我,明白和明确做事、做人的出发点。
(三)突出特征,注重工作内容的层次化
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要注意教育内容的层次化。创新与创业毕竟是两个词汇,两种含义。创新是一种意识和能力,创业是一种实践,是创新能力的体现之一。所以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创新意识的培育需要覆盖整体,不论是创业者,还是已就业者,在工作实践中可以处处有新意,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育创新意识上是广而全的。就创业来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相对于创新意识的普遍性,创业实践具有特殊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应有针对性,要围绕创业者应该具备的核心能力开展,例如对创业者进行抗压性、受挫能力、社会责任意识、法制意识等方面的教育;还要关注到专业的不同,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也要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方式和内容。
(四)引进师资,提升教育队伍的职业化水平
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创新和创业教育是一项新生事物,在这个环境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核心业务能力,除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外,还要广泛涉猎创新与创业相关知识点,探寻两者共通之处;其次,创新与创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区别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育比重应当增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好其中的平衡;再次,要做好监管和考核,“双创”教育的受众频繁接触新生事物和新生观念,与资本和利益紧密相连,那么,责任教育与思辨能力的培养就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然,同时也要对“双创”教学人员做好相关思想品德上的监督和培养。
(五)资源整合,注重多方合作
现有的“双创”教育以专业教育的深化为主,以校内外各大科研实践项目和专业比赛为主,教育资源上以校内校本课程为主,师资上以校内培养的创新创业老师和外聘教师为主力,这些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整合和管理。随着校企合作、校地合作、产学研一体化的加深以及行业学院的不断出现,社会上不少企业对创新产品进行风险投资,但是每年层出不穷的成果并不会带来实际的市场效益,大多数项目或产品被淘汰或放弃;还有些项目和比赛则以零散的形式出现,不具有连续性和生命力;有些学生和老师抱有完成任务的想法,项目完成质量不高。这些对提供“双创”资源的学校和社会无疑造成了浪费。所以,“双创”教育中的相关项目和合作方,必须要有监管和考核,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论作为实践环节意识形态设置的标准,注重课程思政教育的运用,注重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中项目设置的前瞻性,安排好各类实践项目的细节,使之能达到预期目标。在其他方面,如党团活动、专业社团活动、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专业教育活动上都要注重内容和活动形式的更新与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