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实践助力高校工科专业课堂教学改革路径探索—高校教师企业实践回归总结

2018-03-29

山东化工 2018年21期
关键词:工科案例专业

张 磊

(山东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二十一世纪之初,是中国高等教育飞速发展的阶段,各层次院校引入大量的优秀应届博士生、硕士生加入到高校教师的队伍中,以应对急剧膨胀的学校规模和学生数量。这些年轻充满朝气与活力、加之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新颖的观念,如今教师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严重的问题,他们中的大多数从高校到高校,鲜有企业生产实践的切身体会,导致在教学过程中实践指导能力不足[1]。这一点在工科院校的学生体会尤甚,课堂教学平淡、实践教学指导不足、就业指导乏力。

1 企业实践的目的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强化教师的自身素质与修养、提高教学水平,深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地方高校与地区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全面提高高等院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对提高教师实践技能有了方向性、制度性的指导[2]。教师企业实践逐渐成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必修课。

通过企业实践,为学校的教学改革、专业结构调整、课程体系开发、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架设校企桥梁、助力院校科研成果转化,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在这众多工作中,有一个基本问题不容忽视,本科教学是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教师企业实践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在某种方面可以认为企业实践是教师备课的延续,如何从企业生产过程中寻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契机,是教师进行企业实践的主要目的之一。

2 企业生产与课堂教学分析

企业生产市场认可的产品,高校培养社会认可的劳动者,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很相似,但是在运作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企业生产是一项十分具体的工作,产品的市场定位、生产工艺的组织与落实、后勤的支持与报障以及高效的行政管理,所有环节的处理方式与目的都有相当明确的目标,简单直接、追求效率是其最为明显的运作特征。高校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当的适应性和普遍性,一般情况下针对某一具体行业,解决行业的基本问题,包括原理、规律和基本操作方法等,但这些都不具备较强的针对性。尤其是在工科院校的专业课程,泛泛而谈恐怕是教师们经常所采用的授课方式,概念、原理、操作缺乏立足点,过于骨感、过于朦胧,我们的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到了工作岗位上却什么都做不了,应届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处境相当尴尬。

3 企业生产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可见,企业生产正式课堂教育的终端应用,但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这两个阶段出现了明显断层。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把握好这个时间段,强化课堂教学质量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如何在课堂上感受企业生产特征是工科专业课改革的一个方向。

3.1 系统化案例教学法的提出

从解决具体问题出发,在高等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工科专业课还较少运用案例教学方法。相对于文科类专业领域而言,工科专业案例教学实施较晚,缺乏成功经验,难以获得兼顾真实性和教学学时限制等要求的教学案例;工科领域体系庞大、专业繁多、不同专业间案例共享性差[3-4]。

教学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有特定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的约束,因此案例教学法应有足够的灵活性,不能强求每一项教学内容均有案例参与。案例有简单与复杂之分,采用的案例应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接受水平为准。案例一般体现的是具体的知识点、群,反应具体的教学内容,刻意的追求案例的精彩程度,会使得案例的背景复杂、牵扯的知识过于深入,而这些正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的,接受起来相当困难。另外,案例法在实施的过程中独立性强,容易齐头并进难以反应课程的脉络,造成对案例印象深、对课程知识印象浅的效果,和我们的初衷背道而驰。这要求我们的案例的设计上加以探索,由大型的案例统领课程脉络、展现课程视角,辐射各章;中型案例体现章节的重点内容;微型案例对应具体知识点,并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呼应。

基于不同章节的不同特点,要对相应案例表现方法进行探索,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最终目的。案例设计取材灵活,突破案例“真实性”的限制,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理论设计的,学生可以团体深度讨论,也可以个人发表即时看法,以能够良好承接课程内容为准。只有这样案例法才能充分展现课程特点、活跃学生思维,达到师生共进步的效果,这就需要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去总结、探究。

3.2 案例的系统化构建

图1 系统化案例构成

系统化案例系统有不同规模的案例构成,其关系和作用由图1所示。大型案例的设计主要反应课程主线、主要内容,宜以相关行业的发展为背景(比如水泥行业),课程内容为切入点。提出的时机在课程起始,主要是提出问题、点明学习内容、提供学习方向,解决问题放在课程结束(通过课程学习解决了什么问题)。中型案例对应章节主要内容,以行业内局部性的工艺或设备为背景。涉及到理论部分的案例,可以由教师主观构筑,但应有相应的行业、时代背景。案例应有足够的覆盖面,可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章节内容相对应,在学习过程中逐一解决。微型案例特征以灵活为主,有两类组成:生产生活实例解决理论知识点;理想化设计案例解决计算层面问题。案例的选用、设计、完成程度以教学目的为准,可以是实际案例,也可以是教师主观设计;可以较为细致(工艺参数、具体流程),也可以较为粗放。大中型案例强调切入点、微型案例强调针对性。

3.3 系统化案例教学的实施方式

具体的实施方式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把控。围绕课程专业背景、课程性质、培养方案中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对案例规模及其数量进行确定;确定各规模案例的切入时机,基本按照大中型案例及早介入、微型案例适时介入的原则进行安排;大中型案例完成以实现教学目标为标准,不以案例自身的完整度为标准;在授课过程中多以线索、终极目标的形式出现,可以跨越多个学时、分阶段完成;微型案例以即时完成为主;大中型案例以教师引导为主,逐步展开,学生以适度、分次参与形式为主,完成后占用专门学时进行总结。微型案例分为两个部分:计算层面的,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存在问题的占用专门学时讨论、形成结论;规律层面的,由教师提出案例,即时思考,全员分析,少量学生发表意见,课后可利用信息化教育平台发表意见。不占用专门学时,数量多、表现形式灵活。

4 结语

高校教师进行企业实践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归课堂,以企业生产特征渗透工科专业课堂教学,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方式,强化课堂教学在现实生产中的落脚点。系统化案例教学能够充分突出课程脉络、强化案例间的联系、平衡案例教学参与度和有限学时间的矛盾。以具体实例入手开展理论学习,再回归到实际问题,使之达到理论学习中有实例支撑,实践过程中有理论模型体现,切实解决课堂理论教学的空泛问题。

猜你喜欢

工科案例专业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