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校园图书馆文化建设的研究
2018-03-29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随着信息互联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校园文化建设遇到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应充分利用图书馆文化的各种功能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从而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所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承载这些价值观念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一所学校“以文化人”和“以人化文”的整个互动过程的成果总和。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它是为实现学校的各种职能和自身的发展完善而开展的一切活动。
(二)图书馆文化的内涵
图书馆文化是图书馆精神的体现,它是图书馆的价值理念、制度建设、服务模式、馆员建设的综合反映。它以图书馆精神为核心,以图书馆规章制度和物质现象为载体的文化,它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具有文化标识功能、导向功能、软约束功能、聚合功能和价值辐射功能等。
二、校园文化与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一)校园文化的功能
(1) 传承性。校园文化取其精神文化之含义。即学校共同成员在学校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包括学校最高目标、价值观、校风、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和规章制度在内的精神总和。它是通过一代代校园师生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精神,具有历史的传承性。
(2) 导向性。校园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和教育文化,它对师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3) 熏陶功能。校园文化是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这些形式的校园文化营造了一种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学生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受这种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共鸣,从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
(4) 激励功能。校园文化是常新的,又是能够保持永恒魅力的,是能够激发学生激情的,可以激励其对自身高尚的和独立人格的追求和培养,永葆青春向上的精神,从而达到激励效果。
(二)图书馆文化的功能
(1) 导向功能。当代图书馆文化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影响和规范馆员的价值观念和目标追求等,对馆员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引导作用,另外一方面图书馆文化有义务承担起引导学生阅读取向的作用,而这些阅读取向是课堂上的教学方式难以达到效果的。
(2) 激励功能。图书馆文化包括图书馆精神、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积极向上的图书馆文化会使馆员产生强烈和持久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激励馆员挖掘自身潜能,同时也能充分发挥读者的潜力和主动创造性。
(3) 育人功能。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资源中心,图书馆通过各种活动和服务,使学生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各种资料和信息源,从中吸取在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同时图书馆馆员的言传身教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各个方面。
(4) 凝聚功能。凝聚功能指的是馆员和馆员之间、馆员和读者之间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共处图书馆这个文化场所,图书馆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应具有积极的精神感染力和文化凝聚力。
(5) 熏陶功能。图书馆环境舒适,是学生陶冶情操、感受和美、安静学习的最佳选择。读者在这里能得到美的享受和启发,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将自觉或不自觉地内化在个人思想意识与品质之中。
(6) 传承功能。图书馆的基本功能之一就是具有传承功能,它担负了保存文化并传承文化的重任,在文化传承方面图书馆是最主要和最重要的阵地和载体。
(7) 娱乐休闲功能。图书馆是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同时还是娱乐休闲的场所,读者在这个自由的空间实现精神享受,在阅读中感受美和乐趣。
三、两者之间的关系
学校图书馆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的传承中起着桥梁作用,图书馆的发展随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而发展,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校园文化建设相辅相成。因此上至学校领导,下至学生都应该正确认识图书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这样才有助于进一步开展各种校园文化活动。
四、网络环境下校园文化体系中的图书馆文化建设
(一)图书馆网络文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飞速发展,学生们使用网络的范围越来越大,这深刻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理想信仰和行为规范。互联网为各种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就形成了网络文化,校园网络文化包括QQ群、微博、微信、学生社区、主题论坛、微博等。图书馆应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让学生正确利用网络。
(二)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的关系
网络文化以网络信息技术为基础,在网络空间形成的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文化观念的集合。网络文化具有传承性、开放性、多变性以及及时性等特点,它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图书馆文化和网络文化都具有继承性,因此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图书馆文化可依靠网络文化得以发展传承,并相互作用和补充,同时图书馆文化可以促成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
(三)怎样推动图书馆文化与网络文化的共同发展
(1) 充分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搭建图书馆的交流平台。互联网时代学校都在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图书馆的服务平台也是校园网建设的一部分,图书馆可以依托校园网,为读者搭建信息交流的网络平台,学生覆盖率较高的社交平台就是QQ群、微信群、微博等,图书馆应充分利用这些社交平台,为读者搜索和选择有价值的信息,传播美文和阅读书目,特别是牢牢抓住阅读信息,丰富馆藏资源,建立阅读电子推荐书目,有针对性地推广校园阅读。
(2) 开发网络社交空间。图书馆可利用社交网络平台建立图书馆俱乐部开设专题活动平台。
(3) 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网是为学校师生提供教学、科研和综合信息服务的宽带多媒体网络。校园网具有文化性和导向性,图书馆网站作为校园网的一部分,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导向功能和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学生的阅读倾向。
(4) 挖掘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文化要素。图书馆应有意识地将核心价值观融进信息素养教育的课堂和教材里,创新信息素养教育形式,授课方式不局限课堂教学,还有在线授课、远程学习、与馆员网上答疑等多种方式。
(5) 对校园网络文化进行依法管理和行政监督。依法管理指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关于网络管理的法律规定。行政监督指校园网建设要结合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网络管理的规章制度,结合必要的行政措施和法律介入,通过多维互动、多管其下,构建宽领域、多层次的网络文化交流平台。
(四)图书馆网络阅读文化建设
当今图书馆界有阅读危机论的讨论,即当下的阅读文化存在网络阅读代替传统纸质阅读、图像阅读代替文字阅读、浅阅读代替深阅读等现象,其实阅读方式的改变对于阅读来说不是危机,而是发展契机,我们的态度应该是适应和发展。
(1) 阅读文化的内涵。阅读是文化保存和传播的根本途径,网络阅读文化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形态基础上,受社会意识和环境制度制约而形成的阅读价值观念和阅读活动,网络阅读文化分为阅读精神文化、阅读物质文化和阅读制度文化。
(2) 怎样开拓网络阅读文化:①微阅读。如今微阅读普遍深入青少年群体,这是一种大趋势,微阅读不是一种颠覆,而是一次推动,这种新的阅读模式可成为激发新阅读的动力。图书馆应探索微阅读环境下导读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模式,以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推广方式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②微博。微博是一种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网络平台,它作为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更注重时效性和随意性,因此在学生中广泛使用,微博更能表达出每时每刻的思想和最新动态,图书馆可通过微博这种形式进行阅读推广活动,如将相关咨询内容进行分类聚合,方便查询,图书馆可通过微博发起各类阅读话题的探讨,通过微博转发、回复、评论和收藏等多种功能及时了解学生信息需求,从而引导其阅读方向。③移动图书馆推送服务。图书馆可借助移动图书馆这个交流平台,向读者传送导读信息,如利用手机短信推送资源信息及图书排行榜,使学生随时随地掌握各种阅读信息,增强对图书馆的关注度,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发送咨询短信,馆员通过短信平台进行答复。
五、结束语
在传统的纸质文献阅读、电子媒介和网络阅读并存的形态下,图书馆要高度重视馆藏资源的建设,从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发展,借助网络设施,将图书馆网络系统嵌入读者信息网络环境,使读者在任何地方均可以进入图书馆网络系统,通过自身建设成为校园文化重要的载体,从而促进校园文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