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编辑的转型与素养提升
2018-03-29
(东方今报社,河南 郑州 450000)
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与发展,新兴数字媒体大量涌现,传统媒体对新媒体从初期的恐慌、排斥,到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发展,再到如今逐渐转变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一改以往单一的传播形式,转变为可以同时运用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传播手段,对新闻进行立体化报道,受众在接收信息时,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全方位获取信息。对于传统的新闻编辑来说,原有的专业技能和素养,已经难以满足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传播的要求,必须积极顺应新的发展趋势,转变思想,全方位提升个人素养,才能满足新闻传播的新要求。
一、媒介融合环境下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要求
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和手段多元,信息实时更新,可以“一次采集、多次传播”,传统新闻编辑模式被颠覆,这就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闻编辑要进一步增强新闻甄别能力和新闻价值判断力;需要熟练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更加注重受众对信息的诉求;需要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
(一)新闻编辑需增强新闻辨别和判断能力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新闻更新速度突破了时空限制,海量化的信息几乎可以实时传播。新闻信息传播渠道广泛,传播手段多样,传播方式多元,人们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各种渠道获取信息,了解事件的最新进展。然而,在这个“人人都是传播者”的时代,人们从不同信源接收到的海量信息,观点众说纷纭,反倒增加了信息的复杂程度。信息虽多,但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取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却更难,对新闻事件的认知常常浮于表面,更难做出正确判断。
对于新闻编辑来说,需要从海量而又复杂的信息中,辨别真伪,筛选甄别出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传播真实、客观的有效信息,这也是在新情况下,新闻编辑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二)对新闻编辑技术有了更高要求
随着各种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新闻改变了以前平面化单一化的呈现方式,转变为多种媒体融合报道形式。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可以在同一篇新闻里同时出现,从不同角度呈现同一新闻。这些变化,使得受众在获得信息时,可以同时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获得融合体验,这也对新闻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新闻编辑提升运用多种媒体编辑的技术,综合处理新闻。
(三)新闻编辑与受众的互动能力需要提升
在传统媒体中,新闻编辑和受众作为“传者”和“受者”,互动性不强,新闻编辑主要工作是做好新闻的传播,更多的是“一对多”的传播形式。但是新媒体的特征之一便是互动性,受众不仅是新闻信息的接收者,也可能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发布者,实现了编辑与受众之间平等、实时沟通。注重与受众的互动,有利于调动受众的参与感,增强用户的黏性,从而提升媒体的影响力。
二、新闻编辑转型与素养提升路径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编辑不仅要准确把握媒介发展趋势,更需要顺应发展潮流。这要求新闻编辑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新闻判断能力;提升个人业务素质,做“全能型”新闻编辑;新闻编辑还要能深入了解受众诉求,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还要有创新思维。
首先,新闻编辑要不断提升政治素养,增强新闻判断能力。在融媒体环境下,海量的信息纷繁复杂,需要具备公信力的新闻媒介去伪存真、去芜存菁,筛选出高质量的新闻。对于媒体的“把关人”编辑来说,不光要知道如何设计一条可以吸引受众的标题,更要比任何人都清楚什么是新闻。这需要新闻编辑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更加熟悉政治方针和政策法规,这样才能增强新闻判断能力。
其次,新闻编辑要掌握多种媒体技术处理手段,做“全能型”人才。传统新闻采编中,无论是广播、电视还是报纸,新闻采写和编辑相对独立,新闻呈现形式相对单一,新闻记者只需要根据所在平台的特点进行新闻采写,新闻编辑只需掌握所在媒体的新闻编辑方式和手段即可。但是,在媒介融合的大趋势中,新闻编辑要能成为“全媒体”编辑,能够精通多项新媒体平台功能技巧,可以同时运用多种媒体技术手段处理新闻。同时,新闻编辑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增加新闻解析、深度整合的能力。
再次,新闻编辑要加强新闻策划创新思维,当好新闻舆论引导的“指挥家”。当下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公众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闻编辑接触的也不再是传统单一的新闻传播形式,这就要求新闻编辑要创新新闻策划思路。这需要新闻编辑能对新闻做出更敏感的判断,综合分析处理,根据各种新闻媒体的受众需求和特点以及各种不同的终端特点,对各种形式的内容进行整合策划和差异化编辑制作。尤其是对重大活动、会议、突发事件等,进行科学分析、组织协调,通过合适的传播方式,达到传播效果。
2018年6月,上合青岛峰会召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整合央视、央广、国广三台优势资源,创新融合报道,开启了全新的上合时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青岛设立前方演播室集群,央视新闻频道连续多日推出特别节目《青之岛友朋来》,融合央视、央广、国广三台的评论员、主持人、记者,充分调动优势报道资源深度解读峰会热点。首次实现央视、央广和国广跨平台的同步直播互动,打通了电视与广播两种不同的传播介质,让观众和听众可以同步收看收听直播节目。
最后,新闻编辑应有新的受众意识。在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编辑的内涵不断扩展和丰富,角色定位也应该不断转变。新闻编辑要从对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把关”的角色,逐渐转变为沟通受众、协调媒体的角色,在沟通协调中,得到更多的反馈,促进新闻编辑工作的提升,增强用户黏性,继而可以利用新的媒体平台,主动对公众事件进行议程设置,引发受众关注,正确引导舆论。
以新华社官方微信推送的一条新闻为例。2017年6月21日,新华社官方微信推送了一则标题为《刚刚,沙特王储被废了》的新闻,标题仅仅9个字,内文30余字。一般来说,官微后台不乏网友吐槽,小编也多以“视而不见”的方式处理。可是,这条微信的小编有点不同,和网友的互动颇为出彩。网友“爱说大实话”:“为什么这篇短文动用了三个编辑外加一个监制的人力?”新华社小编“回怼”:“王朝负责刚刚,关开亮负责废除,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有何意见?”用这样一条回复,新华社小编趁势向读者解释了权威新闻媒体为了保证及时、权威、准确的新闻报道,所必须经过的严谨的新闻采编播流程,回应质疑的同时,又到了新闻采编流程的神秘感,拉近了与媒体与受众的距离。还是这则微信的留言,网友“小小眼睛”:“看你们那回复,一脸天下第一的样子,你们怎么不上天?”小编:“我们的确上过天,我们的特约记者景海鹏、陈冬在天宫二号上发过稿件……”网友原本有几分火药味的回复,被小编轻而易举化解。新媒体小编与受众高超的沟通技巧,不仅让受众感觉受到重视,而且恰到好处地引导了舆论,这是媒介融合时代编辑需要掌握的新的工作方式。总之,这则新闻下面的留言,小编几乎条条回复,内容也尽是时下热点的互联网流行句式和段子。这些富有人情味而幽默机智的回复,一改国家大社“高冷”严肃的形象,成为受人喜爱的“接地气”官微,让这些留言成为了“超越”新闻本身的“刷屏级爆款”。这则微信“创造”的“刚刚体”,也被众多官微竞相模仿。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传播渠道和传播手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新闻编辑相对单一的新闻“把关人”角色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新闻传播模式的要求。新闻编辑必须积极主动转型,把握媒介融合趋势,根据所在平台的发展,转变思维,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才能在新的媒体传播环境之下更好地做好新闻编辑工作,促进新闻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