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2018-03-29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350108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陶行知政治思想

(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108)

陶行知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是教育史上一项创举,具重大价值。随着时代的变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取得瞩目的成就,但在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其实效性不尽如人意。在新时期教育生活化及教育回归生活的呼声下,有必要深入研究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鲜活魅力,审视其对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深刻意义,这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精髓

陶行知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的,所自营的,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1]

1.1 “生活即教育”

一方面,陶行知主张生活决定教育,强调生活本位,强调教育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通过“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 。[1]摩擦的时候也是在改造磨合,点燃教育的火花,指引前进的方向。“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1]在二者的关系上,他并非简单的认为“生活”等于“教育”。他提出不能把那些腐朽落后的东西也当做教育的成分,要警惕那些生活的不良影响,真实地加入好生活的行列,凭借自身的努力,开创良好的前景。另一方面,教育改造生活,为了生活。刘建英提出:“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里,中心词是生活,教育为完善生活之手段。”[2]教育的意义在于使生活向好的方向变化,实现对社会的改造。教育本身具有改造功能,生活本身具有教育的功能。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去开展,要充分发挥生活的教育功能,但也要避免坏生活的影响,要用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去指导和改变消极落后的生活,从而共同创造一个幸福美好的现代生活。

1.2 “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形式并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在一起的教育。”[3]“整个社会是生活之场所,亦为教育之场所”。[1]在日常生活里隐藏着教育时机等待发掘。要把社会办成大学校,把学校建成改造社会的中心。要根据社会需要办学,为了人民大众而办教育,让其切实有效的发挥作用。要让学校、家庭、社会全部动员起来,从而提升人的道德水平,促进社会的发展。主张打破学校和社会的隐形围墙,让更多的人不用走进学校的大门,在实际的生活中便有机会接受教育,这实际上是为了普及教育。同时,陶行知提出的“社会即学校”跟学校社会化还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他提出学校社会化只是把社会上的一些成分移植到学校当中去进行教育,这样会导致移植进来的东西失去了原有的生命力,然而社会上有丰富的资源,也有丰富的教育机会等待着开发和利用。

1.3 “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生活教育的途径与方法。“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依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习,怎样学就怎样教,教和学的中心为做。”[1]“做”沟通着“学”与“教”。“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它的特征即行动、思想、新价值之产生。”[1]换句话说,“做”并非盲目工作,而为一种有意义的活动,是充分发挥人的体力与精神力量,不断探索,创造新价值的过程。陶行知不否认书本知识学习的重要性,相反十分看重知识的积累,主张“做”也需要一定的指导思想。书本是工具,但并非学习的全部,他不主张机械地将书中的文字当做中心施教。他认为教师的主要职责不是贩卖知识,将理论知识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而是要“授之以渔”。“教学做合一”并非完全否定传统教学,它的主要目的是呼唤教、学回归生活实践,在实践中体验生活,收获真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 生活教育思想运用的必要性

当今时代风云变幻,社会生活变幻多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处于激荡和交锋中,借鉴生活教育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

2.1 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与实效性的冲突

在当今时代,很多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被过分的夸大,追求的目标太理想化,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生活体验,标榜“圣人”式的目标追求,用脑子里创造的完美世界替代大学生的真实生活空间,并期望他们沿着预先设定的目标前进,培养完美无缺的个体。这样的目标会消减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使得大学生在内心世界不认同它,更不要说信服它的价值导向,真心接受教育。另外,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以成绩论英雄的现象仍然存在,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机械的学习,被动的接受考试范围内的知识,急功近利,大学生负担加重。

2.2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化与品德践行的矛盾

随着时代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过于注重理论的状况得到了改善,但不可否认它对生活教育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品德践行的方法运用不够娴熟。

内容理论化倾向,局限在学科范围内。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理论知识和道德规范为主,陈旧固化在自身范围内,对其他内容关注力度不够。淡化与大学生关系密切的生命教育、就业指导,伦理教育,健康教育等,教的东西固化在经典理论的灌输上,过多向受教育者灌输政治性的东西,企图用一种说教式的方法,传输道德理念,让学生达到预设的效果。另外,内容呈现方式知识化倾向。过于偏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道德修养的熏陶,忽视实践养成。

2.3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化与主体意识的弱化

一方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扮演传递文化知识的一种途径,目的是引导大学生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适应这个复杂生活的变化和发展。太过注重表面的教育效果,急功近利。检测评价教育价值往往采用机械的方式,成绩成了评判道德的标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功利化,这引发了大学生的误解之情,而采用一种敷衍了事的态度,不利于他们从心里认可和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弱化人的主体性,太注重知识的输入,轻视关注知识输出,缺乏对人心理的分析,没有依据人的思想困惑开展探究引导,致使学生缺乏信服感。这种观念把学生置于被动的位子上,学生感觉自己得不到尊重,个性得不到发扬,丰富的生活得不到展现。这不免会引起大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失落,情感失望。

2.4 思想政治教育场所局限与教育广泛性的冲突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信息,学生的生活被信息环绕,改变了以往只顾埋头读书,注重知识的积累,对其他事情漠不关心的情况。然而,很多时候思想政治教育的场所局限在学校的教育范围内,对于学校之外丰富多彩,广阔无垠的教育场所的发挥力度不够。我们现在大多建议实现学校社会化,将学校打造成为像社会那样的生存空间,把社会上的一些东西搬进学校,模拟社会场景。但在陶行知看来,学校社会化会使得教育的对象,内容,意义局限化,这会使教育如笼中之鸟,失去了自由翱翔的权利,等到将来步入社会的时候,遇到问题触不及防,没有实际办法应对。

3 生活教育思想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深入研究和领会生活教育思想的鲜活魅力,对于有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巨大的启示作用。因此要立足现实,关照生活,促进发展。

3.1 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使之符合生活实际

社会生活变幻莫测,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也应当与时俱进。一方面,注重宏观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设定要遵循自身的逻辑形式和规律,符合自身的政治导向功能,教育目标在客观现实性和超前引导性上要达到统一。要注意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联系,制定目标要适应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符合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变化发展的规律,不向壁徒造,鼓吹达到那些高高在上的“圣人”、“完人”的不现实的状态。另一方面,微观上设定目标。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满足促使大学生生存的呼唤,更应符合他们创造和建构生活的渴望,要使得他们在思政教育的引领下,致使良好德性的形成,并能用正确的眼光,理性地看待世界,实现自我的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弄虚作假,走走过场,要从应试教育转变为注重对整体素质提升的教育,不仅在意大学生知识的充盈,更要将眼光放到促进他们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的提升上,培养具有“生命力”、“生活力”的人。

3.2 调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使之贴近生活现实

“要以生活教育为指导,来构建开放的教育网络。”[4]教育者要调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改变传统教育过分信靠书本、远离学生需求的弊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一方面,教育者要积极拓展内容,从大学生身边人物,身边事件入手,选取有助于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例,即关注正面事例的榜样示范意义,又要正确对待负面现象,不能回避负面典型的警示意义。要寻找对大学生来说有意义的内容,让教育联系生活,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从而不仅达到知识性的理解,更能实现心灵上的契合,情感上的沟通。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渗透。例如: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教育,疏导大学生的困惑。渗透社会学、政治学的内容,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总之,实现内容的有效整合,以达到最优化配置,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3 改善教育环境,营造环境满足生活体验

生活教育思想启示我们要尽力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营造一个能够满足受教育者的生活体验,积累生活经历的氛围。

首先,要改善校园环境,加强学校教育。一方面,美化校园环境,例如做好绿化,打好基础设施,使其不仅符合学生的直观享受,更能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意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宣传管理工作。另外,也要营造平等、和谐、民主的课堂环境。其次,要改善社会环境,加强社会教育。国家要增强法律法规对社会建设的作用,对社会秩序加以重新规范,同时,要弘扬主旋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最后,要改善家庭环境,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注重成绩,忽视德性的弊端,要关心爱护儿女,注重人格和德性的养成,并把其作为大学生成长成熟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建设,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教育。

3.4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使之提高生活能力

一方面,审时度势利用科技优势。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的优势,发挥大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感,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探索新思路,开辟新渠道,抢占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可以在微博、QQ、微信等平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使大学生在乐中获取最新资讯,掌握教育动态。也可将思想政治教育延伸到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网络中去,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以及微课录制,为学生答疑解惑,调动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展开师生间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互动。加强生活教育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中心的建设,使得学生潜移默化的沐浴教育的春风。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学校要利用社团这个大平台,积极联络师生,举办特色的活动,在参与中把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大学生生活沟通。如户外访谈、专题讲座,读书会、“名校联谊”、知识竞赛等。不仅要加强校内的实践活动,而且要拆除学校和社会之间的“高墙”,拓宽教育空间,打开生活空间,把握时事动态,抓住时机,充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1]胡晓风,金成林,等.陶行知教育文集[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

[2]刘建英.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研究——兼与杜威教育生活思想比较[D].湖南农业大学,2010.

[3]周德藩.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王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当代价值[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版),2013(2).

猜你喜欢

陶行知政治思想
陶行知研究四十年,桂子山成果丰硕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我们的100期纪念2011-2020
陶行知教育名录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