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新媒体资源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以播音发声实践训练课程为例
2018-03-29鲁欣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鲁欣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
播音主持艺术专业中“播音发声实践训练”课程已经使用多年,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如体验式教学、实践性教学、小班化教学等。然而,随着新媒体的到来以及新媒体思维对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教学应相应作出调整。积极的观点是,设计适合传媒专业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设计整合新媒体思维的教学手段,设计师生互动的开放性和认可性,实现被动适应型的转变。
一、传统的播音发声教学方法
在传统播音发声教学中,已经被验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种多样。就教学效果而言,这些传统的发声教学方法,能够完成对学生个性的开放,同实践行为的接轨,同时也为教师们积累了相关的教学经验。在课堂设置上,以小班授课为主,能够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有比较突出的效果,教师在教授上有针对性。在实际教学中,能够广泛的应用案例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能够有效的使用包括录音、配音、观摩等手段,配合专业演出和期末汇报等形式,能够让教师和学生都得以发挥,达到了教学的基本目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和存在的问题。
作为课堂知识延伸的手段,在传统教学中,主要依靠的是布置作业、课上提问等手段。这就造成了一些问题的出现,例如:对初学者来说,由于专业知识的不足,对发声部位结构的不了解,有限的课堂解说,导致他们不懂科学发声,对于练习的结果不能分辨好坏对错,结果就是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却并没有明显的进步,甚至造成声带永久的破坏,抱憾终身。
就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而言,不管是在哪个院校当中,播音发声课程都是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的提升。因此,对于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方法,必须精益求精,紧跟时代,做到继承中发展,发展中突破。
二、多媒体设备对传统播音发声教学的工具延伸
目前,虽然有部分院校已经开始着手引入多媒体在教学当中,但在教学手段上,依旧被动与传统。在教学课堂上,以录音和录像之类的设备为主要手段,在教学中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时下流行的APP、小程序、微博和微信等,始终未能同教学联系起来。
(一)已引入的多媒体互动
曾经,对于播音发声课程的教学效果的检验,主要依靠教师的经验。后来将语音测试引入,并将软件应用于教学和测评中,有效的解决了测评难的问题。同时,该软件还能用于纠正发音的流程和准确的问题。当然,基于技术原因,该软件在个性化和艺术化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
除此之外,录音和录像设备也在教学中有所展现和应用。可以说,这也是现阶段播音发声教学中主要应用的方法。配合录音软件以及录像设备,学生能够将自己的作品或者优秀的作品反复播放,教师也能够及时点评和纠正学生的错漏之处。
这种教学方法,效果是显著的,也是目前教学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模式的死板,学生在录制的时候很难发现问题,由于缺少互动,教师要很长时间之后,才能发现问题,而在这段空窗期,很有可能将问题遗漏,或者造成问题反复出现,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
(二)可以逐步使用的多媒体终端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逐步使用多媒体终端,实现教学双方的有效互动。在形式上,主要分作课堂形式和课外形式。
课堂形式主要是由教师操作,在后台控制场景、角色、台词或者训练科目。学生通过显示器进行学习和提问。现场教学、现场评测、现场指导,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该形式更适合日常教学、学生团队的合作以及课后作业的录制等。
课外形式,主要基于移动客户端,实现课堂与寝室互联、教师与学生课后互动。在使用途径上有两种:其一,借由语音学的研究成果,在学生的个人电脑上,安装操作系统,完成作业以及解决课程上出现的问题,如,语音的标准化问题,呼吸问题,重音和停连的问题等。其二,是借用音频剪辑软件系统,实现声音的编辑制作,有效解决自主实验的问题。
此外,为了方便教师发送作业,评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可以建立互动平台。该平台可以基于移动客户端的形式,包括苹果手机、安卓手机、平板、电脑等,均可安装。在APP和小程序上,可以独立制作,也可以基于微博或者微信的自带功能。利用云计算,实现多媒体资源的再分配和再利用,在课后也能提供持续性的专业指导。保障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教材的随身携带,促成了教学双方的互动,提高了高质量资源的分配和共享等。
三、结语
新媒体资源的应用,可以让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教学颠倒”不再停留在口号层面。播音发声的教学方法不仅限于课堂上的“小班”的“三维”模式,还可以及时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形式的“四维”互动。教学不仅局限于室内和室外,而且在浴室、公共汽车和工作室也可以完全数字化虚拟。新媒体、多媒体平台的合理开放,微信等互动通信方式的教学开发、软件和硬件应用的计算设备,都有可能实现多样化的手段。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共享互动,更可以模拟和评价受众是否受到欢迎和喜爱,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