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消除审读误判的策略分析
2018-03-29赖邦柱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
赖邦柱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传媒集团
一、编辑审读的必要性分析
(一)保障良好学风沉淀的内在要求
学术研究为人类在创新发展和探索未知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是现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是各个学科发展的支柱[1]。学术研究首先需要由作者经过思想加工,总结提炼思想中的研究成果并表述出来,然后以文章的形式呈现给社会公众。作者文章初稿递到有关期刊出版社后不能直接出版,还需要经过有关学者和专家的审读。只有经过审读后达到出版要求的,才能进行出版和发表。简而言之,审读作为文章质量的最后把关环节,编辑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发现文章是否有纰漏之处,必须严格加以规范。如果审读这一环节没有做好,由于缺乏后续的文章监管监督环节,势必会影响社会大众的阅读质量,不利于良好学风在社会中的沉淀。
(二)提升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
文稿的逻辑性、准确性和科学性要由编辑审读来保障。个体思维的差异性使得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往往会有思维惯性和表达惯性,在文章中难免出现纰漏。编辑作为独立的第三人,能够基于第一读者的视域,以客观的、独立的眼光来对文稿进行评价。编辑审读的环节就是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的环节,编辑在这一环节中投入大量精力和心力,大大减少了因思维惯性和表达惯性引发的错误。审读环节也是提高文章质量、降低文章的错误率和纰漏率的关键环节。
二、编辑审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业务水平有待提升
一方面,虽然编辑对各个学科都有所了解,知识维度和广度较宽。但是学科的纷繁复杂性和部分学科的技术性决定了编辑不是行行精通、无所不能的[2]。特别是在当前学科与学科之间层先融合的趋势下,编辑在审读一些融合了多学科的学术成果时,很难做到驾驭自如,难以高效科学的开展审读工作。另一方面,学科知识会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处于一个动态的态势当中,如果编辑的编辑业务水平、专业知识水平和思想政治水平不能做到与时俱进,势必很难创造性的对文稿进行加工审读,不能适应编辑工作现代化的要求。
(二)审读工作机制有待规范
尽管大多杂志社设置了与审读工作有关的具体规章制度。但是部分杂志社的审读流程并不健全,可操作性不强。例如审读工作制度不够细化,缺乏对审读时间、绩效考核与责任落实等进行详细规定。部分杂志社没有立足于本杂志社的实际情形,建立健全与本杂志社相匹配的审读工作机制,无法为编辑和其他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读工作和审读辅助工作时提供准确、科学的制度依据。同时,缺乏相应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不利于充分挖掘工作人员的审读积极性,部分杂志社存在人浮于事的情形。
三、编辑消除审读误判的策略
(一)编辑要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首先,编辑要及时更新前沿领域的新知识、关注前沿领域的新成果,夯实自身的知识储备,从而能够发现文稿中所存在的纰漏,提出具有新颖性、创造性的修改意见。其次,编辑要严把“导向关、质量关和政治关”,确保文章内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编辑审读工作。同时,在审读过程中要端正服务意识、保持良好的耐心,对于编校加工的各个过程进行严控把关,负责耐心的逐字逐句进行推敲,从而使文章质量有一个质的飞跃,进而助推杂志社实现跨越式发展。最后,要综合审读文稿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规范性,确保文稿逻辑层次清晰、方向正确、语句通顺和具备创新价值。
(二)建立健全审读工作机制
做好审读工作的关键是建立健全审读工作机制,科学、规范的审读机制在宏观上能够保障审读工作的顺利开展[3]。一方面,审读机制要符合“标准化、质量化、规范化、量化”的要求,不能遗漏审读工作的细节。学科范围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文稿的多元化,因此要根据编辑的实际情形进行审稿安排。另一方面,健全责任机制,将审读流程进行细分,细分到具体的工作岗位,对具体的工作岗位安排相应的负责人。同时,建立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挖掘工作人员的工作潜力,有必要将审读结果纳入到年底绩效考核指标中,并提高审读结果在这一考核机制中所占权重。总之,审读工作机制的建立健全不能照搬其他杂志社的既有机制,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所创新。四、结语
近年来,“学术兴国、学术强企”的理念得到社会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学术研究是凝结民族创新力和民族智慧的重要活动,对于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学术成果最直接的载体就是学术文章,学术文章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民族创新力的发展。编辑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和杜绝学术浮躁是学术传承和学术创新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障学术文章质量,就要牢牢抓住审读这个有利抓手,把好策划关的同时,掌控好审稿关和编校关,交叉运用多种审读方式,取长补短、优势互补,使学术期刊建设能够“提量、提速、保质”。
[1]韩玲.科技期刊编辑审读加工的重要性刍议[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36(05):398-400.
[2]吴颖华.自我损耗理论视角下的编辑审读[J].新闻传播,2016(11):109-110.
[3]傅晓明.图书编辑审读加工质量不容小觑[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11-0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