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心理传播角度下的图像解读

2018-03-29李瑶瑶山东师范大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16期
关键词:传播者符号受众

李瑶瑶 山东师范大学

从最初萌芽的口语传播到文字传播再到现在方兴未艾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传播,这些传播方式一致致力于与人的交流和互动,从人内传播进入到组织传播再发展大众传播,传播的形态变化了,交流从未中断。互联网时代,有学者说进入了读图时代。从文字到图片,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和心理期待都发生了转变。

一、传播者及受众接触图像的心理分析

根据雷蒙·威廉斯的总结,communication一词四百年来的词义发展就是一个与“传媒”不断联系的过程。①作为发出信息的传播者,接收和反馈信息的受者,因所处环境和个人特点的不同,有着不同的心理期待。

首先,传者在发出图像的过程中会对图像进行“把关”和筛选,选择符合自己议程设置以及传播目的的图像进行传播,通常会有特定的主题。传者对于受众对图像的反应和社会效果具有心理预期与期待。其次,信息过载是信息社会的负面特征之一。在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源中,如何让自己的图像能在万千图像中令人耳目一新,获得关注度,除了巧妙的议程设置之外,还反映了传播者对时局的敏感以及个人的价值取向与定位。

再次,结合传播者的个人特色,传播者接触到的事物,加上自己的主观经验以及感受,图像的稍纵即逝、随机性和短暂性如何在不间断和动态的社会经验中得到共享和认可,也就是个人的个体经验成为外界的现实基础,与传播者的信度和图像的效度是分不开的。

二、图像的符号误读和意义曲解

从图像构成的符号语境来看,香农用信息熵的概念来描述信源的不确定度。闭合的文本只有一种解读其倾向性明显的超过其他所有解读,一个开放的文本则是若干种解读同时并举。②透过图像,人们不禁可以感受到图像本身带来的色彩构图和内容,还能联系到自己的切身体会形成情感共鸣,打造共通的意义空间,从而对图像的理解更加多远,图像所营造的符号语境也更加丰满。

此外,图像的选择能体现社会的价值观,受众从图像中得到启示,作为个人生活方式,并根据图像中发生的社会冲突扩展自己的思路,增加对人生的感悟,达到“媒介奇观”的效果。

其次,促销文化以及多元竞争下的图像说服易形成符号误读。鲍德里亚提出的“拟像理论”中指出,大众传播“并非出自其内容、其传播模式、其明确的目的(经济的或心理的),也不是出自其容量或其真正的受众,而是出自其自主化媒介的逻辑本身。③哪一种传播图像的方法和途径是受众真正需要并且能产生长期的效果积累的是传播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说服的方式有一面说服和两面说服,其效果有短期效果和长期的意识形态输出,西方通过图像以及文化产品的传播来向其他国家传递价值观,其先进技术和强大的资源以及在全球范围内的专业水平的认可为图像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使得文化产品本身自带的意识形态在潜移默化中被接受、遵行。

三、图像传播的改进建议

首先,增大双方的意义空间并加强情感交流。象征性社会互动理论认为,符号意义的交换有一个前提,就是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共同的意义空间不仅包括共同的语言文字和符号意义,还包括相贴近的生活背景和价值观。这需要社会上更多的意义符号的交融,增加对意义的共同解读以及扩大双方共同的意义空间。在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中,加深对图像文本外延解读的,也带来与自身情感和体验相契合的内涵的意义共识。

其次,“内容为王”是图像传播的主旋律。图像的色彩和明暗对比可以变更,甚至可以通过后期技术加上或者减去不必要的内容,但是图像的核心不会变,图像所传达出的感情和社会文化意义无法更改,所以这就要求传播者要抓住内容,反应内容。此外,现在的社会环境更接近于一个“后真相时代”,有许多经过修改或者人为制造的图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舆论热潮,产生了话语在前,真相在后的传播形态。

此外,传播者应根据受众的心理特点来进行传播。通过图像中特殊的幽默艺术的表现以及诉诸情感的表现方式,了解、利用来自受众的经验、态度、立场来进行图像的表现。④在进行图像传播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将受众带入其中。受众不再是服从和顺从的接受者,不甘于被标榜为“沉默的大多数”,主张个性的张扬以及观点的自由释放,古板的没有故事性的图像无法贴近受众,满足受众的心理期待。

四、结语

传播者的图像传递与受众的图像解读不仅存在着意义上的误读和外部环境的影响,受众的心理活动与已有的认知体系对图像的解读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传播者在进行图像传播的过程中,充分把握受众的心理特点对于图像在更大范围上的传播和影响具有积极意义。

注释:

① Raymond Williams,Key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73.

②王新平.新世纪河南媒体形象提升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7.

③韩子民.鲍德里亚消费社会理论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④王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研究[D].扬州大学,2015.

[1]马歇尔,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M].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

[2]哈罗德·伊尼斯,何道宽译.传播与帝国[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传播者符号受众
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你也是传播者吗?
学符号,比多少
“+”“-”符号的由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让我们都成为直销正能量的传播者
变符号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