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研究综述

2018-03-29胡春梅

关键词:冲动性人格特质性行为

胡春梅,王 蕾

感觉寻求是个体寻求多变、新异、复杂、强烈的感觉和体验,并且采取生理、社会、法律、经济方面的冒险行为来获取以上体验的人格特质[1]。感觉寻求包括四个部分,分别是刺激和冒险寻求、体验寻求、去抑制性和去敏感性[2]。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众多研究者围绕个体感觉寻求与生理、心理、行为等的关系开展了研究。本文从感觉寻求的生理机制、感觉寻求与冲动性的关系、感觉寻求的心理和行为表现、感觉寻求者危险评估等四个方面对感觉寻求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开展感觉寻求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感觉寻求的生理机制

(一)感觉寻求和大脑神经递质的关系

感觉寻求和大脑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的活动有关。(1)高感觉寻求者在面对新异刺激时会表现出低回避,大脑5-羟色胺表现出更低的皮质醇和沁乳素水平[3-4]。(2)感觉寻求和多巴胺神经递质活动性之间为负相关,能影响多巴胺对个体进行冒险行为的控制作用[5],感觉寻求低的人在行为选择时会更多受多巴胺类药物的影响[6]。

(二)感觉寻求与生物系统其他代谢物的关系

个体的感觉寻求与生物系统的其他代谢物有关,如肾上腺素、性激素、单胺氧化酶。(1)感觉寻求和肾上腺素的分泌显著正相关;Gerra等发现健康男性的感觉寻求水平越高,肾上腺素分泌水平越高[7]。(2)感觉寻求和单胺氧化酶水平显著负相关;Carrasco等发现专职斗牛士有更高的刺激冒险寻求得分和更低的单胺氧化酶水平[8]。(3)青少年的感觉寻求和性激素水平显著正相关。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开始增加,增强大脑对新异刺激等的敏感性[9],发育成熟度高的个体会更多地卷入与感觉寻求密切相关的行为中,如物质滥用[10]、违法行为[11]等。

二、感觉寻求与冲动性

(一)感觉寻求与冲动性的关系

关于二者的关系,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感觉寻求与冲动性不是两种独立的人格特质,而可以视为一种人格特质[12],例如,Zuckerman等编制的感觉寻求量表就包含了对冲动性的测量[13]。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感觉寻求和冲动性是独立的两种人格特质[14-16]。感觉寻求是指个体寻求新鲜、不同寻常、高刺激经验的倾向和采取行为来获取这些经验;冲动性是指个体缺少自我控制和意志力,会进行草率的没有计划的行为。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间的联系表现在,冲动性会使个体倾向参加危险行为[17],而危险行为能够给个体带来感觉寻求体验。高感觉寻求者从事的许多活动都和冲动性有关。Iversen和Rundmo发现高感觉寻求者在驾驶时会忽视速度限制和交通规则,更冲动地采取可能导致出现交通事故的危险行为[18]。Ersche等发现冲动性能调节个体对慢性药物的依赖性,而感觉寻求体验是这种药物依赖的结果[19]。然而,并非所有感觉寻求活动都带有冲动性[14],冲动性行为也不一定都会给个体带来刺激性或有偿经验,满足感觉寻求需要[15-16]。有的冲动性行为会给个体带来伤害和痛苦体验,如一时冲动下结束与朋友的友谊会让个体后悔[14]。因此,感觉寻求与冲动性又存在区别,主要表现为二者在危险行为过程中的表现不同。感觉寻求者享受在危险行为中产生的体验和感觉,而冲动者在危险行为中倾向于做出错误的决定[20]。例如,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冲动性和饮酒导致的问题有强相关,它会导致饮酒者酒后做出负面危险行为,而感觉寻求和饮酒行为有强相关,感觉寻求者饮酒是寻求酒精带来的刺激体验[21]。冲动性和危险行为的关系不受感觉寻求的调控,无论感觉寻求高低,个体的冲动性均与危险的性行为有关[22]。

(二)感觉寻求与冲动性的发展轨迹

感觉寻求和冲动性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模式。

感觉寻求和青少年青春期发育密切相关,它的发展为倒U型曲线式,在10-15岁之间增加,达到顶峰后随之下降[14]。青春期发育初期,性激素分泌增加,感觉寻求水平随之增高,会吸引青少年参加新奇、冲动、有潜在危险的行为[10-11];青春期中期,感觉寻求水平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11,14]。

相比而言,冲动性的年龄差异和青春期成熟没有直接关系,和年龄显著负相关,其发展为直线模式,随着年龄增长稳定地下降[23-25]。但是关于其和年龄的具体关系还没有达成一致。Steinberg等认为冲动性从10岁开始到成年稳定地下降[14];Galvan等调查了7~29岁的青少年,发现随着年龄增长,冲动性逐渐地下降,对冲动性的控制在青春期和成年早期持续发展[23];Leshem和Glicksohn指出14~16岁、20~22岁个体的冲动性有非常显著地下降[24]。可见,在后续研究中应进一步验证冲动性和年龄的具体关系。

三、感觉寻求的心理行为表现

危险行为能够满足个体的感觉寻求需要[10-11,15,26]。个体也会通过一些非危险行为获取感觉寻求体验。

(一)感觉寻求和问题行为

当个体的生活中缺乏外在刺激时,他们对环境感到厌倦、烦躁,会出现问题行为[27],其采取问题行为的可能性和感觉寻求相关[23]。研究者们发现,个体会通过物质滥用、危险的性行为、危险驾驶、自杀等行为来满足感觉寻求的需要。

1.物质滥用行为

感觉寻求和个体烟、酒、药物、毒品、网络成瘾等物质滥用行为有关。

(1)感觉寻求和烟酒、药物、毒品滥用行为。香烟中的尼古丁能刺激中枢系统给个体带来快乐体验,酒精、毒品等能够引起幻觉给人带来愉快感受,因此能够满足个体感觉寻求的需求[28]。感觉寻求是和饮酒相关的主要人格特征之一[29],能正向预测高中生的烟酒使用,这种预测会受到压力生活事件及结交不良同伴的影响,在高烟酒共用同伴压力下感觉寻求才会显著预测烟酒共用[29-30]。Kelly等指出高感觉寻求者更容易出现右旋苯丙胺的药物滥用[31];Grace等发现高中生的感觉寻求和三种形式(烟、酒、大麻)的物质滥用有关[32];感觉寻求会增加工读生的毒品使用可能性,这种作用受到结交不良同伴的影响,感觉寻求会“放大”结交不良同伴对毒品使用的风险作用[33]。

(2)感觉寻求和网络成瘾。感觉寻求是网络成瘾的重要人格影响因素,能够预测网络成瘾[34]。叶宝娟等在对工读生的调查中发现,在压力性生活事件的调节下,感觉寻求会影响工读生病理性互联网使用(Pathological Internet Use,PIU);随着压力事件增多,感觉寻求对工读生PIU的促进效应会更加显著[15,26]。感觉寻求会正向影响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它通过提高青少年对网络游戏玩家的正面社会印象促进其对网络游戏形成积极情感联结,导致网络游戏成瘾[35]。

2.危险的性行为

高感觉寻求者倾向于选择危险的性行为,例如,在性行为时使用药物、不使用避孕套预防疾病[36-37],并倾向于选择和饮酒或使用药物的伴侣发生性行为[22]。性感觉寻求高的人会和伴侣关系外的人随意约会、发生性行为、频繁更换性伴侣[38]。在发生男男性行为的青少年男性中,高感觉寻求者容易发生群交、一夜情和无保护肛交等危险的性行为[39]。

3.危险驾驶

高感觉寻求者会出现危险驾驶行为。研究发现高感觉寻求者会忽视交通规则和速度限制,在冲动的情况下采取更多的可能导致交通事故或冲突的危险行为[18,40]。

4.抑郁和自杀行为

感觉寻求与个体的抑郁状态、自杀意念和行为有关,它既能够直接促进个体形成自杀计划,也会通过抑郁状态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自杀计划[41]。患有抑郁症高中生的抑郁状态、物质滥用行为在感觉寻求和自杀倾向及尝试之间起中介作用,可以通过筛查感觉寻求来减少青少年的自杀风险[42]。Lee等指出感觉寻求和中学生的自杀意念、计划有关,感觉寻求量表得分高1分的个体在一年中会增加13%有自杀计划的可能性[41]。

感觉寻求与抑郁症患者的病症有关。在重度抑郁症患者中,亚型双相精神障碍患者的感觉寻求得分比单相抑郁患者高;两种类型抑郁症患者的感觉寻求都和抑郁显著相关,但亚型双相精神障碍患者的相关系数(r=0.91)高于单相抑郁患者的相关系数(r=0.54)[43]。

(二)感觉寻求和职业选择

感觉寻求和个体的职业兴趣及选择有关,新奇、刺激的职业的从业者比普通职业的从业者感觉寻求水平更高。高感觉寻求者更倾向于从事危险、刺激的职业。例如,海军潜水员的感觉寻求水平比普通男性群体高[44],法医鉴定专业的大学生能够在他们的职业选择中获得足够的刺激[45]。

随着职业危险程度增加,从业者感觉寻求水平也更高。Zaleski发现消防员、高山营救和矿难营救从业人员的刺激冒险寻求得分比运动员(如赛车手、登山者和跳伞者)高,而营救人员和运动员的感觉寻求得分比普通职业的从业者高[46]。于薇等发现高感觉寻求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具有刺激性、冒险性的职业[47]。

(三)感觉寻求与休闲活动

感觉寻求者除了通过危险行为获取满足新异、多变的刺激体验,也可以通过社会接受的日常休闲活动(不危险但具有刺激性)来获取刺激体验。

1.艺术欣赏。高感觉寻求者会通过不同寻常的艺术形式来获取感觉寻求体验,例如,听重摇滚音乐[48],看给人带来不愉快视觉感受的画作或图片[49]。

2.旅行。高感觉寻求者旅行的动机多是为了探索和冒险,在旅行时会更多地选择到不熟悉的地方,对陌生、危险的环境有更少的焦虑[37]。

3.体育运动。高刺激且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体育运动是社会接受的感觉寻求获取方式之一。高感觉寻求者比低感觉寻求者参加体育运动的比率更高,高感觉寻求者更倾向于选择某些具有危险性的体育活动,如攀岩、潜水、滑翔等[50];运动者感觉寻求水平的高低与运动危险性的程度有关,在对不同危险程度(高山滑雪>阿尔卑斯式滑雪>旅游滑雪)滑雪运动参与者感觉寻求差异的调查发现,滑雪者的感觉寻求得分与所选择滑雪运动的危险程度相一致[51]。虽然一些运动是危险的,但是高感觉寻求者会通过提高自身技能来降低参与该活动可能导致的危险[37]。值得关注的是,并非只有高刺激和危险性的体育活动才能满足个体的感觉寻求,一项对112名会下国际象棋的大学生的调查发现,感觉寻求去抑制分量表得分高的学生有更多的下棋经验,这个结果提醒我们应该研究感觉寻求和低危险性体育运动的相关性[52]。

4.消费行为。感觉寻求会调节人们对广告的敏感性,进而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Azagba等发现高感觉寻求的学生会饮用更多能量饮料,更易出现冒险行为[53]。Bustin等通过实验发现,当有意图地使被试在下意识中接触红牛品牌时,高感觉寻求者喝红牛饮料的意图增加,而低感觉寻求者则不受红牛品牌的影响。这个实验也表明人格特质会影响广告的效果[54]。

四、感觉寻求者的危险评估

不同感觉寻求者对所参与活动的危险评估是不同的,高感觉寻求者往往会低估外界环境和活动的危险性,更容易出现危险行为。Horvath和Zuckerman发现,大学生的感觉寻求得分和危险评估之间显著负相关;感觉寻求得分高的大学生相对于得分低者在评估“具有犯罪、暴力和运动危险”的活动时,认为这些活动的风险更小,更倾向于参与这些活动[55]。Franken等发现高感觉寻求者不会将外界环境视为是刺激的、会导致负性结果的,尤其不会将恐惧的刺激物和环境视为是危险的[56]。Romer等指出感觉寻求水平较高的青少年的风险评价过程并不成熟,他们喜欢新异刺激,但对其惩罚线索不敏感,容易被唤醒,表现出冒险行为[57]。

五、总结与思考

未来关于感觉寻求的研究应该关注以下四个方面:

(一)进一步调查感觉寻求与非危险行为间的关系

现有研究大多集中于调查感觉寻求与危险行为之间的关系,比较清晰地呈现了感觉寻求与物质滥用、自杀、危险驾驶和性行为等之间的关系,为个体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干预提供了参考。也有研究者们围绕感觉寻求与“休闲行为、职业选择”的关系进行了调查,但是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应该加强调查感觉寻求和日常生活中非危险行为的关系,为引导个体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二)探究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健康发展的策略

感觉寻求与青少年的青春期成熟度密切相关,在青春期有上升趋势,这和青少年物质滥用、自杀和抑郁等都有关系,因此,在学校和家庭教育中应该更多地探索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发展。虽然,研究者们在调查基础上指出筛查学生的感觉寻求有利于减少青少年的自杀危险行为,应该对高感觉寻求者进行适当干预,建立相应的筛查机制和干预措施[41-42],但却没有提出具体策略。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我们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引导青少年感觉寻求特质的发展。(1)建立感觉寻求筛查机制。定期筛查青少年的感觉寻求状况,对筛查出的高感觉寻求个体进行心理辅导和干预。(2)制定适合高感觉寻求者的干预策略,引导青少年充分认识危险行为的负性影响,尽量避免通过危险行为获取感觉寻求体验;同时,引导青少年通过艺术欣赏、旅行及运动等健康的方式来获取新异、刺激的体验。

(三)跨文化研究和本土化研究相结合

感觉寻求人格特质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必然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忽视这一影响。现有研究多是本土化研究,研究者们多是对所在国家个体的感觉寻求状况开展调查。在后续研究中,应该开展跨文化研究,调查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的感觉寻求特点,为研究社会文化对个体感觉寻求的影响提供参考。

(四)探索感觉寻求的神经机制

现有研究对感觉寻求与大脑神经递质、生物系统代谢物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但还不能完全解释感觉寻求的形成。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采用脑电、核磁共振成像等技术揭示感觉寻求的神经机制。

猜你喜欢

冲动性人格特质性行为
青少年冲动性与焦虑、防御方式的关系研究*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性”有更广泛的内涵!心理学家分析3种形式
冲动性的测量方法*
昆明市不同性角色MSM的性行为特征分析
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现象的再探究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CERQ问卷在中国沈阳有性行为的中学生中的调查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不同冲动性特质对青少年暴食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