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艺术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途径探析

2018-03-29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艺术

陈 亮

(长春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2)

党的十八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了突出位置,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考验和挑战,对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艺术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所在专业特点鲜明,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独特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引领,探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能够指导艺术人才的健康成长,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一、当代高校艺术生的思想特征

(一)思想开放,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特征

当前的高校艺术生思想开放、思维敏捷,具有较高的包容性,能够迅速了解和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新事物,并把个性发展的艺术探索和追求融会于各种思想观念、文化背景之下。但多数高校艺术生对新事物的理解和认识仅停留在表象和感性层面,缺乏理性客观的深度思考。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艺术思潮,高校艺术生易产生迷茫困惑,形成价值取向多元化特征。

(二)偏重专业教育,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高校艺术生的专业特点决定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根据现行的高考录取方式,艺体类学生在录取时采取专业课与文化课相结合的形式,由高到低进行排名录取,文化课的录取分数普遍低于其他非艺术类专业。这导致大部分艺术生偏重于艺术专业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文化知识学习能力不强。高校艺术类课程设置偏重专业课程而忽视文化课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对艺术生的针对性和吸引力,造成广大艺术生对文化课重视程度不够,学习兴趣不浓。

(三)个性化特点鲜明,人文精神不足

艺术本身就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思想,反映着人对生命和美好事物的深刻感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而言,艺术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感知能力。他们善于独立思考,崇尚自由独立和个性化发展,善于追求时尚,并能够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实现个性的展示。个性展示必须以厚重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为基础,否则会给人以形式化印象,其主题和内涵并不深刻。脱离了人文精神的艺术作品必将走向娱乐化、庸俗化展示形态,难以感人至深。

二、高校艺术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现状

当前高校艺术生中能够认同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总体情况是良好的,但其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和践行过程中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价值取向不健康、缺乏集体精神与艰苦奋斗精神等现象。具体表现为:高校艺术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还不是很高,缺乏深刻的学习和理解,没有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大意义和作用;个别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怀疑态度,特别表现为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目标、建设道路和指导思想认识不清。高校艺术生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践行情况上表现为思想认识上积极认同、行动上并未同步,知行不一的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任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艺术生培养教育体系中,并帮助其内化成为自觉行动,才能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合格艺术人才的历史重任,才能培养出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传播正能量的主力军,从而创作出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文化底蕴的优秀艺术作品。

三、高校艺术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一)更新观念,充分尊重艺术教育的主体和规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

尊重高校艺术生的本体和教育规律,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和根本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发展需求,以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化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入专业课堂教学、专业实习实践中,强化艺术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激发艺术生创作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艺术作品。尊重学生的基本权利和主体地位,从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使其综合素养得到全面发展。

(二)建立并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协同培育机制

全面统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资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学生日常管理等各方面工作,不断创新工作协同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工作中把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根本的工作要求,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使之成为各方面工作、各项活动的目标。建立健全工作体制机制,形成协同培育的机制保障。

(三)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积极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针对性,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首先,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方面来讲,应当积极完善其课程理论体系。结合我国文化背景,社会主义价值观应当与我国的传统美德和传统文化相衔接并且融合。将传统文化精神转化并赋予当前新时代的精神,并且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其次,从全体教师方面来讲,应加强理论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应率先学习理论知识,注重理论内涵建设,在与艺术生进行互动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和执行者。

(四)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氛围

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高校艺术生的兴趣和思想特点,让他们知道自己未来的发展和国家未来的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息息相关。在宣传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同时,还应与“中国梦”相互融合。将个人艺术追求之梦与国家梦、民族梦联系到一起,要在实现“中国梦”的前进道路上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品质,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建平台

高校校园环境应该是积极健康的环境、具有青春活力的环境、到处传递正能量的环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建相融合,加强校园文化品质,促进优良的学风和校风,提供良好的校园文化平台和专业展示的舞台,让艺术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角,才能使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

(六)加强社会实践,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社会实践既是检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成效的根本标准,也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基本依据。社会实践是专业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对深化内涵、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多样化,例如带领学生开展社区慰问、部队边防哨所慰问,深入农村和企业等。通过参观和慰问,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七)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

鼓励广大艺术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深入发掘典型事迹,巩固艺术生的思想意识形态,坚定思想认识,以达到前后相继、相互促进的目的。通过校园媒体和网络平台在校园中广泛传播,形成广泛的认同感,感召艺术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激发艺术生的创作灵感,使他们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八)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作用,实现积极引导

针对高校艺术生包容性强的特点,充分发挥网络平台优势,以实现网络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通过微博、微信等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网络内容进行严格监管和审核,规范学生网络道德,树立正确网络观,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网络,创造一个和谐的网络环境。

四、结语

培育高校艺术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途径和方式是多样化的,在延续成功工作方法的同时也要结合当今时代背景及艺术生的思想特征进行创新,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地植入每一位艺术学生的思想当中,培养出更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

[1]鲍硕来,陈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大学生修身教育的路径思考[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2]郭朝辉.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1).

[3]罗迪.文化认同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2).

[4]覃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过程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4).

[5]刘蕴莲.论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5).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艺术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纸的艺术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