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2018-03-29李宗岩
李宗岩
(长春财经学院,吉林 长春 130122)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合理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果、提升大学生文化创造力和民族自豪感的重要途径。当前,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急需具备高度创造力和民族精神的下一代接班人。传统文化是联系历史与现代、个体与整体的纽带,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营养。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值得高校钻研、沉思的问题。
一、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一)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资源
传统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有利于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资源,具体来说:
其一,传统文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对爱国主义精神的宣扬有利于发展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提升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其二,传统文化看重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是大学生人格发展的重要营养,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定位自己在个人生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责任。
其三,传统文化讲求知行合一。要达成社会理想,首先需要每一个个体明确对自己的要求,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个体的严谨、务实。
(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方法指导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深刻的教育思想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方法指导。举例来说,传统文化看重人文主义教育,认为人际关系的处理、社会秩序的维护是教育的重要内容,智育不可以脱离德育存在,每个人都应当建立起历史使命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再如,传统文化认为,教育的一项使命是要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对立统一观和自觉自动的内在观,学会用实践来检验知识。
(三)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文化载体
我们国家有着数千年灿烂、悠久的文化,薪火相传绵延至今,具有不可忽视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以传统文化为平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更快更好地吸收教育内容,领会教育精神。高校应积极行动,围绕传统文化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发挥传统文化的平台作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发展。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阻碍
(一)传统文化的宣传、规划不足
相关部门和各高校都已经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并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以加快传统文化普及进程。但是,宣传、规划不足依然是当前阻碍大学生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原因。很多高职院校不重视传统文化宣传的顶层设计,在传统文化教育中流露出很大的随意性,虽然达成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严重缺乏工作效率。
(二)从事传统文化研究的专业师资匮乏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直接影响教育成果的好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教师必须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有效地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并将其融入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当前,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中的应用时间尚短,从事传统文化教育研究的专业教师数量匮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
(三)相关理念研究发展缓慢
当前,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依然存在着顶层设计不突出、条理性和组织力度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相关理念研究发展缓慢,没有很好地发挥出对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及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功能。尚处于探索期的理论研究缺少专门人才,仍有很多方面需要完善。
三、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
(一)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指导和专门规划
首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与引导。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积极开展相关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校园活动。活动形式应当丰富多样,符合大学生的兴趣与偏好。从现有的经验来看,讲座、竞赛、文化展览都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项目。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园的人文教育环境得以优化,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效用。二是要重视学生对活动的反馈,认真听取学生对活动的感受和建议,并根据这些建议优化活动强化学生对活动的体验,提升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推进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其次,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专门规划。首先,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课程规划。一是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课程,扩大传统文化在学生中的影响力与辐射面,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重视;二是加强传统文化在其它相关课程当中的渗透,将传统文化与多样化的课程内容结合起来。其次,健全教育制度,加强各方配合,鼓励各部门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推广工作,在系统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促进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以制度的力量保障传统文化教育效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体来说,高校要将专业教师的培养视作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之一,在加强师资培训的同时不断吸收经验丰富、研究水平过硬的专业教师。
(二)注重师资培养,优化传统文化教育格局
专门人才缺乏、理论发展缓慢是制约传统文化教育及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因素。为了加快理论研究进程,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质量,高校应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为传统文化的开展奠定人员基础,引导教师树立起不断完善自身水平、提高综合素质的意识。此外,教师应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学会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灵活、恰当地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在对学生进行“言传”的同时,教师还要重视“身教”,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要求自己,在提升自身修养的同时带领学生不断提升思想觉悟。
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开展时间不长,围绕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理论研究相对较少,理论的欠缺导致相关活动的指导思想不足。高校应在加强实践的同时加快理论研究进程,尽快实现科学理论对相关活动的有效指导。同时,高校要灵活运用传统文化资源,注重文化资源运用的合理性,在运用资源的同时积极挖掘、储备资源。此外,政府、媒体也应当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宣传,使传统文化真正扎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趣味
传统文化教育在大学中尚处于起步阶段,数量不多。为此,应当重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有效性。对此,要不断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传统文化教育趣味,避免单纯的说教。为此,首先要提升与传统文化教育相关的教材的质量,避免内容的空泛。教材应重点分明、例证生动,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精髓,吸引学生的注意。
此外,传统文化教育不要拘泥于课堂。应适当向网络平台转移,成立专门的教育板块和编辑小组,方便学生利用手机、电脑等学习传统文化,将网络平台发展为推广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重要载体。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有学习传统文化的意向,但不同学生倾向的教育方法、教学方式不一样。对此,应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和多样化的活动形式激发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在陶冶大学生情操、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扩大传统文化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四)言传与身教并重,提升传统文化教育实效
所谓“言传”,就是要通过语言沟通,积极地向大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知识。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还应当在其它学科的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历史文化知识,比如可以在专业课中渗透一些诗词、谚语等文化典故。很多学生对传统文化抱有好奇和好感,也有意愿去接触和了解传统文化精神。这些典故的运用不但有助于学生理解上课内容,更能够让他们在心领神会的瞬间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此外,不妨为学生制定一些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籍,鼓励他们学习、理解并相互交流其中的内容,加深对传统文化的印象,养成关注传统文化、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
“言传”之外,在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中还要特别注意发挥“身教”的作用。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有一教育名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句话有两层涵义,对教师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有真才实学,也就是扎实的知识功底;二是要具有高尚的品格情操,能够以实际行为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师是学生在大学里最经常接触的人物,好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其价值观、人格魅力会在不知不觉中感染学生。传统文化对“知”与“行”早有独到的见解与透彻的分析,教师要摆正“身姿”,以实际行动教育学生。
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但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更有利于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在整个社会中的宣传、发扬。有效利用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深入理解传统文化。高校应当重视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深化,避免传统文化教育的僵化、固化,在稳定思想政治教育成果的同时,传承文化传统,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