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执政党意识形态视域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

2018-03-29张天祎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执政党先进性

张天祎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

习近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优秀青年积极投身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当中。培养具有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具有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性质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需要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入手,深刻探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意识形态内涵,究其本质、探其规律、知其现状、有的放矢。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本质

执政党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关于治国理政的一系列理念、学说、政策、方针的思想体系,包含政治思想、法律思想、哲学思想等各个方面,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意识,是实现执政党执政目的的重要手段,是巩固执政党执政基础的重要方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承载者、有力传播者和能动践行者。

(一)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承载者

“社会结构和国家总是从一定的个人的生活环境中产生的”[1]524。人的实践活动及其产品构成人类社会的现实基础——社会存在;人在实践活动中产生最基本的生产关系,进而产生各种其他社会关系,形成社会意识,最终构成完整的人类社会。由此可见,人及其活动是历史的经常前提,人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基本前提。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当中,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执政党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和统帅作用,是政治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既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主体,即执政党意识形态构建、传播和反馈的主要发起者、执行者和动力源;又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客体,即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构建、传播、反馈等各种机制的作用对象。由此可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链接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主客体的重要环节,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重要承载者。离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及其丰富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有力传播者

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承载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有力传播者。我们应当意识到,真正的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1]525处在社会不同领域、从事不同物质生产实践、有着不同专业分工的人们,时时刻刻进行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交往活动,发生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人们在这些活动中不仅实现着物质产品的交换,还进行着精神产品的交换,二者贯穿于社会交往的各个方面和交往发展的始终。这意味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进行社会交往和物质交换的过程中,可以实现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表达,实现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塑造。建立在个人实践和社会交往现实基础上的意识形态传播,是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最可靠、科学的方法和原则。要实现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必须依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三)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能动践行者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造世界”[1]502。改造世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最高标准和最终目的。因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践行党的意识形态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认识世界目标达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从事所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改变旧的环境。”[1]540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对实践经验进行适当的总结,对原有理论进行修正、删减、增添和更新,形成更加完善、更具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理论体系,以此指导新的实践,推动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的与时俱进离不开一批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奋勇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中国共产党理论活动的能动践行者。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一种主体,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并作为一种载体在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通过审视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规律探究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规律,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研究中的应有之义。

二、执政党意识形态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规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得到了包括党、团、高校等多级主体的广泛关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仍存在着引领性不强、重点不够突出、效果不佳等矛盾,需要我们从更加长远、深刻、全局的视角去考察。要着力探究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规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规律,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科学化、系统化。

(一)历史性规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提出来的,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目标息息相关,具有深刻的历史性。“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自此,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开始以各种形式在中国大地上展开。就培养目标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以教育群众、帮助群众认清当前形势和所受苦难的根源、引导群众为摆脱压迫奋起反抗为目的;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为了更好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以培养又红又专、为建设社会主义不懈奋斗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为根本目的;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主要目的;在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必定要以培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强国的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为目的。深刻探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过程中目的、形式等因素的变化与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需求变化,可以发现其以时代需求为根本、以时代发展变迁为依据、以时代未来发展方向为指引的历史规律,这是我们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基本遵循。

(二)现实性规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由经济基础决定并反映一定的经济基础,与此同时也受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

首先,物质资料生产条件或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活动的前提,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它一些东西。”[1]531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目标的确立以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要求离不开执政党对当前社会实践状况的准确掌握和科学总结,同时确立的目标是否能够实现以及实现程度如何都是以当前物质资料生产条件或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根本条件的。

其次,人在社会实践中结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是其实现活动目的的重要约束条件。“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501。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作为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主体和载体,无论从本质还是目的来看,都是要建立或改造一种社会关系,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这必定要受到已有社会关系的影响和约束。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建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必须在与旧有社会关系和社会意识斗争中才能实现。

最后,当前理论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是推动实践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论是实践的指南,有什么样的理论就有什么样的实践。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承载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受当时执政党理论发展状况的影响。它指引着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方向,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各个方面提出要求和做出限定。与此同时,科技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能为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提供各式各样的工具和平台保证,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具和方法上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三)能动性规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的能动性主要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的能动性。“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2]208。人的活动都是在意识指导下的活动,是有目的的活动,是有选择性的活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能动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个能动地吸收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既是一个执政党将意识形态传递给被培养者,使其对执政党意识形态由认识到认知、到认同、到践行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同时也是被培养者根据自身已有知识结构和理论水平对执政党意识形态进行有选择的吸收和学习的过程。接受什么、舍弃什么、学习什么、抛弃什么,归根到底都是培养主体的自我选择。

其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个能动地传播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执政党意识形态传播的过程中也是受其能动性影响的,一方面在传播对象的选择中有合适与不合适的抉择,一方面在传播重点的选择中也有选择什么和不选择什么的自由。此外,传播过程中所遭遇的现实背景也对传播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是一个能动地改造执政党意识形态的过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和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相互作用、共同促进的过程。在培养和建设的过程中,有选择地吸收和传播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对现有意识形态理论的修正和改造,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改造也是在这种情况下悄然实现的。

(四)先进性规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先进性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性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主要体现为思想觉悟的先进性、理论知识的先进性、社会实践的先进性。

首先,思想觉悟的先进性。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3]7正是从这一选择出发,马克思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创立了迄今为止最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主体的发展理念,带领中华民族建立国家、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推动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出了深刻的历史使命性和先进性。因此,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主体发展理念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必定具备思想觉悟的先进性。

其次,理论知识的先进性。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人类社会有益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其终极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和推动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理论的先进性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特征。

最后,社会实践的先进性。这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在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接力奋斗中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不但要在思想觉悟、理论知识上奋勇争先,更要在社会实践中带头担当,充分发挥社会实践中的先进性。

历史性、现实性、能动性、先进性是执政党意识形态指导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规律,是在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发展中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路径的选择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执政党意识形态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意味着“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比历史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在这一历史背景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的党的领导就显得更加重要,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也越发重要。要着力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更新、加强培养阵地建设、注重分众化培养、增强情感认同,注重实践创新,加快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进入新时代。

(一)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理论更新

首先,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根本性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理论的重大创新,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是对时代需求的准确反映和时代发展方向的科学预测,是党的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因此,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就是遵循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历史性规律,能反映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时代特征,能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引,能培养出与时代相符、与党的需求相称的合格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其次,要用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成果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理论依托。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从事社会实践活动所必备的一系列人文素养,“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4]70,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实现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发展、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方法。

最后,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最新成果融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过程当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时代的精华,是人类思想成果的集中反映,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具有长远的影响。

(二)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阵地建设

首先,要不断加强现有阵地不动摇。当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阵地主要分为党的各级组织开展的学习活动、共青团及各级组织开展的青年培养工程、各级各类学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及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阵地都是党通过长期探索并经过实践检验的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有效平台,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巩固。要推动党的各级组织对青年的直接引导,以党建促团建,更好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和思想政治课教育平台,不断提升现有阵地的培养效果。

其次,要不断开辟创造新阵地。新技术革命造成人们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提供了新可能。当下,网络空间中的思想传播已经大大超越传统媒介在思想传播方面的所占比重,以网络为载体的新型传播媒介在青年思想交流中占据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开辟以网络新媒体为主要特征的新型阵地,实现培养方式方法创新,是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应有之义。

最后,推动新旧阵地良性互动。一方面,要发挥传统阵地的基础性作用,将党的意识形态原原本本、完完整整地传到青年当中。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新阵地思想传播力强的重要特点,实现党的意识形态更快、更广阔的传播,既要用旧阵地开辟新阵地,又要用新阵地巩固旧阵地,巩固旧阵地与开辟新阵地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分众化培养

首先,推动培养对象分众化。实现培养对象分众化是推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分众化的重要前提。社会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带来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的变化,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巨大变化。这就使不同的社会群体在观察事物、进行社会实践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衍生出一系列评价标准,对执政党的意识形态传播带来多样的影响。只有对不同培养对象进行合理区分,才能有针对性地展开培养活动,合理制定培养内容和培养手段。

其次,推动培养内容分众化。培养内容分众化是由培养对象分众化和执政党意识形态特征决定的。既要针对培养对象意识形态需求的差异性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培养,又要对意识形态内容的综合性和复杂性有较为全面的理解,合理地选择培养内容。

最后,实现培养方法分众化。培养方法分众化是培养对象、培养内容分众化的必然结果。当我们面对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培养对象时,可以从理论培养出发,以较为系统的理论为开端,让其全面了解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内容,并辅以相应的社会实践,从而更好地达到培养目的。当我们面对知识水平较为一般和理解能力较普通的对象时,要引导培养对象先进行实践学习,而后进行理论培养,这对被培养者更好地接受党的意识形态无疑有巨大的帮助。此外,也应将朋辈教育、启发式教育等方法恰当地运用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分众化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当中。

(四)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感认同

首先,以历史为养料,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情感认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华民族由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历史,是一批又一批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的历史,蕴含了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价值追求。用党的历史培养和教育青年,使青年在感受历史中发现情感、认知情感、学习情感,是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情感认同的重要方式。

其次,以现实为依据,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情感认同。国家各个方面取得的重大发展、实现的重大变革体现了党的各项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这对青年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坚定地做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感认同的重要材料。

最后,以未来为导向,提升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情感认同。马克思主义作为面向未来的理论,提出了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远大目标,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价值取向,构建了人类发展的美好蓝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是进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情感认同的重要依托。

(五)注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践创新

一方面,要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践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必然要求和执政党意识形态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理论创新的源泉,又是实践创新的源泉。要从实现“四个伟大”的实践中汲取灵感,促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相结合,和而谋之,谋而促之,促而善之,在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另一方面,要把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实践融入青年个人成长成才中进行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品质的必然要求和社会主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青年个人成长是任何教育都要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追求的价值目标。要在青年马克思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落实青年成长成才的教育目标,并在这一教育目标的指引下开展教育实践,促进两者相互提升、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四、结语

总的来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要坚持执政党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遵循历史性、现实性、能动性、先进性的基本规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更好地实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更好地服务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发展。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执政党先进性
山东省 发挥少工委组织作用 彰显团属青少年宫为党育人先进性
篆刻
如何提高企业中青年党员的先进性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看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