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探索

2018-03-29王喜宾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价值观青少年

赵 欢,王喜宾

(贵州理工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在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不能忽视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积极应对问题,对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1 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1.1 大学生价值观现状

我国大学生在价值观方面总体上是好的,但是由于大学生心理还不太成熟,可塑性强,很容易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西方社会思潮、文化观念以及价值观随之涌入,其中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理想信念缺失;个人主义盛行,集体荣誉感下降;个人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被提倡,道德感下降等。其中以理想信念缺失最为突出,也最为严峻。由于理想信念不能在短期内给自己带来“实惠”,就被抛到脑后。

大学生理想信念一旦缺失,必须加以及时正确的引导,否则将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如果大学生连基本的理想信念都没有,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就会沦为形式。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树立起一面鲜明的旗帜,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引导他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侵蚀。

1.2 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1]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因此,解决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建立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保证。

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师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够坚定。对于信仰是什么这个问题部分老师没有思考过,甚至有大部分老师表示没有信仰,能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老师很少。这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另外,部分教师教学质量不高。高校思政课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差强人意,很多高校都需要聘请校内、校外兼职教师,而本校专任教师由于课时量重、科研压力大,很多老师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最后,重形式、轻内容的现象比较严重。思政课教学一直都在改革,部分老师为了追求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过分追求形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到课率和抬头率,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提高点头率,这样才能提高思政课的实效。

2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对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改革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阶段,作为代表祖国希望和未来的一代,是否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因此,重视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我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

2.1 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化

现阶段我国主导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社会主导价值观的教化最主要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党和国家一直对青年寄予厚望,毛泽东同志把青年比作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是我们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通过座谈、交流、演讲等方式同青年互动。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2]作为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少年的主导价值观决定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但是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给青少年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加上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以及外来文化的渗透,青少年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高校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阵地,在核心价值观教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教学方法死板、技术手段单一、教学内容空洞、吸引力低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比如案例法、师生互动法;在采用传统幻灯片教学手段的基础上,可以多使用一些视听教学手段,即把电影、广播等融入到幻灯片中的复合教学手段;录制评选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翻转课堂等。利用这些方法和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吸引力,提高教学效果。

2.2 通过第二课堂,多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即课堂教学来说的。第二课堂有着与课堂教学不同的特点和优点,在内容上以教材为纲但是不局限于教材;在授课形式和方法上更加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在授课地点上非常灵活,不局限于教室,选择性比较大;在考核方式上不需要考试。因此,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和教育除了课堂讲授,积极开拓第二课堂也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渠道。

一是开展社会实践,使学生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具体可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在社会实践结束之后,进行先进集体和个人的评选,积极发挥榜样的作用;二是举办人文讲座和学术报告,在报告中突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主题,同时突出创新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中塑造正确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三是校园文化熏陶,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教师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要通过对校风、校训、校徽等宣传作用,使每个学生都能深刻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且积极践行;四是进行“三生教育”,即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三生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珍爱生命,学会生存,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也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

2.3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除了课堂教化,第二课堂引导,我们还需要创造和利用各种载体来营造一种舆论环境。报纸、电视、广播这些传统的大众宣传媒体在内容上无可厚非,但是在形式上不能很好地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不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喜好,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网络的开放性极大迎合了青少年追求自由民主的本性,成为青少年普遍使用和喜欢的一种沟通和学习工具。如果通过网络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易于被他们接受,能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但是,普及面大、覆盖面广的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充斥着反动、暴力、色情等信息,而青少年的自主能力又有限,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一,教师要积极利用网络,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引导。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如果教师不能认识到这一点,不能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网络,一味地放大网络的消极作用,就不能对青少年进行正确的网络教育和引导。教师不仅要利用多媒体幻灯片进行教学,更要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建立QQ班级群、班级网络论坛、网络班会等。班主任可以定期设定几个热点话题,通过网络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甚至多对多的讨论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有目的地进行互动,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进来,增强引领教育的效果。

第二,学校通过建立自己的思想教育网站,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对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育的冲击,学校要开辟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网站,通过宣传主题鲜明的活动、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融入其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荣誉感,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价值观青少年
我的价值观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青少年发明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