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综述
2018-03-29谭玉琳
谭玉琳
(重庆交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74)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关心青年一代的成长教育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各个场合发表了关于青年的成长教育问题的重要讲话,例如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等。他也经常与学生们及各个学校进行书信来往,在这些书信中明确表明了他的教育理念,例如2017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鉴于此,国内学术界开始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定的成果,分类归纳这些研究成果,对掌握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研究动态,发现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探索,推动青年教育工作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及意义。
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现状
近来年,学术界关于“习近平青年教育”的研究成果,以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为例,从研究成果数量上,共检索到相关论文共计159篇(截止2018年9月);从研究年度上,自2015年开始,主要集中在2017、2018年,其中2017年有46篇论文,包括3篇硕士论文,2018年有89篇论文,包括6篇硕士论文;从研究组织和人员上,研究者多是高校教师或高校硕士生,都是以教育者或被教育者的视角来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从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们普遍采用文献研究法,文献的来源基本上都是出自习近平的讲话和回信(如《习近平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习近平总书记给莫斯科大学中国留学生的回信》)、著作(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之江新语》等)、各种新闻报道,从这些文献资料中研究总结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从研究内容上,主要回答了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教育青年,要教育青年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性问题,“用什么内容去教育引导青年”的基础性问题,“要通过谁教育青年,用什么方法来教育青年”的主导性问题。总的来说目前研究的理论成果包括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教育目标、主要内容、实践路径和重要价值及意义五个方面。
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研究
学者们提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条件有理论渊源、时代背景、责任担当、现实依据、国际环境、主观条件六个方面。其中陶小平,余克斌重点论述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渊源,其一,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教育观。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作用,列宁的《青年团的任务》中就指出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要注重学习与实践的结合。其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毛泽东认为青年教育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和身体素质教育,邓小平认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是青年科技人才,所以要重点培育青年[1]。
龚志军、牛玉萍提出除了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青年教育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之外,中华传统德育观也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中华传统德育观主要是从道德层面教育青年,例如“《诗经》的‘夙夜在公’思想”“儒家的‘仁爱’思想”,这些都对青年的立身、成才有重要的影响[2]。
方年根则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形成条件不仅有前人理论的支撑还有其他五个方面: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要求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推进“四个全面”的建设发展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实践基础;立足青年自身成长教育的现状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现实依据;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和国外思潮的涌入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国际环境;习近平丰富的个人经历和扎实的理论功底是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形成的主观条件[3]。
2.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目标研究
柳礼泉、陈方芳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目标就是将青年教育成为具有“四有人生”的人,即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青年一代如果没有理想信念,就没有奋斗的动力,是精神上“缺钙”的表现;青年应该有梦想,要把自己的“青春梦”和“中国梦”结合在一起;青年应该有奋斗精神,实现目标要靠锲而不舍地奋斗;青年要有奉献精神,要将自己的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建设发展中,积极奉献乐于付出[4]。
杨章文、邓显超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目标是要将青年培养成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勤于学习,练就过硬本领,矢志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创造,锤炼高尚品格的人。青年要成为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人,要在顺境逆境中不迷失自我就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青年要勤于学习、勇于实践,练就过硬的本领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青年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能从新生事物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但仅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青年还需要吃苦耐劳、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青年的品行代表着整个社会的品行,要把青年培养成拥有高尚品格的人,去建设现代化文明国家[5]。
崔发展、喻金伦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教育目标“就是在立德树人的基础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通过德育、因材施教把青年培养成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要求青年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奉献的人[6]。
2.3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研究
张克荣、郭锐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从教育目标和教育要求来看,要教育青年成为有坚定理想信念、具有真本事真本领、富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矢志艰苦奋斗、塑造高尚品格的人;第二,从培养青年的主导力量来看,包括了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干部、高等学校和青年自身;第三,从教育的途径和方式来看,根据对青年实施教育对象的差异,教育方式也有所区别,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勇于承担起教育青年的责任,领导干部要深入到青年中去开展指导教育工作,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对于青年自身而言要到基层和人民中去筑梦人生,奉献青春[7]。
柳礼泉、陈方芳鲜明地提出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五维一体,全面育人。第一,理想信念教育。习近平通过重点强调中国梦的内涵与价值引领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习近平认为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可以透过青年的价值取向来观察和决定,所以要帮助教育青年在关键时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青年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力军,加强对青年的中华优秀文化教育”,做到文化自信,通过青年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到“古为今用”;第四,法制教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把法制教育纳入到全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推动全社会树立起。法治意识,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人才保障;第五,生态文明教育。青年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因此,要将生态文明教育贯穿到青年教育中去[4]。
黄蓉生、石海君则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中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历史教育、中国梦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这一结论是从习近平历次同青年的讲话中总结出来的[8]。
杨小芳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主要解决了“如何培养和教育青年”的问题,要教育青年可以通过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引领青年成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青年树立人生判断标准,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青年的文化底蕴[9]。
魏有兴、臧雪源、李前进认为从教育对象、目标和政治价值观角度思考,可以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分为四个方面,第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是以中国梦为引领的理想信念教育;第三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青年成才教育;第四是以青年修身为基础的传统文化教育[10]。
2.4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实践路径研究
柳礼泉、陈方芳认为要开展对青年的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多方联动、合力育人,不同的教育工作者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联系青年群体的桥梁和纽带”,要深入开展“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当好“启梦人”;青年模范是广大青年群体的“头雁”,要激励青年模范锐意进取,当好表率,用自己的行为去激励广大青年;教师是教育之本,是对青年进行教育最多的人,要求各级教师牢记“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争当“四有好老师”,当好广大青年的筑梦人;“领导干部是中国共产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窗口,抓好这个‘关键少数’”,要求他们“关注青年愿望,帮助青年发展,支持青年创业,当好‘知心人’‘热心人’”;对于青年自身而言,青年是教育的主体,青年要做到自我教育就需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成为时代的“圆梦人”[4]。
蒋玉娟认为除了共青团、学校要发挥好教育作用之外,家庭作为青年的第一课堂,家风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青年的行为和品格锻造,所以需要树立弘扬好现代文明的家风,让青年在其中健康成长。此外,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有助于青年的教育发展[11]。
除了从教育工作开展者的角度来思考青年教育的实践路径,还有学者从其他角度来研究青年教育的实践路径的问题,比如邓永霞,从教育政策、教育方式、教育队伍方面关注了路径选择的问题[12]。比如苑申成,强调实践锻炼、开拓创新、争做先锋来实现对青年的教育[13]。而李士峰直接从教育方式着手,认为要用“有理想、有担当”鼓舞青年,发挥“模范人物”对青年的带动作用[14]。
2.5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研究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研究方面的期刊学术论文较多,在上述研究者的研究中,也大多涉及到这一部分。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价值研究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引导了广大青年正确认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例如石海军总结到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青年们一直都以国家命运前途为己任,那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也离不开青年的努力奋斗,对青年进行正确的教育,有助于中国梦的实现和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促进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了解。习近平基于对青年的认识,呼吁全社会关心爱护青年,重视青年的教育问题[15]。
第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黄蓉生和石海君的论述,他们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用新颖朴实的语言表达了对青年教育思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的发展,使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理论得到更广泛的传播[8]。另一代表人物是陶小平、余克斌,他们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产生是对当下青年发展现状的思考,是对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的继承和创新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和科学性的特点,丰富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1]。
第三,为新时代青年成长提供了方向。杨晓慧认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的重要论述揭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历史机遇,明确指出了当代青年成长成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立德”“锻才”“为民”,并为青年教育工作者们提供了培育当代青年创新发展的科学方法论[16]。
第四,推动了国际交流与全球治理。王悦佳指出青年是新生力量,是民族合作交流的桥梁,青年在当今各个国家文化交流中有着重要地位,青年开放的态度和思想使他们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极大地推动了国家之间的发展和进步[17]。
3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3.1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存在的不足
3.1.1 研究内容不成系统
目前学术界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产生条件、教育目标、主要内容、实践路径、重要价值研究较多,对教育原则、教育手段和教育队伍虽然也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与前面五个方面相比较而言研究还不够深入。其中大部分学者比较重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内容研究,比如重点研究青年的价值观教育、青年的成才观教育等,缺少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基本框架研究,整体研究缺乏全面性、系统性、深入性,还没有学者研究透彻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系统内部的联系与区别。
3.1.2 研究资料单一、缺少比较研究
当前学术界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资料主要是以习近平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之后的系列讲话和有关书信为主,较少包括了习近平在地方执政时关于青年教育的讲话和文章,研究资料较为单一。研究的出发点以习近平个人为主,没有与他所继承的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青年教育的内容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无法更进一步体现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发展性和创新性;没有与当前中国其他的青年教育思想与国外的青年教育思想进行横向比较研究,体现出他们之间的差异性,展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独特性和先进性。
3.1.3 对“是什么”研究较多,对“怎么做”研究较少
从理论内容与价值意义上研究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可以说是整个学术界的研究重点,目前达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但是,在怎样才能教育青年健康成长成才方面,学术界对青年进行理论教育途径研究较多,而对实践贯彻方面研究较少,虽然也有一些有益的实践路径研究,但大都是泛泛而谈一些方向性政策,没有研究具体的实施手段、方法,不够精细化,可操作性不强。
3.2 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未来研究的展望
3.2.1 加强系统性研究
广大理论工作者要认识到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是一个系统的思想,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在现有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教育原则、教育手段和教育队伍的探索研究,并且不能将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系统内部的这些要素分开来看待,要努力找到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形成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系统的理论框架。
3.2.2 加强全面性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拓宽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研究的广度、深度和高度是一种必然趋势。第一,要增加对研究资料的收集,关注习近平在青年时期和在地方执政时期关于青年教育的讲话和文章,并把这些文字资料与习近平的成长背景和经历相结合,在收集资料时注意他思想的形成有着深刻的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印迹,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独特性研究。第二,要加强比较研究,目前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研究比较全面,但还缺少对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和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教育观的纵向区别比较研究。另外,还要与当前其他青年教育观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体现出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的鲜明特点。
3.2.3 加强实践路径研究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都强调实干的重要性,所以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也要注重对其实践路径的研究,切不可泛泛而谈,没有实施性。要把习近平关于青年教育重要论述落到实地,针对当前切实存在的一些不良教育现象和问题,在方针政策、教育方法、教育的主体和客体、教育的评判标准等具体操作层面结合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探索出能真正能落地实施的实践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