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哲学视域下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分析及其启示

2018-03-29马小静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战略思想矛盾精准

马小静

(中共喀什地委党校,新疆 喀什 844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第八部分“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中,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单列一条进行阐述,这在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报告中还是首次,他号召“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实现脱贫目标,做到脱真贫、真脱贫[1]。

1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历史轨迹

1.1 马克思主义的扶贫思想

马克思对贫困思想的研究主要是从贫困制度方面入手,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中,资本家过度追求剩余价值,使用机器,导致大量人口过剩,造成贫困。随着社会的运动变化发展,扶贫问题也随之产生变化,以前的扶贫战略已不能与当时社会相适应,亟需实现改革与创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由此产生。当然,随着国家的改革开放,新的社会关系的变化,扶贫问题更加复杂,扶贫战略也与日俱进。一方面,在基础上继续推进扶贫工作,减小差距,消除贫困;另一方面,要积极更新变化,跟上时代的脚步,推行精准扶贫战略。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紧跟历史变化发展的潮流,不断改革和创新,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1.2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扶贫思想

毛泽东在论述扶贫思想上主要是从共同富裕的角度进行分析,主要从实现农民的共同富裕目标、走社会主义道路的途径实现共同富裕;采取土地改革、农村合作化的模式走上共同富裕。邓小平在论述扶贫思想时主要从社会主义的性质方面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应打破原有传统计划经济,建立市场经济,结合我国国情从发展生产力上发展经济,从而走上富裕道路。江泽民在论述扶贫思想上主要从具体策略上进行扶贫的开发,特别是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为扶贫工作注入活力,把扶贫工作上升到一定的地位,引起高度重视,明确扶贫的地域性,把农村作为扶贫的重点对象。胡锦涛在论述贫困思想上主要是从以人为本上进行分析,从提高人的素质、科学技术手段等方面入手,用发展的战略眼光去解决贫困问题,实现早日脱贫。

1.3 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战略思想

习近平认为要想贫困地区的发展搞上去主要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我们的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联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这是问题的一方面。另一方面群众需要领导。没有领导,群众的积极性既不能提高,也不能持久[2]。党的政策、方针是指引扶贫的方向,因此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习近平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克难时期,要抓住核心力量,发挥最大合力,密切联系群众,争取在扶贫道路上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2 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辩证分析

2.1 马克思主义的定性与定量分析

定性分析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我们知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我们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也是对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这种客观存在的“物质”的一种认识。

由于每一个事物的性质不同,运动发展形式不同,因而事物所产生的原因也会不同,在精准扶贫战略实施过程中,从定性角度分析可以将贫困群众的贫困原因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是致贫的关键所在,找准致贫的性质原因就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找准致贫的外因就可以调整外部条件,进而从根本上早日实现脱贫目标,完成小康社会建设。

定量分析是指分析一个被研究对象所包含成分的数量关系或所具备性质间的数量关系。精准扶贫战略在目标上分为近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这些都是从定量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在衡量精准扶贫的措施上,还存在可控与不可控、人为与非人为以及生存环境承载量的大与小,这些都是在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上进行的定量性分析。因此可以看出,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对精准扶贫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进行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有利于我们在具体扶贫工作过程中,抓住关键重点,解决矛盾,进而如期达到脱贫攻坚的目标。

2.2 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矛盾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启示我们,从根本上说,精准扶贫就是处在支配地位,发挥影响和作用的功能。思考精准扶贫战略思想应该坚持用主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解决问题。即以主要精力方面抓主要矛盾,找出精准扶贫的主要任务,从而掌握精准扶贫的中心问题,进而全力解决精准扶贫重中之重问题。倡导实施精准扶贫是因在扶贫入户走访的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地方的扶贫并未达到“精准”,并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抓主要矛盾。精准扶贫重中之重是找准精准扶贫对象的问题,只有明确扶持对象才能更加精准地找出贫困的原因、确定扶持计划、扶持项目资金等。另外,在帮扶人员上也要抓住重点,帮扶人员如何扶?怎样扶?这就需要责任明确、尽责到人、考核到位,如此才能达到精准的效果。

辩证唯物主义还认为,主要矛盾在不同的事物变化、运动、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变化发展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复杂多变的情况。随之,主要矛盾在事物变化、运动、发展过程中将会随着矛盾的运动和发展而发生变化,尽管主要矛盾的性质未产生变化,但由于事物在矛盾体系中各种矛盾力量的此消彼长,有些矛盾激化、有些矛盾缓和、有些矛盾解决、有些矛盾新产生,则原处在支配、主导地位的主要矛盾降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从而使得事物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阶段性。因此,在推进精准扶贫问题上,一方面要以主要精力从各种矛盾中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任务,从而解决主要问题;另一方面要善于找出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出现的新的主要矛盾,及时转移精准扶贫工作的关键重点;最后,还要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有机地统一,发挥两者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作用,以推进精准扶贫的发展。

2.3 马克思主义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原理

矛盾普遍性是指矛盾普遍存在,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没有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不同,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矛盾不同,同一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是正确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在精准扶贫战略过程中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在具体贯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思想过程中,一方面要重点抓住各贫困地之间的共性;另一方面也要重点抓住各贫困地之间的个性,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此,精准扶贫战略必须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重视各贫困地之间的共性,在全面认清共性的基础上制定一系列与之相配套的精准扶贫体制,确保精准扶贫体制的统一,保证各贫困地的整体性,即能在2020年如期脱贫,走上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习近平强调,开对了“药方子”,才能拔掉“穷根子”[3]。因此可以看出,不能忽略矛盾的个性,“大锅饭”式的扶贫不是真正的精准扶贫,要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扶贫路径。习近平指出:“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此,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乡镇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同问题不同对待,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制定相符合的措施,灵活地开展特殊性的精准扶贫工作,不能全部实行统一的政策、方法扶贫,而是要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确保弄清楚贫困人口数量、原因,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3 三方面的启示

3.1 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必须思想落实到位

唯物主义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此启示我们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贫困群众的主观能动性。精准扶贫战略就是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产物,开展精准扶贫战略必须树立贫困群众的理想信念,创造一个好的脱贫环境,宣传好党的系列惠民政策,宣讲好党的脱贫技术手段,从根本上帮助贫困群众能够树立信心、解决贫困的本质问题,从而引导贫困群众能够正确科学地认识到自身优势,进而能够积极发挥自身能动作用,从思想上、意识上自觉淡化“贫困意识”,走上独立自主的致富道路,自觉寻找致富门路、提高自身素质、学习科学技术,拿出敢拼敢干的思想和勇气,摒弃“等、靠、要”的落后观念,使得在精神上远离贫困。

在过去长期的粗放式扶贫的过程中,大都以大水漫灌方式为主,个别帮扶干部对精准扶贫战略仅仅是停留在定期看望、送慰问品层面上,却忘了“志不强者智不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这样只会加深人的惰性,丧失自身发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因此,帮扶干部要从根本上帮扶贫困群众从思想认识上正确认识贫困原因,克服贫困困难。当然,帮扶干部还要从帮扶方式上进行创新,调整合适的帮扶方法,多深入到贫困群众中去,多听贫困群众的困难诉求,多讲通俗易懂的脱贫政策,以增强贫困群众致富的信心,调动自身主动性和积极性,早日走上致富道路。

3.2 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必须规划到策略

策略指的是计策、谋略,是可以实现目标的方案。精准扶贫战略要想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就必须规划到精准脱贫策略,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合村级的具体实际,对性质不同的贫困村采取不同策略,对一些先天自然条件较好的贫困村,可以在策略上采取大力扶持其特色产业,先实现基本的生活需要,促进稳定的收入,再谋取长远的发展;对拥有自然景观的贫困村可以大力扶持发展旅游业,以此带动贫困群众实现增收;对一些偏远地区的贫困村自然资源匮乏、发展门路短缺、基本条件较差,可以结合国家政策实行搬迁、培训转移、异地开发等,分期分批地进行策略上的帮扶,争取早日脱贫,走上致富之路。

另外,还可以根据整体区域的布局,结合当地特色,发展特色支柱产业,发展合作产业以一带多,慢慢走上致富之路;策略上要健全农村低保、新农合等系列社会保障体系;发挥驻村干部帮扶到村到户,压实责任,落实精准扶贫战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3.3 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必须落实到行动

“一步实际行动胜过十打纲领”“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也没有”是习近平十分欣赏的两句名言。干与不干、真干还是假干,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党性问题,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4]。面对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的局面,这就需要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贯彻落实能力,把精准扶贫战略思想领会到位,把具体措施真正落实到日常行动上,确保在整体上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必须把“严”和“实”落实到各个环节,在真扶贫、扶真贫上着实下一番狠功夫,在实干上、实效上用尽力气。“打铁还需自身硬”[5]。精准扶贫面对的都是难打的“硬铁”,因此就必须要强调“打铁”的人自身需要不断提高,提高到比“硬铁”还要更硬。不要只是为了上面制定的政策、明确的任务就走过场地去看看、走走、拍拍照,没有深入到实际具体了解情况,分析问题,甚至有时明知道上报来的数据是有误的、情况是虚假的、典型是虚编的,也放之任之。因此,干部要想自身硬起来,就必须敢于直面问题、解决问题,真抓实干地完成精准扶贫战略。

实干才能兴邦,说一千,道一万,不如踏踏实实埋头干,目标制定、措施明确之后,能不能见到成效,关键就在一个“干”字,实干就是要求各地区贫困人口踏实干。贫困对象精准后,想要脱贫关键的动力是劳动主体,精准扶贫战略就是要引导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作用,在行动上积极谋取发展道路。习近平强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若是扶贫政策变成如此,就与我们国家制定政策的初衷背道而驰,就完全地丧失其真正意义,偏离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内涵。“一勤天下无难事”,只有从实际出发,引导贫困群众勤劳、苦干,才能解决根本贫困。

[1]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7.

[2]邓义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意蕴[J].桂海论丛,2017(2):14-17.

[3]习近平.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1-29(1).

[4]刘小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J].文化学刊,2017(8):75-79.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106.

猜你喜欢

战略思想矛盾精准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论蒋百里的国防战略思想
清康熙帝的大战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