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方案探析
——以黄河护理职业学院为例
2018-03-29蒋春梅刘芳杨晓燕于舒雁
蒋春梅,刘芳,杨晓燕,于舒雁
(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河南郑州 45006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并提出要“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这也为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指明了方向[1]。高职教育应该主动地适应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自主紧跟产业升级来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而高职技术人才也应自主追随新时代市场发展的新要求,提高业务技术水平[2]。作为技术要求高,动手实践操作能力要求强的口腔医学专业,着力开展理论融合实践的教学,且侧重实践教学,是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发展的现实要求。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实用型、应用技能型人才。坚持培养面向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从而很好地实现与技术职业岗位的对接。
1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方案
传统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方案更多的是注重理论知识学习,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纲,以至于违背科学的教学发展规律,不同程度导致了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的脱节。2015年以来,该校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进行了大胆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实施理论深度融合实践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实践为主导的教学体系,沿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道路,强化引导学生做好实习实训,采取创新的顶岗实习形式,做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无缝对接,推动对学生的考核和评价向实习实训靠拢,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口腔临床实践验证,人才培养效果得到了社会好评。
1.1 模式与步骤
该院遵循职业教育特点,打破了传统的“2+1”模式(2年校内理论学习、1年校外临床实习),积极探索新模式,贯彻“整合教学计划,小学期多实践”的指导思想,把校外实践教学贯穿到整个培养周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三个学年中逐渐强化学生的“认知见习”“跟岗见习”和“顶岗实习”。
(1)第一学年为学生“认知见习”。从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开始,学生用4 周时间进入企业进行学习,加强学生医学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尽早接触学生以后将要面临的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兴趣,深入开展真实的岗位实训让学生较早地了解到更多的关于自身未来工作岗位的信息,进而激发学生树立与自身相符的职业发展目标。
(2)第二学年为学生“跟岗见习”。在上一个学年的基础上,学生一边学习专业课程,一边逐渐接触岗位,进行理论融合实践操作的技能训练提升,同时学生可以接触较多的关于自身职业工作的信息,激发学生为将来的工作谋划,进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扎实努力学习专业理论,踏实地进行理论联系实践验证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综合技能[3]。
(3)第三学年为学生“顶岗实习”。在这一学年,学生已经全部学习完成学校的理论课程,大部分时间将用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在企业,本着学校与企业协议的“校企循环、实景育人”的人才培养原则,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岗位上进行摸爬滚打,进而培养学生的思想方面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方面的职业素质。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定位,创业目标,创新实践能力提升有了明确的规划,从而为学生毕业更加顺利的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1.2 目标与实施
该院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学生,依托学校临近大学科技园区的地理优势,通过校企合作,毕业实习可直接进入企业,实行“实习+就业”,提升了企业用人的综合素质。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一方面有效发挥了企业能够让理论有效付诸实践的优势,促进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也极大地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后备高素质人才,促进了企业的长远发展[4]。学校与企业联手发展,有效打破了困扰高职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足的瓶颈,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与多家义齿制作公司合作,结成校企业合用联盟,通过双方建立的随时沟通协调机制建立了“零距离无缝对接”合作模式。自2015 级学生开始,该校对该专业实行小学期多实践的教学模式,三年来主要实现了学生理论学习与岗位实训实习一体化推进,侧重推动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以岗位动手实践为主,通过理论与实践共抓,深度实行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指导思想,为校企零距离无缝对接创造了条件,为全面提升校企合作效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校企零距离密切合作模式的有效实施,推动了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自2015年开始,该校选派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任课教师分期、分批深入到企业或医院进行定岗锻炼,接受培训增强职业操作技能,到企业后和企业带教教师进行技术交流,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谋求校企的共同发展,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后在提升自身操作技能的同时,把新工艺、新技术带回课堂,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双赢的校企合作,强化了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业务技术能力培养,为打造懂得理论,熟悉技术的优秀师资团队提供了条件和保证。这一模式的有效推广,必将有效解决现阶段我国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有效打破技能型教师严重不足的局面。校企合作,使得该校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师摆脱了单一的理论型,成了口腔修复设计与制作理论与实践俱佳的“双师型”优秀教师[5]。
1.3 特点与效果
课程体系和实践课程改革是校院合作模式创新的主要落脚点,对于落后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校院合作人才培养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突破了传统课程体系结构,根据实践体系要求重新整合。一般各专业课程分为公共课、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大块,该校突破传统的课程体系结构,对现有的课程结构进行整合,将大部分集中在第一学期的公共课穿插到后期的教学过程中。即医学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相对的提前。二是全面推进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和创新。将社会实践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培养学生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6]。该院运用“先做,再学,最后教”的教学策略有效突破了“先教,再学,最后做”的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师未“教”之前,学生先行对工作岗位内容进行尝试性的“做”,实践的同时跟着工作岗位中带教教师“学”实践技能,这样,学生可以将不懂的实践技能问题带回课堂中,进而有侧重、有目的地去听课学习,此时教师的“教”将事半功倍。这个教学方案体现了“实践、认知、再实践、再认知”的教学理念,教学效果良好。
2 培养方案的创新之处
首先,学生学有所成,工作无忧。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完善了新型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基地,让学生能够有步骤的真操实练,让以往流于形式的实训项目演练逐渐转变为与实际工作岗位操作相一致,真正学到实用的临床技能和经验,从而达到毕业后能够直接上岗、理论与实践无缝衔接的目标。其次,校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重新整合高职院校和与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相关机构和企业的各类已有资源,通过调研分析和制定方案,使这些资源能够有机结合、取长补短,以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的,并基于此提出了适应社会需要且颇具创新性的口腔医学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最后,方案及时完善,与时俱进。根据校企合作的实际需要及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与合作企业沟通,并不断修改、完善口腔医学技术专业的教学计划和成绩考评体系,使人才培养方案日趋合理并具有足够的灵活度和针对性,也更具推广应用价值。
3 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该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不断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学校的发展。通过统筹整合资源,创新办学机制,发挥聚合效益,切实提高了我院的办学活力。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不断创新和完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发展、融入行业企业、服务社会发展的特色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