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

2018-03-29程亮明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18年23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程亮明

(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安全重于泰山”,大学生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历来是高校学生管理的重点。不同于中小学生,已经成年的大学生在时间、金钱拥有较多的自主支配权,这给大学生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对大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防护、安全事件处理、安全心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1 新时代大学生的安全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从青春期走向成年期的重要阶段,这一个阶段的大学生自主能力较强,对社会道德和法律知识有一定的判断,但对社会的复杂程度又缺乏足够的认识,网络诈骗、高利贷等通过互联网侵入大学生生活中,给高校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1.1 大学生日常行为安全意识问题

大学生的日常行为安全意识是指大学生在日常行为中对生命健康与行动安全等认识,包括了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财产安全意识、消防安全意识、乘坐交通工具安全意识等方面。武汉轻工大学的周小莎、张家明等人针对大学生日常行为安全意识的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的大学生人身安全意识较强,财产安全意识一般,乘坐交通工具的安全意识有待加强。在人身安全意识方面,绝大多数学生面对歹徒抢劫盗窃时的选择能把握时机及时报警或者与歹徒周旋借机脱身,但也有少部分学生会选择不顾一切与歹徒硬拼; 在夜晚独自经过人少路段时,绝大多数同学会选择携带防身工具或绕路,只有少数学生选择虽然害怕但仍会继续通行[1]。财产意识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知道不能轻信中奖电话短信、不能乱点网络不安全链接,不随意输入银行账号和密码,不透露手机验证码等基本的财产安全常识。消防安全常识方面,绝大部分学生知道消防基本常识和火灾自救措施,但也有少数学生消防安全意识淡漠。交通工具安全意识方面主要问题在于是否选择乘坐黑车上,有近50%的学生觉得不安全,但若没有其他交通工具选择时仍然会乘坐黑车出行。

1.2 互联网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互联网也给以往难以接触到大学生群体的高利贷可乘之机。自2016年曝出第一起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的新闻以来,三年多来大学生深陷网贷无法还款的新闻时有耳闻。这些陷入网贷泥潭的大学生缺少足够的安全意识和金融常识,对网络贷款平台的复利计算方法没有警惕之心,以为只是简单的借钱还钱,是为了满足自己购买奢侈电子产品、化妆品的需求向平台借款五千到一万元不等,然后发现这笔借款以“利滚利”的形式飞涨到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最终成成他们无法承担之痛。同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给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不当言论以可乘之机,他们披着互联网自由言论的外皮腐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诱导形成偏激的思想甚至做出偏激的行为。

1.3 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大学生整体心理状况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近年来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犯罪案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因心理健康问题而休学、退学的案例频出,给高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心理学相关研究表明,由人际关系引发的心理冲突是人生中最常见心理困扰,大学生也不例外。初入大学的新生在与寝室室友、同学、教师的交往过程中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困扰,这些困扰若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极有可能产生人际矛盾,而以独生子女居多的当代大学生在处理这些人际矛盾时,很少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去考虑问题,从而导致矛盾激化。这些矛盾冲突有可能伴随整个大学四年,个别有着严重人际关系困扰和心理疾病的学生,甚至会因为无法处理好寝室同学之间的矛盾而产生恶性伤人事件。

2 大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的创新探索

2.1 创新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管理体系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构建完备的安全教育体系,形成由党委统筹、院系党支部书记负责、辅导员参与、学生安全委员配合的立体安全教育网络,为高校的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构建岗位责任制,将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权责关系落实到具体的负责人身上以保证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渗透到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高校还应积极与社会、家庭做好沟通,形成沟通合力,共同做好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例如,学校可以邀请公安局经验丰富的民警、消防局的消防战士来学校做讲座,以生动的案例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安全观念,让大学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养成自保的能力。同时,辅导员是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人员,高校要重视辅导员自身安全教育水平的提升,通过培训、沙龙等方式,学习、探讨大学生常见的安全隐患和容易被忽略的安全死角,丰富辅导员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

2.2 优化大学生的日常安全教育工作

日常安全教育工作是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修课。高校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联系起来,共同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第一课堂是指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的课程教学,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安全教育课程教育应当包括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树立、法制安全的教育、人身安全意识、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在面对歹徒抢劫时的正确做法是什么,夜晚独自一人外出时的安全措施有哪些,寝室的用电安全行为和容易引发火灾的用电行为,大学生的财产安全意识等。教师在具体授课时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2017年的“江歌事件”引发社会热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这一案例,让学生思考正确的人身安全防范措施有哪些。第二课堂是指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等。高校要利用好第二课堂,结合“国家安全日”“全国消防日”等时间节点,以讲座、班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方式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最终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

2.3 重点抓好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工作

针对当前频频爆出的大学生网贷事件,高校应做好学生校园网贷的教育引导工作。首先,高校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大学生自立自强代表等方式,纠正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攀比之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消费观,改变超前消费、过度消费的习惯,从源头上杜绝网络贷款的产生。同时,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做好金融信贷、网络金融安全、高利贷危害等知识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披着“校园贷”外皮下面网络金融贷款的高利贷本质,做好大学生网贷风险防范宣传工作与教育引导工作。针对大学生容易被网络舆论误导的现象,高校要树立正确的网络舆论导向。一方面,高校要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重视社会正能力的宣传,另一方面高校也要善于利用网络平台的舆情功能,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积极、正面的校园网络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学会甄别网络不当舆论。

2.4 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工作

由于心理健康问题具有隐蔽性,心理问题产生后容易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因此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工作。首先,高校应科学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通过专业的心理学课程教学,让学生对心理健康、心理疾病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其次,高校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作为学生工作的一线人员,辅导员是学生大学四年接触最多的人,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高校要做好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培训,做好大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高校要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通过构建寝室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辅导员、心理咨询室、院校党支部书记、院领导的联动机制,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心理健康安全预防工作。

3 结语

大学生安全管理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常抓不懈的工作。新时代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包括了日常安全教育、网络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高校要针对当前大学生日常行为安全意识问题,互联网带来的潜在安全隐患,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问题等现象,构建全方位的安全教育管理新体系,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起来,做好学生日常安全教育工作、校园网贷的教育引导工作、网络舆情引导工作及大学生心理健康安全教育工作。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大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