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模式构建*

2018-03-29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9期
关键词:法律意识价值观核心

邸 鹏

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新型人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任。听障大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中的特殊群体,其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决定了加强其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听障大学生的自身发展都要求建立完善的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模式。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加强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必要性

(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加强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分重要的一环。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主导和引领作用,重点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并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此可见,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符合党、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之举。

为了推广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能力、有意识地抵御外来文化和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袭。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与各种外来文化不断交流、碰撞、融合的环境当中,作为尚未完全步入社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在形成当中的大学生,必须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先进思想武装自己,使自己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袭。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不仅能够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提升其思想水平,还能够加强大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外来文化和腐朽落后文化时的抵抗能力,从而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二)听障大学生自身特点的要求

听障大学生由于听力方面存在的障碍,在学习、交流与认知上都有着自身的特点。一方面,他们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往往需要耗费比普通大学生更多的精力,付出远超常人的努力,才能克服听力障碍带来的学习和沟通困难;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对世界的认知建立在听力障碍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社会融合等方面也会展现出与普通学生较大的不同,对事物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也会有明显的特点。这就要求高校在对听障大学生进行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时,必须充分考虑他们特殊的学习、交流、认知习惯,也必须在教学方法、内容和模式上予以调整和创新。只有探索并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听障大学生自身特点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模式,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学习到与其他大学生同样内涵丰富的社会法律知识。也只有如此,才能建立起听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与内涵的深刻认同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开展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路径

对听障大学生进行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牵涉到多个主体。高校作为领导者和负责者,承担着完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内容、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以及构建教学体系的责任;教师作为主要执行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听障大学生作为受教育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接受教育的同时加强自我教育。只有多管齐下,才能够建立起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高教师社会法律意识教育能力

教师作为听障大学生在接受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时最直接接触到的主体,在听障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社会法律意识的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教师的知识积累和教学水平与教育效果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其社会法律意识教育能力和水平。

首先,高校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景、内容、核心内涵以及相关方法论的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殊的历史背景以及历史意义,并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教学及日常生活中都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教师自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不断深化,才能在对听障大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准确地传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对学生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

其次,高校必须定期开展教师队伍培训,通过举办座谈会、讲座、研讨会、交流会等方式,为高校教师队伍补充社会法律相关知识,并将社会法律意识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行为准则相结合,最终贯彻到对听障大学生的日常教学当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严于律己,加强对自身的思想道德要求和社会法律意识要求,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密切联系实际,完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内容

听障大学生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不仅要紧紧跟随时代特征、符合时代要求,还要和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精准地把握大学生的现实需求。首先,必须根据当前社会的形势和发展变化,使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这就要求学校领导、教师丰富与大学生日常交流的形式,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及时根据其生活变化为社会法律意识教育增加新的内容、新的观点,让教学内容与时代紧密相连。

其次,在对听障大学生进行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在教学内容中突出重点和难点。在选择具体的教学材料和影像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选择那些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内容简明扼要、能够准确地传达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资源。并且,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教育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社会现象和社会难点问题,同时将这种引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从而正确地引导听障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指导行动。

(三)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满足听障学生需求

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在生理上有着较大的不同,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注意因材施教,丰富和创新教学手段,满足听障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具体需求,是开展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另一重要途径。

一方面,教师应对听障大学生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心理认知水平有较为深入的了解。由于听障大学生在听觉方面的不足,对视觉、图形、色彩等元素的敏感度要远远高于普通人,这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视觉联想能力,但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灵活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工具的方式,丰富和加强听障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社会法律意识的理解,从而充分激发他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过程中的热情。

另一方面,由于听障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的交流往往存在困难,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对他们的心理状态予以更多的关注。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普通大学生与听障大学生成立互助学习小组,在充分的交流和讨论中克服交流障碍,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相关社会法律意识的理解。

(四)完善教学体系,提升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理论水平

建立完整的听障大学生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模式,完善教学体系,提升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的理论水平。首先,教师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能够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当中拿出适当的精力,对现有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理论中的不足进行查找和弥补。在向听障大学生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知识的同时,教师也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原理渗入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讲授各知识点时,不能将各知识点看作是孤立的、没有联系的个体,而是应该将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社会法律意识知识看成一个有机整体,帮助学生在不同知识点中建立起联系。其次,听障大学生也必须对教师所传授的社会法律意识知识和背后蕴含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及时的反馈。有疑必问、有问必答,才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广泛开展社团活动,推动听障学生自我教育

在对听障大学生进行社会法律意识的教育过程中,高校和教师的努力往往停留在外部教育的层面,要想真正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还必须加强听障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在高校的教育环境当中,社团活动作为大学生课外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作用。高校为大学生社团提供足够的经费以及合适的活动场所,让大学生自主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自我教育的相关活动。通过开展主题征文、学术交流研讨等社团活动,听障大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与普通大学生的社会法律知识交流当中,还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接受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

综上,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听障大学生的社会法律意识教育模式构建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只有精准把握时代脉搏,深入了解听障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和现实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方式,丰富教学内容,做到外部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为听障大学生的人生发展指明方向。

猜你喜欢

法律意识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提高法律意识的实践与探索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