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高校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促进性研究
2018-03-29袁小祥
陈 燕,袁小祥
(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扬州225101)
网络化、信息化已成为当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互联网+”教育成为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绝大部分高校在教学中引入了“互联网+”,使网络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心理教育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从广义上而言,网络心理教育包括网络作为心理教育的工具、环境、资源、内容和系统等各个要素,并不局限于通过网络开展的各种心理教育工作,而是涵盖了以网络为基础衍伸的与心理教育有关的所有内容。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结合课堂实际,从教学“互联网+”的层面,对学生网络心理教育的促进作用进行了探究。
1 课堂在线平台化考勤
在正常教学中,考勤无疑是一个保证教学的前提。目前许多高校采取了在线平台化考勤的办法,采用“雨课堂”“云班课”“学习通”等手机平台软件进行在线签到。这种方式更易于实现,且与学生的习惯相通。从网络行为习惯培养方面,形成了学生网络心理上的“打卡制”。这样的行为习惯容易引发学生“互联网+”的定时惯性制,是学生对考勤纪律的一个自我主导性行为。为了增强在线考勤的综合效果,江海职业技术学院更新了在线考勤的举措,采取“室内开心自拍”的考勤办法,即以教室为背景,以传递快乐为原则,用自拍的方式,进行签到。其考勤自拍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展示在教学屏幕一侧。从心理暗示的角度来说,这是给学生创设一种学习即快乐、传递快乐、自我快乐的心理幻境,对于网络心理教育而言,是有其积极价值取向的。
2 课堂教学在线化嵌入
在线课堂教学对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有着非常大的促进作用。单就知识点的在线查询而言,要从海量信息中尽快、尽好地找到所需要的答案,需要教师在课堂在线教学中,采用规范、科学、有效、合理的途径来汇集所要教授的关键知识与技能点,这个过程会使学生在心理上对网络有更深的认知。目前,有些教师的“互联网+”教学,过多地重视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把教育教学都搬到了网上,有“网校化”的趋势而无高职实体化的特点。究其原因,是对学生的网络心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而教师仅从自身角度甚至利己角度出发,进行了在线化教学资源整合,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
课堂在线教学能够有效实施的基础在于教师信息技术手段的熟练应用;根本在于在线资源的“网络原住民”式解读及优化;目的在于体现知识的时代性及满足学生好奇心理的价值性;引起关注之处在于学生网络心理的认同。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对学生网络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引导,让学生对网络有一个自我扬弃式解读,打下网络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虚拟化在线教学与真实化课堂教学可以完成实时交互,这能够帮助学生摆脱“一切唯网络”的心理,让学习、交流能够在线上、线下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这无疑是当下高校网络心理教育的核心之所在。其良好的引导和教化在于教师的全身心投入及课堂在线教学的全面统筹、系统规范设计。
3 在线平台化随机互动
一直以来,教学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响应不够,课堂“冷场”的现象非常普遍。为此,需要一些必要的互动,来打破这种僵化格局。随着教学“互联网+”的不断推进和信息技术的革新,教学中学生可以在线以“弹幕”“留言”等多种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让“教”与“学”的过程更高效、有趣。许多学校还尝试了“随机提问随机答”的“在线模式”,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被提问的“危机感”,学生的课堂关注度提升。
网络环境会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特别是心理状态,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冲击。在线平台化随机互动,不仅打破了学生平时上网自我主导、自我娱乐的自我封闭心理现状,还让学生认识到学会参与的重要性,意识到打开网络心理或者把网络心理的窗口扩大的价值和成就感,主动参与到网络的交流中去,与主流网络媒体所倡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交汇,形成有个性特征的、富于时代气息的素养。应该说,教学中的在线互动是比现场互动更为自由、更为多样、更为有效的互动,不仅把一部分不善于面对面进行语言表达的学生带入到课堂讨论中来,而且能让学生更为直接有效地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更能把课堂之外的知识、信息和资源引入到课堂中,比如,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场外求助、现场连线等,极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但在平台化的互动交流中,也要注意“度”与“边界”等相关问题,防止引发学生网络心理的反感。
4 在线化随堂测验
课堂教学的效果与预期教学目标是否一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也是教学后续改进的重点。一般而言,学生表现积极踊跃、参与度高的教学效果都不会太差,但也要避免出现单一情绪上的激活,而无意识上、知识层面上的体现。通常的教学考核是阶段式的,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考核随时随地成为可能。大多数教育平台软件都有在线题库,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具体课程、具体学生的具体目标,借鉴或设计相关题型,进行在线随堂测验,以检验学生学习效果。通过教学过程与结果比对,找出学生在学习行为和心理习惯上的瑕疵,予以及时纠正。在线随堂测验让学生课堂上“自我静默”与“自我隐藏”心理无处遁形,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个人所获得的成绩都呈现在网络另一端的教师平台上,其成绩计入平时成绩,这无疑能放大网络在知识检验方面的作用,也让学生从心理上有一种利用网络自我考核的需求。对许多学生来说通过网络课程题库自学自测已成为一种习惯,这打开了网络心理教育学生自我检视的大门。许多教师还采取课后不限次随机组卷的方式在线测试,让学生在课下自测自学,提高了在线教学的功效。
5 在线化课后反馈
课后反馈是教学的重要补充,一般教师都会以课后作业形式来进行教学反馈,随着翻转课堂的逐步推广,课后学习式反馈也成为一种常态,从最初的教师要求变为了学生个体自主的行动,这是一个角色的转换,也是教学上一种颇有成效的尝试。
目前,许多学校仍然存在重课堂教学本身、轻课后反馈的现象,许多的课后反馈也多是知识获得成就感的抒发,少有学习不好挫败感的总结,流于形式未能触及实质。对此,江海职业技术学院的课后反馈,采取了课后作业反馈与课后在线反馈两结合的形式。在线课后反馈能为教学或者教育本身提供一些参考,从网络心理教育角度来说,这将有助于引导学生网络情绪的合理宣泄。若能积极引导,这对于文明上网、文明言论、虚拟环境下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有着非常大的积极意义。
作为伴随网络技术而兴起的一种新的心理教育理念,通常而言,网络心理教育是指利用网络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手段。从教育层面而言,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心理素养,是新时期高校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义务。因此,通过“互联网+”教学,把良好的网络行为习惯和高效网络应用能力融入课堂教学,能够对学生形成持续性网络心理教育的引导,对学生网络心理素养而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院
[1]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刍议[J].中国教育学刊,2001(5):27-30.
[2]刘双,刘峻.高职教育中“互联网+双创”协同的价值性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35-136.
[3]于波.大学生网络心理教育浅析[J].中国林业教育,2007(4):58-59.
[4]崔景贵.网络心理教育的内涵、优势与问题[J].江西教育科研,2006(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