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2018-03-28张伟
张伟
有效提问是指能引起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提问,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手段。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既能启迪学生思维,又是促进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动力。遗憾的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现象。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喜欢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让学生回答。这样的提问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缺乏问题设计的技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显得枯燥无味,课堂教学效率更是无处谈起。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在短短的四十分钟里,要想让课堂提问更有效果,教师应科学地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悟。
一、如何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1.课堂提问“由浅到深,层层深入”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按照,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进行。在设置或提出问题时应做到难易幅度不大,层次分明,注重知识形成过程的再现,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同时,问题要做到前后呼应,环环相扣,有其内在的逻辑性。
2.课堂提问“创设情景,启而勃发”
教师在课堂上的提的问题不能太空洞,难度太大,学生不好回答,缺乏思维导向。要给学生构建一个具体的、实在的情境,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用眼去观察、用耳去倾听、用脑去思考、用心去体会,才能深入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3.课堂提问“因人而异,难度适宜”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认知水平不一样,个性存在差异,对同一篇文,同一个句子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同。遵循教育个性化的原则在教学中设计提问,问题应该具有开放性,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让每个主体的作用都得以发挥。针对表达能力差一点的学生,换个角度设计这些问题,降低问题的难度,使学生也能够完整的回答出来。同时,也达到了同样的教学效果。而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我预想设计问题时,难度稍微调高。
二、课堂提问的设计
语文课堂提问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它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要合理地运用课堂提问,使其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很好的实施,并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那么教师要在哪些地方设问呢。
1.在主要内容上设问,提纲挈领
学生阅读课文时,往往感到一读就懂,但又不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结构线索,因而对课文的理解是含混不清的。教师从全篇的主要内容入手,精心设计提问,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再见了,亲人》一文,可以预想提出这样的问题:亲人指的是谁?再见了亲人是谁说的?志愿军把朝鲜人民当作亲人,可见情谊非常深厚,课文是从哪些段落表现他们情谊深厚的?通过三个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从整体上看清了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
2.在矛盾处设问,激活思维
不少课文从内容上看起来似乎“自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诱发学生思维的亮点。在此发问,会促使学生思维兴奋,弘扬自主探求的学习方式。如《穷人》一文,先写古老的钟嘶哑的敲了十下,十一下……后说“睡觉还早”。已经深夜,睡觉还早吗?在此预想设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从而让学生在对矛盾的探求中,进一步体会到桑娜的善良。在这样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对出海打鱼未归丈夫的牵挂之情,担忧之心。
3.在课题处设问,激发探究
课题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它是一篇课文的高度浓缩,仿佛是文章的眼睛。围绕课题设计富有吸引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草船借箭》一文题中的“借”字,箭明明是“骗”来的,为什么偏偏用“借”呢?这不但表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暗示了这些“箭”在以后的对曹作战中是要“还”的。抓一字而动全篇,一石激起千层浪。
4.在关键处设问,发散思维
学习一篇课文,如果设计的问题过多,缺乏针对性,不仅费时低效,而且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发展。教师若抓住教材的关键,在关键处设问,提出富有统领性的问题,则教学事半功倍。如《草船借箭》文末,周瑜长叹一声“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紧扣“神机妙算”设问,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则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灵敏性。我们教师只有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对话,“问”出精彩,才能激发学生學习热情,开拓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