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与信息技术融合
2018-03-28沈立福
沈立福
随着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进行,现代信息技术必将在生物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一些在课堂上难以讲清的生物概念、生物规律的形成过程、复杂的生物反应和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利用图片、动画等清楚地展示出来。这种整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用于教师讲清所传授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课堂学教学效率,同时可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把传统意义上的“学习”生物改变为“研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广阔的天地。由于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所以信息技术无论是对辅助教师的“教”,还是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学”来说,都能够提供强大的支持。信息技术应该怎样更好地和生物教学资源融合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注意正确运用多媒体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多媒体可以起辅助教学作用。但是,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具体教学内容确定是否使用多媒体。基于生物學科特点,在学习细胞显微结构、生物体结构与功能、实验探究等方面恰当使用多媒体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化抽象为直观,突破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很重要,但是不考虑教学内容而滥用信息技术教学,结果不会提高教学效果,反而会使得教学效果不佳。
2注意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技术具有声音、图像、视频、文本等多种展现方式,在教学中可以产生各种视听信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在课堂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如幻灯、投影、录像等)与传统媒体(如板书、挂图、模型等)恰当的结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的有效作用,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教学过程中既不考虑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情况,结果学生接受信息过多,造成“死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完全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而忽略了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结果只会使得学生像观看影片一样,很难真正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多媒体技术不但不能优化教学,相反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
3新课程标准高度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生物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而创新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人们的思维方式,启迪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实质和核心。也就是勇于突破传统、习惯所形成的思维定势,重新组合既定的感受、体验,探索规律,得出新结论的思维过程。由此可见,创新思维具有生动性、求异性、发散性和独创性等特征,所以在生物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以达到启迪创新思维的目的。运用信息技术,能使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生物反应过程,生动地、直观地演示出来,便于学生对生物反应的现象进行观察、比较、分析,使思维得到适时地启迪。
4注意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现阶段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但是由于两种教学理论各有其优势和不足,所以讲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样可以互相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这样教学理论可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从而有利于建构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的新型教学结构。但是,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对于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不仅可以作为辅助教师“教”的形象化工具,而且还可以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认知工具和协助交流工具。但是,从长期实践来看,多数教师主要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较少考虑是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并没有很好的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整合的优势。所以,在“整合”过程中,要基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合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即包括多媒体课件也包括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这样才能营造一种更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转变传统教学结构。
5信息技术与设趣激情的整合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生物概念、生物规律,复杂的生物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总之,信息技术与生物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的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引入生物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和听觉感受,丰富学生的想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生物教师必须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在不断提高本学科专业水平的同时,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探索符合学生认识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地开展现代化的生物教学,迎接新一轮教学改革的挑战。做一名优秀的时代的人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