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绩效管理和风险研究
2018-03-28姚倩
姚倩
[摘要]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战略意义作为出发点,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管理和风险分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绩效管理和风险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上市公司 资产重组 绩效管理 风险
很多国内的研究人员将资产重组理解为:企业采用合并方式、收购其他企业的方式或者兼并的方式优化企业自身的资产结构,重新优化企业的资产主体,以期达到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参与市场竞争,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是实质上,资产重组是重新组合上市公司的原资产结构、资本结构、管控模式、生产模式和组织结构等内容,以其达到上市公司资本的运行力度和效率的目标,资产重组的本质是业务重组,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中的绩效管理和风险研究对上市公司的未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战略意义
我国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的例子很多,并在这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后其经营效益均不同程度得以提升。因此,上市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一方面提升了自身,另一方面为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经营规模得以扩大
我国上市公司虽然通过扩宽自己的经营规模,深受原有经济体制的影响,在上市公司面临这么多复杂的社会主义市场环境的时候,压力和挑战都很大,就现实情况看我国的上市公司和世界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上市公司发展模式还很不成熟,规模小,因此大家想办法扩宽自己的经营规模,一来是通过对资金的重组,对资产结构的重组,以及改变以往的管理模式等资产重组方式,为上市公司能够争取到更多的发展机会,也就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扩展自己的规模,这也是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规模的影响。
(二)市场竞争力得以提升
我国上市公司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残酷,所以上市公司要想在市场中站稳脚步,就要首先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市场竞争力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生产的产品,企业生产产品的好坏与多种因素相关,企业最直接的因素是规模因素。因此,很多上市公司选择资产重组的方式,上市公司之间资产相互配合,大家把自己的弱势变成优势,合理的选择自己的重组对象,对自己的产品进行整改,已达到市场竞争的需要,这种资产重组属于资产结构的重组,这样才能提高上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一方面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利益,另一方面促进上市公司的可持續发展。
(三)资产质量的增强
我国上市公司选择资产重组来增强自己的实力,主要是因为选择资产重组能够有利于公司重新整合自己的资产,在这期间,可以对上市公司的资产进行重新梳理和记录审核,这有利于对资产进行优胜劣汰,把适合公司上市的资产整理出来注入到新的公司,最大限度的实行资产的优化配置,达到资产重组对上市公司发展的意义,增强上市公司的资产的质量,有利于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的绩效分析
(一)资产重组中的绩效含义
本文对于资产重组绩效的界定主要指的是财务绩效,即资产重组对于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包括对公司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等方面带来的变化。
(二)资产重组绩效评价方法
(1)事件研究法。事件研究法的原理是指在资本市场上选取某一特定事件,比较事件发生前后的投资收益率,看特定事件的信息能否被价格迅速吸收。显然,如果公布的信息好,股票价格将上升;如果公布的信息坏,股票价格将下跌。假设某一股票每一天的超常收益AR可以用当天的实际收益率R减去当天的市场收益率Km来计算,Rm可以用一种宽基的股票市场指数来衡量。在研究资产重组的绩效时,事件研究法将资产重组作为一个特定的事件,分析重组后该公司的超常收益率或者累计超常收益率等指标,以此来检验重组活动对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股票价格波动的程度是检验公司绩效的重要指标,如果资产重组完成后公司股票价格大幅上涨,或者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说明资产重组取得成功,有效的改善了公司的绩效水平。
(2)会计研究法。公司进行资产重组主要会引起财务绩效方面的指标发生变化。我国从会计角度来评价公司的财务绩效,通常会用到净利润、总资产净利率、权益净利率及每股收益这几个指标,看这几个指标在重组活动前后有何变化,以此来研究重组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总资产净利率是企业盈利能力的关键,权益净利率代表股东所得的投资报酬的高低,虽然股东报酬由总资产净利率和财务杠杆共同决定,但提高财务杠杆会同时增加企业风险,往往并不增加企业价值。此外,财务杠杆的提高有诸多限制,企业经常处于财务杠杆不可能再提高的临界状态。因此,提高权益净利率的基本动力是总资产净利率。上市公司公开增发股票对公司的盈利持续性和盈利水平都有一定的要求。每股收益是指可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与流通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股数的比率,反应普通股的盈利能力。所以普通股股东非常注重这个指标,它不单是代表上市公司的股票质量,更代表公司的形象,是投资者的重要参考指标。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风险分析
(一)资产重组中的信息风险
在资本市场上,当市场信息比较充分时,投资者可以完全掌握信息的容量和变化,市场可以形成合理的价格,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并且在以企业产权交易为核心的资产重组市场上,信息完全对称显得愈加重要,因为资本市场的交易量要比一般的商品市场大的多,信息的完全程度对资源能否进行有效配置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然而,在我国当前的资本市场上信息是不完全的,这使资产重组存在一定的风险。这种风险具体来自于信息披露不规范和对重组主体企业认识不充分两方面。
(二)资产重组中的管理失控风险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可以降低企业的交易费用,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然而,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管理成本的提高,当管理成本的增加大于交易成本的减少时,企业的效益就会呈递减状态。近些年市场上出现的资产重组中,有些企业片面追求规模经济,大量进行兼并、收购等活动,但忽略了企业自身的容纳力和整合力,结果由于管理失控不但没有达到重组的目的,反而因为重组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事实上,一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当企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后,企业的结構、人力、管理各方面都会变得比较复杂,企业的管理成本会有所增加,所以企业进行资产重组时若想取得实质性的功效,必须将目标企业纳入重组主体的统一管理中,两个主体需进行产品、经营、管理、文化等一系列的整合,形成整体合力。这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而且需付出高额的成本。正因为如此,企业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必须注意防范管理失控的风险,将扩大企业规模与重组后的整合结合起来,从而使资产重组取得良好效果。
(三)资产重组的财务风险
在资产重组前,重组公司都会对目标企业进行详细的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以便制定在重组过程中相应的对策。而所谓的财务风险,是指在进行财务分析和财务评价时由于采用的评估方法或使用的评价指标不同而导致对目标企业的判断出现失误,从而出现重组企业蒙受损失或重组失败的风险。有研究表明,西方国家近50%的并购是失败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调查表明,对目标公司没有做详尽的财务分析和财务上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是重组失败的主要原因。
四、政策建议
(一)了解资本市场,降低重组风险
制定重组计划,执行战略部署时,上市公司或准上市公司需要密切关注外部市场环境,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文化环境等。同时,保持长远眼光,用具有前瞻性的市场嗅觉看到企业甚至行业的预期发展,制定备选方案。
(二)规范公司治理机制,防止“一股独大”
上市公司应该努力建立新的更加完善、规范的公司治理机制,为公司长期的顺利运转提供优质的制度支持与保障。我国上市公司在进行资产重组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制定切实有效的资产重组方案,吸引优质的机构投资者加入,并且使机构投资者充分发挥出自己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的制衡作用;二是利用公司资产重组的契机,派入外部董事,这样董事会在做出重大决策时能够独立于管理层,从而更好地维护股东利益;三是公司必须明确董事会的职能,使董事会在关于选拔、考核以及奖惩高管人员时能够行使有效的权力而非形同虚设。此外,公司应充分发挥股东大会和监事会的作用,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之间形成权力制衡的关系,从而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三)做强原料贸易,保障原料供应
面对原料价格受国际影响波动性较大的情况,公司可尝试建设硫磺等原料战略储备基地,并与国外供应商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以实现有效控制大宗原料采购价格的波动,确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
(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升级
上市公司应该加大力度、努力实现公司的产业升级,为公司的长远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如果没有对产业升级加以足够的关注,即便上市公司通过某种资产重组行为可以暂时获得盈利,但是从长远来看,这类公司在后续的市场竞争中可能仍然会处于劣势,最终不得不陷入频繁多次重组的怪圈。因此,我国上市公司在重组时可以通过多渠道引进人才、吸收和学习先进成熟的生产技术,由此实现企业的快速升级,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